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

  情商低,好运也无法长久——王娡和栗姬。

  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汉文帝和汉景帝。

  他要面对的是后宫里机关算尽的几代人,包括窦太后,他的姐姐长公主,他宠爱的美人们,他的儿子们;还有前朝有着各自价值观和打算的大臣们。他默默地看着后宫,朝臣等一切的明争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机应变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他手里这盘大棋局的棋子,可见他是个深谙权术的人。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腾,四处亲历亲为的,你要学会用脑子,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懂得如何经营,比使蛮力要重要的多。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离你的目标就越近。选择,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拓展:读后感要点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1]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读《汉武帝》有感300字
有许多古代皇帝名垂千古,让我记忆由深——汉武帝刘彻。汉代的盛世就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是汉代四百年经济中最鼎盛的时候。文章住要写了:刘彻自幼聪明,最喜欢读书打猎。后来,汉景帝去世了。刘彻十五岁即为。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封建制家。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他顺...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 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情商低,好运也无法长久——王娡和栗姬。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看...

《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字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汉武大帝》观后感
读《汉武大帝》有感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刘彻,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

汉武大帝观后感400字
《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的开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博文广识,但是,这所有一切,都不足以铸造司马迁修史的伟大灵魂,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一部卓越的史家著作,想要了解司马迁,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汉武帝。千古一帝...

汉武大帝观后感600字
当然,电视剧难免有夸张和猜测的成分,2000多年前的事情我们也不能一一掌握,不过,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以及这部《汉武大帝》,让我对那个时代有所感悟,有感而发。很难猜测,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

汉武大帝读后感100至200字
读后感之家:《汉武大帝》观后感--4000字 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部历史剧,因为感觉那东西象港台制作的所谓“戏说xx,”大部分是篡改历史的娱乐之作。最近放假在家,无意中看了两集中央台播放的连续剧《汉武大帝》,虽然已播到40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情节完全跟不上,但我还是很快被吸引。...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读史记故事有感
读史记故事有感1 这本书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他把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年间所发生的著名事件,以前的故事仿佛又再现了。 这里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说得是沛公刘邦和张良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在这儿款待了他们。范增几次向项羽使眼色,可项羽并没有理睬。没办法,范增只好让项庄进去舞剑,...

《汉武大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看完了《汉武大帝》,一边看,一边使用“百度知道”查证某些历史。相对于其它的连续剧,这个剧相对靠谱,想象的成分比较少但也不是完全遵循史实。不光是戏分较多的演员陈宝国、归亚蕾、焦晃等人属演技派,其他的所谓配角也个个可圈可点。虽然有58集,但因为囊括的历史太多,不得不说的人与事太多,很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