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观认为民族问题就是民族矛盾的问题

如题所述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和文化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  一、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他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1]。明确指出:“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我们要做长期的工作,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2]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制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3]但需要时间,需要用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4]历史上饱经苦难、备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只有亲眼看到,只有亲身经历并感受到自己的平等地位和汉族对他们的平等友善的态度,只有实际得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心理、隔阂心理逐步减弱,民族间的信任感逐步增强,才会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阶段,远远不是完成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阶段,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民族矛盾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长期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平等之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将长期存在;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间误会、纠纷和摩擦,特别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械斗或冲突;四是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领域,有些人做出伤害民族感情,侮辱少数民族,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民族关系;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国内的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民族、宗教两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总之,时代发展的进程和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长期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和政策。  二、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他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多次指出西南是“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5]。“西南最复杂的又是最重大的问题——民族团结问题”[6]。邓小平同志要求大家分析民族问题的复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民族工作。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也比较复杂,而且红军长征路经少数民族地<a class="inner-link decor-none" hre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data-word="<a class=" inner-link"="" log="pos:innerLink" style="color: rgb(45, 100, 179); text-decoration: none;">6">,既<a class="inner-link decor-none" hre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data-word="<a class=" inner-link"="" log="pos:innerLink" style="color: rgb(45, 100, 179); text-decoration: none;">5">了一些革命的种子,其中少数人也做了一些违犯纪律的事,这给当地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和某些隔阂。这些都造成了西南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邓小平同志还以进驻西南地区半年还未搞清楚有多少民族的例子说:“我们对少数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入门,连皮毛还没有摸着。当然经过三两年工作之后,对各个民族有可能摸清楚。”[7]说明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反映的内容和形式等都具有复杂性: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矛盾;既有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有政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文化方面的问题,也有思想意识领域的和宗教方面的问题;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群体之间权益关系问题上,也表现在国家、民族、个人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上。又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以及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影响,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等并不是单纯划一的,表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民族问题上交织着民族的、阶级的,还有宗教的等因素。  总之,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表现出了复杂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策略和方式、方法。  三、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要求人们重视民族问题,解决好民族问题。他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8]西南地区民族多、边境线长、边境地区居住的大都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9]“西南的民族问题复杂,西南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这牵涉到各方面的工作”[10]。也就是说,西南地区民族问题不仅对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及政治问题都有重要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11]也就是说,不仅是从西南来说,就是从全国来说,解决好民族问题是真正形成中华民族幸福大家庭的前提条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疆或靠近边疆的地区,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还<a class="inner-link decor-none" hre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data-word="<a class=" inner-link"="" log="pos:innerLink" style="color: rgb(45, 100, 179); text-decoration: none;">3">而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因此,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对多民族的我国国家统一的巩固、边防的安全、社会的安定、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民族问题本身的特点等,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邓小平民族理论基于对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邓小平民族理论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问题。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中共十三届四、五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强调要搞好民族工作,重视民族问题,认为民族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  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和敏感性来看,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如果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肯定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阻碍和破坏这个进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民族间、地区间发展差距悬殊拉大,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12]。  从国际上多民族国家分裂、动荡的情况看,民族问题是重要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这些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世界其他地区的冲突和国内、国家间的战争,也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因此,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是必须重视解决的社会问题。  总之,从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多民族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必须认真解决好民族问题。这是社会安定和发展,人民团结和幸福、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民族关系是不同民族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由于实行民族压迫制度和政策,民族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从社会制度上推翻了阶级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废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阶级基础、社会根源,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在政治上翻了身,享有了民族平等权利,当家做了主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新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13]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的1979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词中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时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在获得解放的基础上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民族地区的各种剥削制度,建立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各类各级人民政权。在民主改革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按着整个国家发展的步骤,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大多数少数民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内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以工农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成为民族的主宰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成为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建立起来了。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不断扩大和加深,各族人民在不断的扩大交往中,彼此增进了解,互相帮助,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各民族友好和睦,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14]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铲除了旧的社会制度之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特点的基本评估。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实现以后,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别依然存在,剥削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遗毒等旧社会的遗迹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全消除的。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在经济权益等具体权益方面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也容易造成某些误会和纠纷。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冲突。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关系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6月15日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15]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总趋势的一个科学论断。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各民族之间的不断的、日益增多的交往联系中,社会主义一致性日益增多,更加发展,即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的东西逐渐增多。同时,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也更加深入,更加巩固。这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的事实。  五、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民族关系的性质是由民族的性质决定的。民族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国家政权对各族劳动人民实行压迫剥削的统治关系,改变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阶级统治所造成的不平等地位。因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型的民族关系,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始形成。这是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说的。  但是,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的我国民族关系,是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具有二重性,包含着阶级矛盾的特殊关系。因此,过渡时期的民族关系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一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各民族剥削阶级上层的关系,其中包括与爱国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关系,也包括与不接受共产党领导,拒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剥削阶级上层之间的敌对关系。这一时期,很多少数民族处在落后的发展阶段,民族内部的阶级关系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有些民族地区还存在着落后的政治制度(虽然在人民政府的管辖下)。这些民族的统治阶级,在本民族内部是剥削者、压迫者;在本民族外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本民族的代表人物(有的还在民主政权机关里当权)。对这些民族来说,由于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没有消除,民族外部的关系必然要受到剥削阶级及其统治作用的影响。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各民族中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各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已经消除,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民族命运的主宰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各民族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这种民族关系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即建立在推翻了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各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先后在各民族中成了主人翁,主宰着民族命运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又被消灭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建立在各民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逐步树立无产阶级民族观,日益掌握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础上的。邓小平曾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17]  民族关系的内容或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民族关系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或特征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中国存在的私有制共有的民族之间的政治压迫关系、经济剥削关系、文化歧视关系、社会排斥关系,转变为新中国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之间政治平等团结关系、经济互助合作关系、文化共存繁荣关系、社会和睦协调关系。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指出:“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18]刘少奇在1954年9月15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宪法草案的序言和许多条文规定了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19]周恩来在1957年8月4日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在平等友爱的民族大家庭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祖国。”[20]“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21]邓小平同志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950年7月21日《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22]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我国各民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23]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内容和特征的上述论断,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或特征的表述确定为“平等、团结、互助”。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通过的报告,都一再强调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进一步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六、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的主体关系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依存、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科学地分析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揭示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即“两个离不开”的思想。198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中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两个离不开”思想,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它的历史依据是我国各民族在千百年来互相依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历史事实;它的现实依据是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平等、团结、互助的客观现实。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依存关系有着强大的历史纽带:一是千百年来的中央集权统治,把各民族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二是千百年来中原汉族地区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相依共存;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面对共同敌人,抵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斗争中结成了患难与共的亲密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依存关系提供了保障。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消除,为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友好合作、亲密无间的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各民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与汉族地区科技、人才优势的结合,特别是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各地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为各民族保持各自文化的特点和精华、不断学习和吸纳先进文明的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两个离不开”思想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两个离不开”思想充分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两个离不开”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问题一:如何正确认识民族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问题二:如何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任何民族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中,都无法超越各种社会关制约.民族的这种社会性质,当属民族的社会属性.自民族产生后,一定的社会皆由一定的民族所构成,若干特定的民族是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实体.一般说来,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民族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民族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因而民族发展必然是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民族发展过程必然是民族自然发展过程与民族社会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民族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即由民族本身的特征、特点所引起的民族差别,这是民族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二是社会因素,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而引发的种种民族问题,这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得以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存在着民族的社会中,这两种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区别只在于其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总之,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民族问题都与民族自身的特点(因而构成民族之间的差别)有直接的联系,民族问题与阶级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族问题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民族问题贯穿于民族存在的始终. 民族产生以后,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民族发生联系和交往,各民族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的特点和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民族交往中的矛盾.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因此,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问题涉及到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在任何社会里,民族问题都是社会总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同时,解决民族问题又有利于解决社会总问题.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在阶级社会里, 不论是国际范围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主要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必须推翻阶级压迫制度.而在业已消灭了阶级剥削,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则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造成的各民族在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民族摩擦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国家和先进民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帮助落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快地发展、繁荣、逐步缩小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些任务只有随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才能解决.所以,在民族问题存在的全部历史中,不论任何时期,它的发展变化及问题的解决,都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及改造社会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它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关系.这种关系随着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将不断巩固和加强.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三:国家对民族问题如何看待 这要从历史说起。
春秋战国时大家认同一个外来势力不是以民族来衡量,而是以文化认同,最著名的就是楚国,按现在的定义,他们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是 *** ,实际上他们本身就是周朝时南下避难的华夏血脉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是,当时的中土正宗也就是黄河流域,并不认同楚国,视他们为蛮夷,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不认同楚国的文化,认为他们久居南端,被当地的本土蛮夷给同化了“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然后就是后面的汉朝,霍去病够高大上吧,他的打法就是以战养战,长途奔袭,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其实不奇怪,因为他手下就有当时的匈奴将领。然后就是真正民族大融合的隋唐,只说一点,长孙姓,宇文姓,还有萧姓,之前都不是原始的中原姓。
所以说,我们在古代高光的时候,都没有排斥异族,始终都在民族大融合,只要你接受汉文化(实际上应该叫中原文化或者中华文化),那么我们就认同你,如果更进一步,愿意接受我们的管理,那我们就当你是自己人(参以前各朝赐外族姓,如果不是因为这,那萧,宇文等姓氏,现在都是外国姓)。当然了,那些以侵略为手段的就不说了。
汉文化确实是比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博大,所以即使是在清朝,掌兵权的虽然是满族,但是治理国家的文臣却大部分是汉族,这表明即使满族自己也认为汉文化更先进。
放现在,我们认同维族 *** ,也认同他们的宗教信仰,只要你把自己当成中华的一分子,我们就当你是自己人,但是你要搞分裂,那就坚决打死打残不商量。
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综上,国家现在说的民族团结,并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传统!!!
PS:汉族之所以占据统治地位, 不仅仅是人多,还因为他们最好的传承了中华文化,这才是主因。所以那些打着民族平等的旗号要求完全自治的人,请直接无视。说难听点,给他们一块土地,他们都治理不好信不?参台湾,当初的亚洲四小龙,现在自己内部闹成个什么吊样。。。

问题四:如何看待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 目的是分裂国家。就是大是大非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问题五:怎样看待民族与民族问题 1 我们中国的愿景是成为一个民主富强的各民族共和的现代文明国家。3 东亚路径的民主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4 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会在短期内解决――不管是何种制度下。辛亥革命后实现了各族共和,(当然是仍然有隐患的),今天也应该有可能在共和框架下解决问题,――应该发挥智慧去争取。民主和共和兼得,目前并未山穷水尽,不可轻言放弃,不可图一时之快而留下无尽的隐患。6 任何人都是可以批评的。特别是针对平民施加暴力的人。汉族等民族信仰佛教也不错啊――信基督信ysl的国人的也越来越多嘛。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原来的坏事可以成为好事。可以请藏传佛教的高僧到内地沿海来弘扬佛法。放在两个桶里的水,看起来很是不同,倒在一个桶里,却是一样的水。唐朝是这样做的,清朝也是这样做的。只要不是政教合一就行了。8 宗教信仰只要是打压和控制,他就会成为你的敌人,就会酿成悲情的反抗,而敬仰他,他就会成为你的盟友。9 请 *** 回国,(考虑时机的选择),在北京敬仰起来,以“国师”相待――下一任 *** 也会无争议地在国内产生。打了那么多年仗的国军兄弟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嘛。10 对待西北边疆的问题,也可以参考此议。如果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敌人”,那就让他成为盟友吧。11 以上一切的实现需要智慧胸襟和勇气。

问题六: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任何民族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中,都无法超越各种社会关制约.民族的这种社会性质,当属民族的社会属性.
自民族产生后,一定的社会皆由一定的民族所构成,若干特定的民族是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实体.一般说来,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民族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民族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因而民族发展必然是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民族发展过程必然是民族自然发展过程与民族社会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民族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即由民族本身的特征、特点所引起的民族差别,这是民族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二是社会因素,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而引发的种种民族问题,这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得以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存在着民族的社会中,这两种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区别只在于其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总之,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民族问题都与民族自身的特点(因而构成民族之间的差别)有直接的联系,民族问题与阶级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族问题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民族问题贯穿于民族存在的始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02
最基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第3个回答  2023-03-10
似乎没有,有也很少。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的是国家问题、阶级问题,马克思主义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但他并没有论述民族问题,因为民族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或政治问题,一个民族内无论任何时期不同地位的人(例如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都可以是一个民族,民族之间也会有交融融合和斗争但这些也不会影响各民族中的地主和农民的地位,民族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概念。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个人认为国家是站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民族概念下实施的对中华民族内部各少数民族(即小的民族概念)的政策,其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实际上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即包括小民族概念上的人人平等又包括大民族概念上的民族平等),提出民族政策有利于减少中华民族内部部分文化的冲突,消除民族歧视,形成民族共识,最终形成内部和谐的大中华理念。至于全世界能否形成一个民族,有待历史发展,因为文化本身就有多样性和交互性,其融合程度未可知,此外经济制度和思想领域上的差别对于文化的影响作用也不可估量。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狭隘之处未免有,望交流。

什么观认为民族问题就是民族矛盾的问题
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将长期存在;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

什么观点认为民族问题就是民族矛盾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民族问题,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

“新月”观认为,()只存在于民族之间,不可能存在于民族内部。
【答案】:民族问题 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在民族问题实质大讨论中强调“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这种如同“新月”的观念认为,民族问题只存在于民族之间,不可能存在于民族内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满月”观则认为民族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民族之间,它其实大量而且首先存在于民族内部的“自身...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它对于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强调,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和历史演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问题是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阶级矛盾和国家形成等因素相互...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是哪三大主义其中什么主义是核心
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来甚至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当然,孙中山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认为阶级矛盾是病症,而非问题的根源,强调阶级斗争会导致像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暴民政治,因此中国要“师马克思之意”,但不可“用马克思之法”。在上海完成的...

怎么看待民族问题
这是民族问题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二是社会因素,即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因阶级矛盾和剥削制度而引发的种种民族问题,这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得以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存在着民族的社会中,这两种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区别只在于其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总之,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何谓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一个广泛且深刻的话题,它涵盖了两种主要的含义。首先,狭义的民族问题特指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领域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的产生源于民族间的差异,它们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其具体内容和性质随历史时期和条件...

...民族本能的哪些特性是造成一切民族矛盾的原
1、长期性:民族矛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竞争,这种差异和竞争可能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解决民族矛盾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2、复杂性:民族矛盾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的交织使得民族矛盾变得非常复杂,需要全面考虑和...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
一种观点认为,民族问题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在直接或间接(以国家这一政体为媒介)的问题中所出现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涉及民族利益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序列的复合结构,是民族的自身实践关系(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族际...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经济原因:经济差异是民族差异的重要方面,只要这种差异存在,民族问题就必然产生。各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必然会发生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产生经济利益的冲突。历史原因:历史意识和历史斑痕可能会影响各民族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从而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利益纠葛,也可能导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