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相声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
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3、北京庙会
北京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4、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的。
5、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曲艺剧种之一,已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琴书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
北京琴书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旋律简洁,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唱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
逛庙会、吃烤鸭、喝豆抽、爬景山、听京剧。
1、北京自秦汉起就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尤其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就明清时期而言,北京有各种寺庙1000多座,为全国之冠。寺院多庙会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庙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数。如雍和宫的“打鬼”,城隍庙的“出巡”,七月十五日的烧法船、十月二十五日的白塔燃灯等等,均为庙会盛事。北京最著名的古今传统民俗庙会兼集市有白云观、厂甸、白龙潭与地坛、龙潭湖等。
此外,北京历代花会独具特色,遍及城乡。花会以技艺见长,主要有少林武术、踩高跷、玩中幡及太狮、少狮等活动。妙峰山的进香花会为京城花会之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东北侧,特建“眺远斋”而观赏赴会队伍及其精彩表演。
2、北京胡同文化源远流长、含义深远。“胡同”一词,据考证来自蒙古语,意指有“水井”的地方为民众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称谓。
3、北京烤鸭——中国第一关食。在明清两朝宫廷中已常食用烤鸭,后来才传向民间。据历史查考,北京第一个烤鸭店—“便宜坊”,是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创办的,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挂牌营业,主要经营焖炉烤鸭。
文化中国之北京:带你了解北京传统文化与发展,看遍北京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