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祖意境深沉的一首词满江红中秋夜潮

如题所述

  下面带来史达祖的《满江红·中秋夜潮》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中秋夜潮
  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阴:指低凹处。
  潮信:即潮。因其来时有定时,故称“潮信”。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拼成。双绝:指圆月和潮水。
  金镜:比喻月亮。
  拏攫:夺取。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蛟龙穴:传说水底有蛟龙居住的宫殿,即龙宫。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即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洁净的样子。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使用的妆饰品。
  “举杯”句: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害大臣的谴责。
  说似:讲论。儿曹:儿辈。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心折,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白话译文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赏析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语句铿锵,意境深沉,运笔稳健,充满了激荡今古的豪气。这就可以大大帮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
  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开头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即分别交待了潮与月两个方面,意谓:水归属于“阴”,而月为“太阴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虚——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这里所用的“归”和“盈虚”两组动词,就为下文的描写江潮夜涨,蓄贮了巨大的“势能”。大江东去,这其中本就蓄积了许多的“力量”。此时,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过来,提起它全身的气力向钱塘江中扑涌而去,这是非常壮观惊险的。故而在分头交待过潮与月之后,接着就把它们合起来写:“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那十分的满月与“连山喷雪”而来的“八月潮”,才拼合成了堪称天地壮观的“双绝”奇景。它们“壮”、“奇”之所在,以下两句即分写之:“有物揩磨金镜净”是写月亮,它似经过什么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后那样,越发显得明亮澄圆:“何人拏攫银河决”是写江潮,它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那样,奔腾而下。对于后者,不妨引一节南宋人周密描绘浙江潮的文字来与之参读,以加强感性认识。《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里写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至于前者,则前人描写多矣,无须赘引。总之,眼观明月,耳听江潮,此时此地,怎能不引起惊叹亢奋之情?但由于观潮者的身世际遇和具体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对这天下“双绝”,其联想和感触亦自不同。比如宋初的潘阆,他写自己观潮后的心情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主要言其惊心动魄之感;苏轼则在观潮之后,“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似乎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的哲理;而辛弃疾则说:“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在他看来,那滔天而来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灵驾着素车白马而来。但是史达祖此词,却表达了另一种想象与心情:“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这里的一个着眼点在于“雪”字:月光是雪白晶莹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喷涌而来,这正象征着伍子胥的“沉冤”已经洗雪干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写时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云:“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实际是写他“通体透明”、“肝胆冰雪”的高洁人品。史词的“子胥见嫦娥”则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来表达伍子胥那一片纯洁无垢的心迹,也借此而为伍子胥一类忠君爱国而蒙受冤枉的豪杰平反昭雪。这表明:史氏虽身为“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爱憎,以及对于国事的关注之情。
  下阕继续紧扣江潮与明月来写。“光直下,蛟龙穴”是写月,兼顾海: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声直上,蟾蜍窟”是写潮,兼及月:潮声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宫。两个“直”字极有气势,极有力度,充分显示了中秋夜月与中秋夜潮的伟观奇景。“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则合两者写之:天是洁净的天,月光皓洁,“地”是洁净的“地”,白浪喷雪;上下之间,一派“洞然如刷”,即张孝祥所谓“表里俱澄澈”的晶莹世界。对此,词人的心又一次为之而激动万分、“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这前两句,正好符合了现今所谓的“移情”之说。——按照这种“移情论”,在创作过程中,物我双方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会出现象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诗句;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样会影响到诗人的心态、心绪,如人见松而生高风亮节之感,见梅而生超尘脱俗之思,见菊而生傲霜斗寒之情。史词明谓“激气已能”、“举杯便可”,这后两个词组就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激气豪情,正是在“光直下”、“声直上”的伟奇景色下诱发和激增起来的。——当然,这也与他本身含有这种激气豪情的内在条件有关。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这股激情又使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吴越两国。这两句自是“壮词”。一则表现了此时此地作者心胸的开阔和心情的激昂;另一则——如果细加玩味的话,也不无包含有对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狯的君王,以及那当作“美人计”诱饵的西施的憎恶与谴责,因为正是他们共同谋杀了伍子胥。所以这两句虽是写自己的激气与豪情,但仍是暗扣“月”、“潮”两方面来展开词情的,因此,并不能视为走题。末两句则“总结”上文,词人说: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你辈去听,那不使你们为之心胆惊裂才怪呢!词情至此,达到高潮,也同时戛然中止,如觉有激荡难遏的宏响嗡嗡回旋于耳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史达祖意境深沉的一首词满江红中秋夜潮
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 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开头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全词充满了激荡今古的豪气
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开头两句“万水...

《满江红 中秋夜潮·史达祖》原文与赏析
中秋之夜,天上月色皎洁,江中潮声澎湃,两相对映,堪称“双绝”。钱江夜潮由此成为杭州胜景之一。史达祖的这首词,正是紧扣这勾魂摄魄的明月和江潮,手摹心追,浮想联翩,抒写了壮阔雄伟的美境和激荡豪迈的胸怀。起首“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三句,从自然之理入手,写潮与月的关系。在中国古...

关于中秋的古诗:《满江红·中秋夜潮》
《满江红·中秋夜潮》是一首描写中秋夜钱塘江潮水与月色的宋代词作,作者是史达祖。此词不仅在风格上继承了豪放派的特点,而且抒发了作者胸中的豪情。词作开篇即点明潮水与月亮的关系,潮信的盈虚取决于月亮的圆缺。随后,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秋夜潮的壮观景象,潮水如银河决口般汹涌,月亮则似经人...

满江红·中秋夜潮作者
满江红·中秋夜潮,这首词出自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史达祖之手。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原籍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他的一生并未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年轻时便开始了幕僚生涯。在韩侂胄掌握政权的时候,史达祖以其才华成为韩侂胄的亲信堂吏,主要负责文书撰写。然而,随着韩侂胄的失势,史达祖也遭受了牵连...

满江红·中秋夜潮赏析
史达祖,尽管被冠以“婉约派”词人的美誉,但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前人对他赞誉有加,主要归功于他细腻婉约的词风。然而,深入他的作品,如《满江红·中秋夜潮》这首词,我们能看到他不同的一面。他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不为人所熟知的豪放情感,风格独特,沉郁而激昂,充满了力度。这种转变让读者得以...

满江红·中秋夜潮背景
南宋时期的辛弃疾,他的《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同样是一首描绘潮水的佳作。史达祖的《满江红·中秋夜潮》则继承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风,通过对夜潮的生动描绘,展现出潮水的磅礴气势和皎洁月色的和谐统一。词中作者借海潮抒发内心的情感,仿佛读者能感受到钱塘潮声在耳边激荡,让人心潮澎湃。这不仅仅...

满江红·中秋夜潮词牌
满江红,此词牌源自唐朝,原名为《上江虹》,后来演变为现今的名称。《词谱》中,柳永的“暮雨初秋”词被视为此调的标准格式。该词调共有九十三字,分为前后两片。前片由四十七字构成,包含八句,遵循四个仄韵的韵律规则;后片则有四十六字,十句,以五个仄韵为特点。大多数采用的是入声韵。满江红以...

满江红·中秋夜潮原文
他此刻也许正与月宫中的嫦娥相见,沉冤得以昭雪。月光直射入深藏的蛟龙洞穴,潮声则高亢地传向蟾蜍居住的洞窟,天地间对望,景象清晰如洗。这股激昂的气势,足以令任何脂粉为之倾倒,举杯畅饮间,似乎能一鼓作气吞并吴越之地。待到明日,我将这中秋夜潮的壮丽景色告诉下一代,心中感慨万千,无法言表。

满江红·中秋夜潮特点
也暗含了对历史上昏庸或狡诈君王的批判,如伍子胥被利用的悲剧。最后,词人以"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作结,预示着他的豪情壮志将震撼听者。全词在此高潮中戛然而止,留下深远的回响。整段文字生动展现了中秋夜潮与词人心境的交融,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微妙寓意,充分体现了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