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与酒文化的关系

探讨古代诗人与酒文化的关系,分析古代文学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情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7-29
中国古代,诗酒联姻,密不可分,杯盏之间,清浊浓淡,折射出的是人间百态,世事沧桑。而许多诗人更是“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之余,即兴成诗,洋洋诗篇中,道出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比喻得实在是绝妙。而品着这些酒诗的醇香,想象着曲觞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比不得下面排行榜中这些酒兴诗人,千杯不醉。

第一:李白
李白素有“酒仙”的雅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他写的一千五百首诗文中,提到酒的就多达一百七十余首,可谓是酒气熏天,酒香四溢。其中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冲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寞无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的黯淡伤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凄凉悲惨……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大醉无数,他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曾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而他在《襄阳行》中更是狂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日要喝上三百杯呵,这第一酒兴诗人之荣看来是非李白莫属了。
李白酒兴指数:10

第二:杜甫
杜甫自幼好酒,有“少年酒豪”的戏称。他年少时为了饮酒可以“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当衫换酒也在所不惜,“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到老时穷困潦倒,不得不叹道“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即便如此,也还是写出了象“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千这样的古名句……当然杜甫借酒抒情的诗句也有很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说的是畅饮归乡的欣喜,“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道的是颠沛流离皓首穷经的悲凉,“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写的是羁旅无涯的愁苦……把酒伤怀,怎一个“醉”字了得!
杜甫酒兴指数;9.8

第三:苏轼
苏轼性格旷达豪放,超尘脱俗,酒入其口,总会化出豪气冲天的诗句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便是一例。东坡在前词中原本是感伤白法早生,功名无凭,充满了沉痛与悲凉,但是走笔至此,心思一转,“管他梦不梦呢,且喝酒去也!”心情豁然开朗,意兴豪迈风发。“明月几时有,把就问青天”,明月更古不变,人生却变化无常,诗人这把酒一问,似是问得痴了。苏子的入诗酒句实在太多,如“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佳节若为愁?且把清尊断送秋”,“诗酒趁年华”……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苏轼酒兴指数: 9.5

第四:白居易
白居易自称为“醉司马”, 不仅诗韵不让李白杜甫,酒兴更不在其之下,白居易的诗篇中有关饮酒的高达800首。其中最经典、最雅致的当属《问刘十九》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读着,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屋内绿酒红炉,熏烟袅袅;屋外黑夜白雪,凛冽萧萧;诗人寥寥数笔将这寒夜会友,把酒言欢的温暖场面描绘得雅兴逼人。白居易一人沉浸在酒色酒香中还不过瘾,据说他还写下了《酒功赞》,并创办了诗酒会“香山九老”,与好友一道赏酒论诗。我不得不折服白居易的诗酒情怀,也领悟了他在《对酒行吟赠同志》中所写的“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酒兴指数: 9

第五:李清照
南渡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经历了国破家亡,与明诚生离死别,每每伤感愁苦,总会借酒浇愁,以酒忘情,可惜借酒浇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易安的诗句中,酒总是不离左右,酒量不让男儿。一首“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令人黯然神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充满了叹息哀怨。“沈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都写尽了诗酒飘零,缕缕相思化作了杯中清泪。而“酒意诗情谁与共?”的一声轻问更是将诗酒相依的情怀写到了极致。
李清照酒兴指数: 8.5

第六:陶渊明
陶渊明把酒比作“情人”,曰“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的《饮酒》,更是诗中之鸿篇极品:“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细细体味,若非提壶临远,似难开阔;梦幻亦不超然。可见酒在浮想联翩、情景交融之中的“曲酵”之功何等微妙。
陶渊明酒兴指数:8.3

第七:范仲淹
范仲淹乃背诵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那么他的把酒临风就难免忧国忧民了:“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可见其为官的清廉,品质的高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秋未勒旧无计” 以酒抒情,杯中之物承载了思乡之情,挥之不去。“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说是儿女情长也好,说是忧国忧民也罢,总之读范公的酒诗,既有酒的醇,又有酒的忧。
范仲淹酒兴指数: 8

第八: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一代枭雄,大志在怀,面对着美酒佳肴,狂饮高歌,口中念的是人生苦短,稍纵即逝,心中盘算的却是待到天下大治,山河统一,再来举杯痛饮,“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酒兴指数:7.5

第九:顾炎武
顾炎武生逢明末,是著名学者,清兵南下之时,他投笔从戎奋起抗清。失败后十谒明陵,垦荒种地,不忘复兴明室。他的许多诗句都委婉表达了对故国旧主的悼念和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饮此一杯酒,浩然思故乡” ,“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 世代变迁斗转星移不由人,可惜琼浆玉液中找不出答案。
顾炎武酒兴指数: 7.2

第十;王翰
王翰生性豪放,却也因恃才傲物而遭贬谪,他留有传世之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有酒当喝直需喝,虽然狂放,却也正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颇解壮士情怀。自古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真不知那气贯长虹的精神,有几分是热血铸就,有几分为美酒酿成。
王翰酒兴指数:7

古时的佳酿至今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品着淡淡的古风,悠悠的往事,正是“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我国古代诗人,嗜酒贪杯者比比皆是,豪饮海量者更是不乏其人,酗酒本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但因为诗人好之,竟成了一桩雅事,而且还留下不少轶闻趣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是个十足的酒徒,放着好好的县官不当,借口不为五斗米折腰,跑回家自己酿酒赋诗去了。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他甚至把酒视为“佳人”、“情人”,朝夕相对,日咏夜吟。

  在我国历代诗人当中,“酒气”最冲的恐怕要数李白了。他毕生饮酒,得意时饮,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无钱时典衣当物还要饮,真是个不折不扣的醉鬼,直饮到力士除袜、贵妃捧茶,得罪了皇亲国戚,难怪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上。到最后落得个醉醺醺水中捉月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诗与李白齐名的杜甫,其酒名远不如李白,但此子嗜酒却较之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杜甫十四五岁时酒量便大得惊人,世称“少年酒豪”。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生活穷困潦倒,然而却“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直到“数茎白发哪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真有点与酒同归于尽的架势。事实上这位“酒豪”也确实是与酒同归的,公元七七零年,五十九岁的杜甫避难到湖南耒阳,为洪水所困,这时的杜甫已经是一付 “亲朋无一孚,老病有孤舟”的狼狈象了,但毕竟是位名人,耒阳县令慕其诗名,亲自送去酒肉表示慰问。杜甫已经几个月不开荤了,饥肠辘辘,见了美酒自然是一醉方休。谁知,这一醉竟醉得千古不醒。

  苏轼素以诗、书、画号称“三绝”,其实他的嗜酒也堪称一绝。他的诗更是酒气醺天:“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苏轼不光自己喝酒,还把造酒的技术传授给别人,在他六十二岁那年,被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他在那里教会许多黎族人酿酒,有一次他到一个徒弟家饮酒,竟醉得认不得回家的路,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径走。事后,他还作诗自嘲:“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酒之为害,竟没有几个诗人能察觉,就连辛弃疾也是“醉里挑灯看剑”,一味长期饮酒,直喝得患了酒疾,口渴、舌燥、嗜睡、弱视,为弃其疾,只好戒酒。五十六岁那年,辛弃疾断然戒酒,并且还作了一首题为“将止酒”的戒酒词,但在词中却仍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辛老夫子到底是否戒掉酒瘾,由于年代久远,也就无法考证了。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嗜酒咏酒者不胜枚举,真是诗增酒趣、酒助诗兴,觥筹交错、酒气冲天。正应了李白的一句酒诗:“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30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好饮酒,杜康造酒刘伶醉,李白斗酒诗百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古人的浪漫情怀,展露无疑。

第4个回答  2010-07-31
古代著名诗词人,多官场不得志,以酒为伴,写诗词舒情怀。

酒与传统中国文人之间的关系
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缘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都终生嗜酒。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谥之为“酒豪”。中...

古代诗人与酒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分析古代文学家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情怀...
虽然有过一些爱酒的侠士,但他们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得文人,真正将文化与酒并在一起,大概应从士族的初兴算起,应该是从汉代,但在汉代,流行的是赋,赋篇幅长,又兴排比铺陈,讲究语言华美,借一时的酒兴大概不易成功,因此,

酒与中国古代文学
五四运动,狂飙突起,涤荡了旧世界,但千古传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脉相承。创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们的先辈。 古代的希腊、罗马在谈到酒与文学的关系时,特别爱谈「酒神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中国是个神话不发达的国家,酒在与文学的关系上还没有上升到「神」的位置,但是它对作家文思或诗兴的催化有...

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代诗人与酒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古代,诗酒联姻,密不可分,杯盏之间,清浊浓淡,折射出的是人间百态,世事沧桑。而许多诗人更是“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之余,即兴成诗,洋洋诗篇中,道出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中国诗酒文化溯源
酒,作为灵感的催化剂,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使“诗酒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精粹象征;诗,又提升了酒的艺术价值,赋予了它浪漫的情感色彩。这种文化结合不仅塑造了灿烂的“中国诗酒文化”,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民族品格。《诗经》作为文学的源头,其300篇作品中与酒相关的篇章众多,如《瓠叶》中...

在大唐时代,繁荣的酒文化究竟从何而来呢?
唐朝是一个经济、文化以及文学都非常繁荣的一个时代,在这一时期,酒文化也是相当的繁荣,其实这也是与当时的制度、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就非常喜欢饮酒,在他日常创作中,也离不开就给他带来的灵感。一、古诗创作在唐朝,诗酒文化往往就会融为一体,在唐朝的一些古诗中,大多都与...

为什么古代很多诗人喜欢喝酒
一方面,诗人即为艺术家,艺术是需要灵感的,酒是能使人中枢神经兴奋的饮料,故而受宠。 另外一方面,古代社会贫富不均,作为诗人,很多都是忧国忧民,道德高尚的阶层,借酒消愁也是可谓了。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学艺术作为各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食粮,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演变...

为什么古代诗人爱喝酒,诗人的背面难道是酒鬼?
我们如今看到的酒文化可能已经变了味道,它已经变成了酒桌文化,而古代的时候酒文化则可以体现出我们国家独特的情怀。古代人都喜欢喝酒,尤其是那些诗人,他们无酒不欢,如果他们不喝酒,甚至就写不出来好诗,他们难道是酒鬼吗?绝对不是,酒可以借助表达他们的感情,并且喝酒可以刺激神经。一、 爱喝酒,...

古代的文人,为什么喝完酒以后才华横溢呢?
诗与酒交织在一起,诗人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李白,又名“诗仙”、“酒仙”,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精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赞美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太白遗风”和“太白家族”的标志挂在古代的酒店里,流传到了现代。杜甫和李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