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请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普通人该买哪些保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购买保险主要是希望保险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当自己或家庭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用保险公司的赔偿款来抵御风险,不至于让家庭垮塌。
1.重疾险
重疾险是保障重大疾病的保险,当被保人罹患合同约定的疾病,且达到保险公司赔付条件后,可以从保险公司那一次性获得一大笔钱。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患重疾,对于这个家庭的打击是沉重的,光是巨额的医疗费就令人头疼,还别说后续的康复和家庭花销费用,如果没有重疾险的高额赔付金,实在是很难。
所以一定要重视重疾险,还没配置重疾险的个人或家庭一定要赶紧了!
关于重疾险,奶爸这里备了一份市面上热门产品的清单,有需要可以看一下《全国热门的136款重疾险产品对比表》
2.医疗险
医疗保险是医疗费用保险的简称,是健康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
医疗险带有报销性质,是作为医保的补充存在。医保对起付线、封顶线和用药目录等等都有限制,这时候就需要商业医疗险来满足特殊方面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医疗险并不贵,几百元就能买一款性价比颇高的医疗险。
3.意外险
意外险保障外来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和突发的伤害。所有人都应该买一份意外险,因为谁都不敢保证意外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这两个群体是意外高发的群体,在给这两类人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把意外险放在首选列表里。
4.寿险
寿险的赔付条件是被保人身故或全残,寿险按照保障期限可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适合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人购买,它可以保障家庭不至于因为经济支柱倒塌而陷入过大的经济危机。
终身寿险的价格比较贵,因为是终身,保险公司一定会赔付。
以上四种人身保险建议每个人都要配上,不过这里不建议小孩和老人买寿险,因为这两类人不承担家庭责任,不能真正发挥寿险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买保险是个技术活,不懂行的人很容易踩坑。
如果准备工作不到位,耳根子又软,很容易稀里糊涂就被身边卖保险的熟人带进去了。然后买完之后发现,买的不对,买了不能赔,所以很多人听到保险就会说这么一句话:保险都是骗人的!
其实,这种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首先,保险的销售渠道非常多:
个险代理人、银保渠道、保险代理中介、保险经纪公司、网销渠道,……打开电视、走进电梯、拿起电话,保险产品出现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
保险产品的种类就更多了:
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两全险、年金险、教育金……还有各种花式杂交型,每一种后面至少对应上百款产品,嗯,几万种产品够你选一年的。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配置原则,一头扎进这么多产品和销售渠道里,基本上两只脚都已经踏进了坑里,等着当韭菜被收割了。
记住以下这几个点,可以避免90%的坑。
(1)保障在前,理财在后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它的核心功用是风险转移,而不是财富增值。
爸妈资金充裕,已经把自己的保障做足的情况下,给孩子存点教育金,完全没问题。
中年人做好了疾病和寿险保障,想要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配置一点养老金也没毛病。
但,问题就是,很多人都连基本的重疾保障和意外保障都没做好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的买了一堆年金险、分红险。等到发生意外或不幸患病了,翻出保单,发现竟然没有能赔的。
从配置顺序上来说:保障型产品应该优先配置,如重疾险、意外险、寿险、医疗险。
一场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几十万是很正常的事,这种大坑,一定要提前填好。理财型产品如年金险、分红险可以酌情配置,但一定要在保障型产品已经配置到位的基础之上。
(2)先大人后小孩,爱他就先保护你自己
很多人第一次了解保险就是在生孩子之后。面对温柔脆弱的小生命,觉得再多的防护都不为过,所以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单是买给孩子的。
孩子的保险应该买,但优先级不是第一位的。
孩子生病,大人心疼,但我们还有继续挣钱给孩子治病的能力。说的再严重些,孩子不幸身故,大人伤心,但生活还可以继续。如果剧情反过来,可能就无解了。在大人尚没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就给小孩购买高额的年金保险,和保额过高的人寿险,这种做法,错到离谱。
同理,夫妻之间,也不是谁家庭地位高先给谁买,而是谁挣钱多谁优先。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优先给挣钱较多的那位配置保障。
(3)不迷恋返还型,羊毛出在羊身上
代理人经常说这句话:有病赔钱,没病返本。
说的就是返还型保险。听起来很好,保爷最开始也心动了。但后来发现,同样的保额,返还型可能比消费型贵出一半甚至更多,保险公司将你每年多交的那部分保费经过几十年的投资理财获得收益,最终返还给你一部分,综合收益大概在2.5%左右。呵呵,羊毛果然都出在羊身上。
保险公司有个重要的角色——精算师,决定着产品的保障范围和定价。承诺返还给你的每一分钱,他们都会帮你算在你每年多交的那一部分保费里。所以,你领的钱就是你这些年自己多交的,不是白赚的。
(4)别迷信大公司,产品好才重要
如果你了解保险行业的运营机制,你会发现这个做风险管理的行业,也把自身的风险管理做的也很好。反正我看了一圈下来,再小的保险公司背景都深厚的吓人。所以,不存在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就不靠谱的说法。
不过,大公司因为盘子比较大,积淀深厚,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也更为丰富。相应的,保费也会略贵一些,所以大小公司的产品都是可以购买的,在理赔上也不存在小公司理赔更难的的问题,都可以放心购买。
(5)网上投保也OK,放心买
上文提到,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广,但是,不管通过哪个渠道购买,最后都是跟保险公司直接签订的合同。线上投保的电子保单跟纸质保单都是有法律效应的,保险公司只认保单,不会因为购买渠道不同在理赔时区别对待。
来自伪专业人士,通常表现为不重视客户健康状况、打感情牌、夸大产品等等。
识别伪专业人士第一招:
你和业务员接触的第一次,如果业务员问你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你的健康问题,那么基本可以在心里面pass。一个问题略显不足,咱们放宽一下,如果前三个问题,都和你的健康状况无关,那么可以直接结束会话。
理由:购买商业保险的首要前提是身体健康(或者说健康状况满足保险公司投保要求),商业保险公司是盈利机构,不是慈善机构,赔本买卖不会做。各家保险公司核保要求,不同产品的核保要求均不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可选的产品也可能天差地别。前三个问题不问健康,100%水货,无一例外!
识别伪专业人士第二招:
在业务员“寒暄赞美”,并且询问了你详细健康情况以后,接着开始什么“三讲、五讲、七讲”的,可以直接pass。
什么是“三讲、五讲、七讲”?


这是保险公司的统一培训的销售流程:
理由:“寒暄赞美”没有错,有销售流程也没有错(图示流程绝对错误),错在讲行业、讲公司、讲自己、讲祖宗十八代,就是不讲你,不详细了解你的家庭结构、收入结构、负债等等综合信息,想设计出属于你的保险方案可能性为0。遇到此类销售流程,可直接结束会话。
识别伪专业人士第三招:
在业务员“寒暄赞美”,询问了你详细健康情况,并且详细了解你的家庭综合情况以后,拿出保险产品开始讲的,大概率可以结束会话。
理由:这样做的有两种人
一是经验极多,对所有情况能迅速做出判断,包括核保结果的预估、保额的计算等等,这一类专业人士很少,不说万分之一的概率也差不多。
二是前面的所有内容,只是销售人员走个流程,最终目的还是想推销他想推销的产品。
目前中国的保险销售人员预计在1千万左右(17年底为800万),所以你大概率遇到的不是那万分之一的1000人,而是第二种。
识别伪专业人士第四招:
看他产品时讲了什么:
“除了头发、指甲不保”其他全都保,直接pass;
“我们公司的产品保的是最全的”,直接pass;
“我们这款产品保了150种重疾,比其他公司的都多”,直接pass;
“我们产品是大品牌,有保障,小公司的不安全”,直接pass;
……
理由:健康保险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健康风险。听起来越是好听,越是可能违背了保险原理。
而重疾险不看病种数量,也无需关心保险公司大小。
如果业务员所说的内容,让你产品质疑,只需问一句:是否愿意把所说的内容写在保险合同中,并且签字画押?这一招可以直接让绝大部分的虚假宣传知难而退。对一些连合同都没看过业务员,这一招并不好使,因为他的水平甚至无法让他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但是这样的业务员在第一轮就会被你识别出来,所以也无需担心。
二、自己的坑
给自己挖坑的消费者大有人在,总结为以下几个情形:
坑自己的情形一
只信好朋友,信同事,信七大姑八大姨,就是不信从业人员的建议。
“我朋友说这产品不行,公司都没听过……”
“您朋友从业几年了?”“您朋友看过几本保险合同?”“您朋友看过几本保险相关书籍?”
坑自己的情形二
把核保上的大问题当做小问题,或者刻意隐瞒健康状况。
你需要做的是把所有健康异常都告知销售人员,再由销售人员做具体评估,哪些需要告知,哪些不需要告知。
不要担心告诉完销售人员就买不了了,隐瞒健康状况,买了以后赔不了,买了什么用?
能买就买,买不了就多存钱。
坑自己的情形三
只听业务员说,懒得看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格式条款,即使没有签订保险合同,业务员也可以提供给你看。
购买前一定要详细看保险合同!
不仅可以避免被部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坑,也可以明白自己到底买了什么。
三、保险公司的坑
保险公司的坑都可以避免,只要你愿意看合同。
有三类产品不建议购买:
第一类、分红险。目前大陆范围所有分红险都不值得购买,无一例外,我没暗示你去买港险,买港险更要慎重,香港的代理人比大陆的代理人强不到哪去,甚至更坑,在各大网站上就可见一斑。
第二类、两全险。只有个别几款两全险还凑合,其他都不值得购买。所以直接就全部都不要购买就对了。
第三类、万能险。万能险被大家经常说成是万万不能买的产品。这话对也不对。能正确使用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业务员都搞不懂万能险。所以,别买。
还有一类没说:投连险,消费者通常也接触不到,普通消费者别买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