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历史上是个正面人物,但罗贯中为什么把他刻划成一个反面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个正面人物。他统一了北方,被史学家称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把曹操刻划成了
反面人物,这是为什么呢?

个人喜好问题吧。
除此以外,对于三国这样的著作,有很深的历史政治原因。罗贯中是属于强烈拥护统治阶级的,从书中他对黄巾军的写法就可看出,书中的黄巾军是反贼的形象,任何人杀黄巾军都是应该的,完全否认了农民起义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其次,曹操在文中的最大作用,我觉得就是与刘备形成鲜明对比,一忠一奸,因为他们是反王权的,但文中极力刻画刘备的形象,就是让人民心中有所寄托,有所希望,因为他是帝王后裔啊,而曹操所作之事就是造反,为了让刘备的形象光辉,就一定要有一个反衬的人才行,而那个人的地位又不能离刘备太远,罗贯中选择了曹操。他是英雄,所以他有那资格。
如果他不那么写,恐怕在那个时代这本书怕是变成禁书了吧。
总之,情势所迫还有个人的政治倾向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以上全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况且这种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吧。

希望能帮助到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1
其实罗很佩服曹操,罗贯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但罗的思想观念和阶级地位更多的决定了他眼中曹操的形象。而且曹操也确实做了些残暴之事。
李宗吾评价曹操:“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厚黑学》 ”
甚至连近代的顾炎武也觉得曹操不仁不孝。

对罗刻画曹操的形象,伟大的毛泽东给了最好最深刻的答案:
毛泽东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第2个回答  2010-08-02
这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的!
一,政治上,封建皇权需要的是关羽,诸葛亮之类的对王室忠心的臣子,就算是愚忠,而不是曹操这类胸怀天下的臣子!

二,从民间通俗来说,对于老百姓来说,像诸葛亮这类人比曹操更容易接受些,因为曹操确实做了很多在当时来说不能被接受的事情,老百姓的思想比较保守,而三国是通俗小说,当然得看重读者的需要啊!

三,从作者自己来说,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以学而仕则优,对于曹操这种因为祖父是宦官的宦官之后带有偏见,这是不被轻易改变的传统!

总的来说,曹操的文学形象被罗贯中就这样写成了奸雄!
第3个回答  2010-08-01
你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不恰当。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标准是什么?所谓曹操是个正面人物,是今天站在后人的角度的评价,而且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评价标准,很明显的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还有另外一种评价标准,那就是伦理主义标准,曹操的所作所为是符合一般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更不用说封建伦理了,试想,如果社会中的人都不讲伦理道德,这个社会必然崩溃,人类差别大也要灭绝,那么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了。如果在封建社会时期,每个做臣子的都像曹操那样对待皇帝和争夺天下,岂不是战乱不止,没有任何和平可言。如果都像曹操那样像杀吕伯奢那样对待朋友,那社会起码的信义不复存在,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所以说,不能简单地说,曹操就是个正面人物。至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刻画,基本符合时人对曹操的历史印象,也符合当时历史的任务评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要想想当时历史大众的感受,不能单纯由后人根据几千年的结果来评判。否则,正义和真理都说不清楚了。
第4个回答  2010-08-11
贯穿《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思想是尊刘贬曹,因为东汉末年,政治混乱,割据政权分立,虽然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但是汉室在当时纷乱的时代仍是正统,而曹操却“挟天子而令诸侯”,实有篡权另立的意图,但他当初之所以能“挟天子”,是因为他誓不会废汉另立,否则会早天下人之反对,所以他终身没有付出实际行动,而是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曹丕最终开创了魏国历史,并最终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形势。罗贯中处在清朝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下,其思想肯定是以正统为尊,在这样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指引下,他的《三国演义》势必会以“尊刘贬曹”作为一个中心线。

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也就是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他归为否定形象的一面,并加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于一身的曹操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上,民间传说中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差不多起了决定性作用。3他只能将曹操写成一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形象,而不能把...

怎样看待曹操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历史》初中七年级课本(第一册)第73-74页说:“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不能当真正的历史书读”。“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说却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从中学历史课乃至语文课,我们仅仅知道小说与历史不同,...

三国演义资料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

三国演义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

三国演义简介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分析 读后感600字 好的。,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

求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正史中是忠臣的魏延,罗贯中为何要把他刻划成反面人物?
所以可能是作者罗贯中为了让小说更加吸引人,才将魏延描写为一个反派角色。第二,作者罗贯中可能不喜欢魏延这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作者罗贯中也不例外,他可能对于历史上的魏延这一人物并不喜爱,毕竟魏延也算是一名降将。可能他的某些举动让罗贯中不那么能接受,所以在书中黑一下魏延也是有可能...

《三国演义》的文章简介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

三国演义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