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觉和通感的对比

如题所述

移觉 也叫通感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的某一件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它的表现形式是“本体+喻词+喻体”。暗喻和借喻不过是这一形式的变格使用。比喻重在“喻”,即通过喻体来表现本体,在形式上必然要涉及甲乙两种事物。所谓“相似点”也只能是甲乙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一句,“海洋”所以能表现“草原”,是因为它具有“一望无际”和“平展”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必须是“草原”也具备的。再如“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一句,“白带子”之所以能表现“瀑布”,是因为他具有“白”而“宽”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必须是“瀑布”所具有的。
通感又叫移觉或联觉,它是将一种感官感觉的事物通过另一感官表达出来的辞格。它只有本体而没有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为“本体:甲感觉→乙感觉”。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草坂”,它不可能具有“幽情”的特征。但“绿茸茸的草坂”不仅仅是“幽情”,二者给人的感觉很强烈,一经沟通,“充满幽情的乐曲”悦耳动听之声,使“绿茸茸”的感觉也触手可及。又如“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一句,本体“热带的天气”不可能具有“响”的特征,但“热带的天气”不仅“亮”而且“响”,温度觉与听觉一经沟通,其“毒”倍增,“叫人害怕”。
以上可以看出,比喻和通感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喻的基本点是“相似性”,通感的基本点是“相通性”。比喻离不开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三者是统一的,而通感却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比喻和通感常综合运用,阅读时要加以区别。如“回顾只是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弱的白光,也早融入了那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得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这一句中“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是哦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他的本体是“热空气”,喻体是“火”,相似点是“热”。但同时,“热空气”还在“响”,这就是运用了通感,它把人的听觉、温度觉调动起来,全句给人以动的感觉。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也是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它的本体是“清香”,喻体为“歌声”,相似点是“渺茫”、“时断时续”。但同时,这一句用本是嗅觉形象的“缕缕清香”用听觉形象“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表现出来,又属于通感。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区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试举例说明通感(移觉)与移就的区别。
通感(移觉)与移就也都是词语的移用,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通感是将描写甲感官感觉的词语移来描写乙感官的感觉,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来增强人们对所描述事物的感受。因此必须有两种以上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才能构成通感,如例①就是嗅觉和听觉的相互沟通。移就则是将...

问一下,修辞手法通感和移觉有什么区别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移觉”即转移了人的感觉;也就是沟通了人的感觉,所以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

移觉和通感的对比
通感又叫移觉或联觉,它是将一种感官感觉的事物通过另一感官表达出来的辞格。它只有本体而没有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为“本体:甲感觉→乙感觉”。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草坂”,它不可能具有“幽情”的特征。但“绿茸茸的草坂”不仅仅是“幽情”,二者给人...

什么叫通感
通感,又称“移觉”,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感官的感受互相融合,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让读者能够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和情感。通感可以将不同的感官感受互相转换,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变。例如,通过视觉来描述声音,将...

浅谈“移就和通感”
通感: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结合起来,通常也叫移觉。eg: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eg: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时这两种修辞联合起来,一起使用,更是...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般...

通感,移就,比拟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可以去参考哪些书目啊?_百度...
通感(又名移觉、移就)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 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写作时善用比拟...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移就与通感是难度较大的修辞格,不透彻理解它,就不能准确把握其语言的内涵和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移就”(也叫“移用”),就是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所谓“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这两种修辞格...

如何看待统觉,移觉,联觉的关系及与通感的关系?
统觉是当前事物与过去经验的相互作用,使知觉更清晰,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客观对象在进入意识时已受到主体经验的“色彩”影响,审美鉴赏中,主观因素对美感内容有重大影响。通感超越了单纯感觉阶段,借助过去经验引发新感觉,时空交叉,通过经验与当前感觉叠合,激发新意象的产生。移觉则是在语言运用中,通过...

什么是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