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是以工作过程还是岗位需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7-26
一、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力和技能为主线,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
1.加强社会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对当地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和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剖析确认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要,针对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到企业需求上来,才能保证职业教育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行业、企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2.确定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必须确立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要加强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使毕业生具备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能力如价值取向、职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学会学习等,岗位能力目标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必须根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来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内在的层级层次,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也必须有对应的层级层次。课程教学内容便能根据这种“层级层次”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块。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
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要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达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提升综合实训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建设思路,设计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根据本课程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该“用什么”、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使教、学、做、用相统一。2009年以来,我院编写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实训教程》、《汽车电器实训教程》、《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教程》、《机械制图》、《汽车维修综合基础》、《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实训教程》等多部实用教材,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毕业证书,又能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具有先进技术的实训中心来加强。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是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载体。功能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只有依托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 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提。广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才能按实际的岗位工作要求进行专业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采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是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求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得到一定的工作报酬,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学校要多渠道拓展顶岗实习岗位,主动了解企业技术及专业需求,拓宽实习岗位渠道,通过与各类学会协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开发顶岗实习岗位群,把顶岗实习与学生毕业设计密切结合。与此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通过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我校现在已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大宇造船公司、山东上汽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企业里进行顶岗实习。而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到所实习的企业直接就业,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四、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且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育,使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摒弃课程考核等同于考试的观念,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使课程考核过程化、经常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起到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课程教学的质量应主要体现在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因此,建立和实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发挥其导向和指导作用,是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才能指导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指导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评价体系包括教材评价、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评价、课程教学效率效果评价,具体体现在:1.能否按“六位一体”模式进行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与“六位一体”要求的符合度;3.按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4.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学生操作能力的高低;5.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能力目标的实际状况。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把职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解决了,其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林少群 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0,(12)。
[2]唐永泽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是以工作过程还是岗位需求
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

高职机电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解构。 在对职业岗位进行了深入的工作分析后,确定从事这个职业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课程解构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它突破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然后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进行课程重构。 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清晰的梳理,确定...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实施路径_百度知 ...
一体化设计: 以育人逻辑为核心,融合岗位需求、竞赛标准和证书认证,形成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 多路径融通: 破除传统壁垒,探索灵活的课程模式,实现立体化的育人环境。 改革路径上,技术路线强调以目标为导向,结合专业特色和区域需求,构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竞赛则成为丰富课程内容的重...

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研究进展|弹性学分制
构建与学分制相匹配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分制得以实行的必要条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前提下,依专业大类重新制定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重新整合和构建课程体系。其基本特征是: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什么怎么样?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

高职院校就业工程建设理念及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程建设的基础是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来定位、规划和实施发展愿景,以就业能力为核心来设计、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并且不断地传承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程的基本框架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施和实现五个方面的对接,即专业建设与就业岗位需要的前瞻性对接,此为前提。想要成才的人与...

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对于新兴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需要明确其归类和管理方式。三、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步骤 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 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启动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确保教学计划与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课程大纲的修订 加强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确保教学大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特别...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要以什么为主线
3.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要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创新,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大型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产业需求,提升创新能力。4.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高专和高职有什么区别
培养目标上,高等专科学校(高专)着重于输送应用型人才,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直接步入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高专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注重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课程设置方面,高等职业学校(高职)更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包含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1.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行业为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制定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方案。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 为基础,制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课,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