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0-07-29
唐山大地震,粘了芥末的空心儿催泪弹!
抱着对唐山大地震的敬畏,抱着对冯小刚的信任,抱着对众多明星的演绎,在上映第一天就抢先看了片子。
遗憾的是,正如看过《决战刹马镇》让人笑得前仰后合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一样,看过《唐山大地震》让旁边的人哭的一塌糊涂之后什么也记不得。
全片重在展现唐山地震32年里一家人的变迁历程,选取每10年为一个叙事段落展开人物及事件叙述。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意图表现全历程的宏观展演,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和故事本身的铺陈记录,留下了貌似磅礴的架构和内容空洞的故事。就像只有宏伟震撼的高度却缺少细节美感的庞大地标,比如史前巨柱,比如楼兰古城。
也许是ZHENGZHI要求,影片注重每10年里主人公的生活变迁,然而,由于视角过多、事件频繁,冯小刚在影片情节的讲述时忽视了观众的感受和期待,故事的讲述平常甚至平淡,更像一部纪录片,全无情节的起承转合波峰波谷,与其以往大开大合的表现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观众无法接受的。
如果说情节平淡还可以勉强接受的话,那么冯小刚对主人公的塑造就是彻底的失败。人物性格描画是小说和电影需要刻画的核心内容,整个影片,徐帆作为一个震后余生又背负巨大心理包袱的母亲,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和理解的苦难,但是,又是因为视角过多,往往刚进入角色就转换了情节,让人难以畅快淋漓。即使是另一个出色的演员陈道明,凭借其扎实的表演功底,也只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尽量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
对于主人公的选择,李晨、张静初两个年轻的主角完全无法演绎出劫后余生者的内敛和积极,地震带来的痛苦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痕迹。甚至不如那个小方登表演的自然,深刻。张静初最后在墓前的哭戏本该是全篇的最高潮,但其僵硬、做作的表演让人看起来假的不得了。更像一出闹剧,远远没有徐帆给女儿一跪来的震撼。看到这里,即使是全场涕泪横流的观众这这个时候也止住了悲声,也认为“哭点”实在太低。
也许有人说,这种32年历程的大纵深的历史演绎难免让导演捉襟见肘,但是,是否还记得《集结号》?谷子地在同样跨越大时空的叙述中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前能做到,现在为什么不?冯小刚,退步了。
当然,也不能认为影片完全没有亮色。大片无名墓地旁小路上,徐帆佝偻颤抖的身影;对着32年突然出现的女儿徐帆跪下道歉的一刹那、陈道明对着10年音信全无又回到身边养女拍着沙发的怒吼和哽咽;汶川大地震那个母亲为了大局要求为女儿断腿的一刻,还有地震前10分钟,路人甲对路人乙的一句“明天见”,这几个片段仍然可以给出满分。
可遗憾的是,影片让人记忆的,也仅有这几个零星的片段。徐帆、陈道明凭借着自身的绝对实力在整部影片哀婉的大背景下催下了无数观众的热泪。只有这两个人,只有这两个人,是冯小刚和《唐山大地震》悲情苦戏赖以生存的芥末,整部戏却是粘了芥末的空心儿催泪弹。
第2个回答 2010-08-02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第3个回答 2010-07-30
今天去看了《唐山大地震》, 看完以后觉得心一下就湿了
唐山大地震 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故事 远到就要消失在记忆里
看完影片 我好像能看到那个岁月 那个故事
第一次流泪 是在一开始地震突然来袭 方登方达在晃动的屋子里叫“妈妈 妈妈”时
元妮在一片慌乱中 尖叫道“来——啦—— ”那种喊 像是 撕裂心肺一般 一个妈妈在这样的时候喊出的两个字 像是从心脏里用力抠出来 混着鲜血 让人震撼
第二次流泪 元妮站在废墟上 水泥板压着两个孩子 人们说只能救一个 让她选择 一开始 元妮神经质的叫着 “两个都得救啊 ”“两个都得救啊” 在人们的不断催促下 元妮安静了一会 然后轻轻说 “救弟弟”然后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时 又一次流下眼泪
第三次流泪 地震后 方登(姐姐)在她死去父亲的身边醒来 暴雨滂沱 就方登一个人 站在排放好遇难者尸体中 一个人 回头 雨水浇下 特别孤单的样子 令人难受
第四次流泪 方达长大 和元妮去给父亲 姐姐烧纸 方达因为母亲数落 说道“早知道 救姐姐好啦” 元妮立刻给了他一个耳光 眼睛里 全是痛苦
第五次流泪 方达生活好了起来 想接元妮到身边 谈话中 方达说“妈 你咋不找个伴呢?”元妮说“现在挺好的”方达又说“妈 那都过去这么久啦 你也别苦着自己了”元妮立刻说“有哪个男人 能用命对我好啊!!要不是你爸拉我 进去的就是我 死的就是我!”
第六次流泪 汶川地震后 方达和远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约而同到四川支援 方登在一个被压在楼板下的女孩身边举吊瓶 女孩的母亲 在得知情况很危险 如果继续救 女孩和救援人员都会有危险时 在女孩身边 用颤抖但坚定的语气说 “叫医生 锯腿” 方登猛然抬头 救援人员劝那女人 那个女人又说“我知道 那时我女儿 没腿是咋样 我也知道 但是 再搭上你们 我对不起你们父母 ”然后又一停 “以后 要狠 就让她恨我吧”
救援人员给女孩截完肢 那个女人 像是大梦初醒 尖叫着“腿!!我的女儿!!”又跑上废墟 “我要我女儿的腿!我要我女儿的腿!”方登紧紧抱住那个人 整个情节都特别感人
第七次流泪 在救援中方登方达相认 方登回了家 站在家门口手指张开 轻轻推开大门 门缓缓打开 元妮在小屋里包饺子 没抬头只是说“先进来”“进屋”方登看见供桌上有几个西红柿 拿了一个 元妮进来 说“西红柿 妈没骗你”(地震前 元妮答应第二天去给方登卖西红柿)
元妮接着说“妈给你道个歉 ”说着就跪下了 “妈对不起 ……但你……咋就不给我个信呢…… 我还以……为你在你爸……那儿 你……咋……不说呢 ”这是整个电影 最抓人的地方
写在后面:电影中还有许多细节 小方登帮弟弟出气 ; 元妮的婆婆和元妮的对话 ;小方达从车下来跑向妈妈 ; 方达 方登的养父为女儿去找抛弃她的男人; 到后来看到几年不见的女儿 ;方达在公司地震后 拿起电话 打给了元妮 ;这些情节都非常感人
还有比较有趣的地方:方登的养父在劝说方登别太有压力时说“大学? 大学出来的也好多废物!”;方登和养父母去看电影 镜头一扫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导演:张艺谋”貌似是红高粱 ;汶川地震 方达所在的公司有震感 人们都跑出去了 方达叫住秘书说:“别跑啦 小震不用怕 真是大地震 你也跑不了”(还有些无奈)
电影里 是有一些植入广告 但我认为 能够帮助拍摄一部这样的影片 植入广告 也是光明正大的 为这样的电影挑刺 那么只能说明你的心 已经灰了 沾满尘土 看不到感动 只能看到所谓失误
还有说这电影叫《唐山大地震》不合适的人 我觉得 很合适 因为它改编自《余震》这一小说 这部小说本身叫“余震”就是指地震后 人们的心理 起伏 它带给人们的影响 是一场余震 《唐山大地震》不仅指那场地震 更指它给人们的影响 这才是整个唐山地震 不是仅仅那一场地震 更是活着的 死去的 这些人们的坚持 和心灵 它是持久的 永远的 这才是完整的地震
第4个回答 2010-08-01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电影院观看一部新的纪录片,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影里,我可以感受到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感悟到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观看电影前,我看到刚刚退场的人群中有几位红着眼圈,不断抽噎的观众,想必是被电影所感动的人吧,我不禁想到妈妈是个多情善感的人,到时候哭起来说不定会一发不可收拾。
入场,席坐,广告,介绍……这些繁琐之后,伴随着熟悉的上海制片厂的号声,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电影是由成千上万的“迁徙蜻蜓”引开的,想必这一定是地震前的征兆,冯小刚的创意果然不一般。解放卡车上的一家三口,也在议论这奇怪的景象,他们便是主人公了。后来又发生的雪糕事件,风扇事件和番茄事件,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这两个孩子的童真,尤其是当姐姐的懂事。夜里,鱼狗反常,电影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地震来袭了,人们逐渐骚乱了起来,房屋倒塌,电杆倒塌,伴随着影院的低音炮,人们惊叹连连。终于地震结束了,大强(父亲)为了救**(母亲)而死于落石,**处于悲痛中,但当救援活动正在紧张进行时,**得知两个孩子并没有死,可是当**正欣喜时,她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抉择:只能救一个。“某某和某某掉水里了,你救哪一个?”这老掉牙而不着调的“感情测试”题,却真的出现了,这下,**与整个影院的人的心都悬于一梁,最终决定救弟弟,“救弟弟”这三个字围绕了后来在雨中醒过来的方登二十多年。那天,方登(姐姐)被解放军所收留,后来又被解放军收养,多么伟大的中国魂!两名解放军一直认为小孩受了刺激,导致失忆,便给她取名“丫丫”。但养母却因方登不是亲生的而嫌弃她,并怕她离开自己。方登考上了深圳医学院,却传来养母即将病逝的噩耗,这又是电影的一大伤感点。养父(陈道明饰)孤苦伶仃一个人过上了孤独的日子,这时方登的出现使他既高兴又生气,但他还是提出“回唐山找找亲人”的建议。方达(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胳膊,他奶奶却想将这个孙子从**的身边夺走,离别场景使不少观众潸然泪下,但后来方达的归来却又使人们感到欣慰。方达在大学期间很没出息,但在后来的生活中逐渐阔态起来,过上了好日子。5.12汶川地震,万名救援人民中出现了一支“唐山救援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团结互助与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后来方登在灾区现场遇见了一件与当年石板下的她所处险情相似的孩子,救援队的“拉了人,这楼都(就)得塌。”让当母亲的决定给孩子截肢。这是冯导的一种故伎重演的手段,使观众的心中思绪万千。最终,一家团圆,但是**对女儿的哭诉使一些观众颠沛流离,最终,电影结束在唐山地震纪念碑前。
看似家喻户晓的历史,却使人们内心澎湃,思绪万千,这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教育意义极高,适合男女老少以及各种爱国人士观看,这就是《唐山大地震》。
地点:西安高新区世纪金花奥斯卡影城
票价:70/张(有优惠政策)
电影院内有空调,可购买饮品与爆米花等
(若有发现电影院内有嬉笑者,观众可向其进行殴打或向其吐痰,工作人员可将嬉笑者拖出影院,斩立决。)
冯小刚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