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北馆陶历史悠久.唐虞3代,属九州之首冀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841-前476年),属晋国冠氏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属赵国,始定馆陶之名,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以冠氏邑为馆陶邑。
秦(前221-前206年)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汉(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汉初曾封馆陶公主,食邑馆陶。属冀州部魏郡。西汉平帝2年设馆陶县。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220-265年)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属司州部阳平郡。
晋朝(265-470年)仍为州、郡、县3级制,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南北朝(420-581年)时期仍承晋制。后魏,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581-618年)初废郡设毛州,后又废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属魏州武阳郡。
唐朝(618-907年),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622年置毛州,627年废州为县,772年改名永济县,遂复置馆陶县,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属河北道魏州魏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963年复置永济县,1072年降为镇并入馆陶县。是时,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属濮州隶山东省。
明代(1368-1644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代(1644-1911年)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隶山东省。属东昌府,临清直隶州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80年间,域境建置无大变化。
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至1938年,为沦陷区。抗日战争爆发,共产党领导下的馆陶县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馆陶县属鲁西北专属。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原鲁西行署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为第一、二、三、四专署,原冀鲁豫行署的辖区为第五、六、七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
1943年,原冀鲁豫行署第三专署与冀南行署第七专署合并为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是时,馆陶属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鲁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建立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中央分局,同时恢复冀鲁豫、冀南两区行署,冀鲁豫行署辖8个专署,冀南行署辖5个专署。是时,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7-1948年8月,馆陶属冀南行署第一专属。
1949年8月20日,馆陶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52年10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又属聊城专区。1955年3月县城由北馆陶迁至南馆陶,1958年12月随馆陶县并入山东省冠县,为北馆陶公社。1961年7月恢复馆陶建制,属河北馆陶县。1965年1月以卫河为界,北馆陶随河东划给山东省冠县,为北馆陶区。
1971年,改为北馆陶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北馆陶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馆陶镇历史沿革
馆陶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唐虞时期,它曾是九州之首冀州的区域。春秋时期(前841-前476年),馆陶隶属于晋国的冠氏邑。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赵国在此设立馆陶,以冠氏邑为基础,馆陶之名由此而来。秦朝(前221-前206年)实行郡县制,馆陶境域隶属于东郡。汉朝时期(前206-220年),馆陶...

馆陶镇的历史沿革
北馆陶历史悠久.唐虞3代,属九州之首冀州之域。春秋时期(前841-前476年),属晋国冠氏邑。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属赵国,始定馆陶之名,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故名馆陶。以冠氏邑为馆陶邑。秦(前221-前206年)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汉(前206-220年)承秦制,西汉初...

馆陶镇地理位置
作为馆陶县的行政区域,馆陶镇是县府的所在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成立了南馆陶镇,经历了多次变迁,如1958年的公社改革,1963年的改名为西陶公社,1984年更名为城关镇,直至1987年最终定名为馆陶镇。这里工业以建材业为主导,农业则以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的生产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馆陶...

馆陶县历史沿革
馆陶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已有超过2200年的悠久历史。其命名源于城西北七里的陶丘,赵国在此设立驿馆,故得名馆陶。春秋时期,馆陶曾是晋国的冠氏邑,后来成为了冀州的一部分。在秦朝时期,馆陶隶属于东郡。到了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馆陶县正式设立,归魏郡管辖。三国时期,魏、晋时期馆陶...

请教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晋国冠氏邑。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驿馆于其侧,故名馆陶。隋大业二年(606),徙治于北馆陶(山东省冠县),属武阳郡。唐大历中期改名永济县,不久又复名馆陶县。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0...

馆陶县的历史沿革
不久又复为馆陶县。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金代因之。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馆陶镇的文化建设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距今7000年以上的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 黑陶文化 ” 。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馆陶黑陶文化...

北馆陶镇的介绍
南靠万善乡、东古城镇,北与临清市烟店镇接壤。2005年,镇域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耕地5万亩、总人口3.2万人。镇驻地北馆陶城始建于隋大业2年(公元606元),1300多年间曾是历代县城所在地。北馆陶镇社会安定和谐,民风淳朴,善良好客,并具有浓厚的经商传统。

北馆陶镇简介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曾是县城的中心,如今当地人更习惯称其为北陶,这里汇聚了56个行政村的核心区域。北馆陶镇的交通非常便利,距离济聊馆高速公路和济邯铁路仅5公里,008省道、堠冠县北馆陶镇马公路和冠北公路在此交汇,通讯设施先进,于2000年成为全县首个电话镇,输变电容量达到...

冠县北陶的历史沿革
北馆陶历史悠久,镇驻地北馆陶城建于隋大业2年(公元606年),馆陶县从今冠县东古城北迁三十华里至此立馆陶县制。从公元606-1953年的千余年间,北馆陶一直是历代县城所在地。1953年县城搬迁到现在的河北省馆陶县,旧城驻地改为馆陶县北馆陶区。1958年并入冠县为北馆陶镇人民公社。1961年冠、馆两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