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缓解?

总之,把有关信息全部拿出来。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增加人均收入,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健康和教育状况,扩大人民选择机会,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轨。从 1960年代初以来的30年里,东亚地区各经济真实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4%-6%,是拉丁美洲和南亚的三倍左右,比次撒哈拉非洲快五倍。同时,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从7.2亿人减少到3.5亿人,预期寿命从1961年的56岁增加到1990年的71岁,东亚地区的几个经济已经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东亚经济在上述指标上所取得的成就,使东亚经济在近10来年成为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努力效法的发展典范。

  然而,在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连一向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逃脱不了这场厄运。危机中,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几个经济下跌得更为厉害。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泰国、印尼和韩国不得不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到1998年,所有受到影响的经济,包括金融和企业素质相对良好的新加坡和香港,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东亚金融危机来的突然,去的也迅速。到1999年发生危机的经济,出口和GDP都已恢复正的增长,除政治上动荡不安的印尼外,一般用来作为投资者信心指标的股票市场指数也已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似乎东亚经济又已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然而,东亚经济增长的恢复是否可持续?类似的危机是否会再度爆发?我们应该从这场危机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并无定论。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这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场危机所以能够从一个经济爆发并迅速传染到其他经济必然有其共同的外因。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性是主要的原因。这几十年来由于信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大减少了交通、通讯的成本,全球经济更为一体化。1985年到1994年间世界总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只有 3.2%,但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则为其两倍,达到年均6.7%的水平。东亚经济以外向型著称,是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在这段期间,国际金融的一体化比真实经济的一体化更快,国际资本流动更为活跃,跨国的银行贷款年均增长率为12%,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4.3%。在这段期间,东亚私人资本净流入1990年总计仅为191亿美元,1996年就增长到1104亿美元,增加了6倍,东亚经济

  也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然而,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1)资金的流动容易受到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变化而出现急剧的逆转。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泰、韩、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五国,1996年私人资本净流入为729亿美元,1997年净流出为110亿美元,相差达839亿美元。这么巨大的资金流入、流出的逆转为中小规模的东亚经济所难于承受。

  (2)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使得国际资本的参与者能够以"即时"的速度,十分迅捷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笔资金的跨国界流动,为国际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提供了条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而东亚各国在金融自由化的国际大趋势下,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投机资金操作的危险性既缺乏警惕也缺乏监管的经验。

  (3)大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以20倍、30倍的高杠杆运作,其可动员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所可承受的规模,使中小金融市场的些微缺陷,即可受到少数几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或投资银行的狙击而酿成大祸。国际上尚无制止和惩罚国际金融投机家联合炒作的法律。

  国际金融一体化和由此带来的不稳定性的影响对任何东亚经济都是一样的。然而,东亚各经济受到这场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明显不同。泰国、印尼和韩国是遭受打击最重的国家,不仅汇率急剧贬值,GDP大幅下降,而且,还出现支付危机,而不得不接受IMF等国际机构条件严苛的救援。马来西亚在危机期间也经历了剧烈的货币贬值、银行危机和经济萧条,但是它并没有被迫寻求国际援助来满足短期支付的需要。新加坡货币贬值,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8年为 1.5%,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8年仅仅轻微下挫,为-0.5%。香港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8年为-5.1%,但货币虽遭受了几次投机资本的联手狙击,仍然维持住联系汇率。我国的台湾省1997年经历了一次15%的温和的货币贬值,但是它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在危机期间一直保持正的增长,1998年达到4.8%。大陆则在危机期间不仅没有贬值货币,而且,还保持了7.8%的增长速度,对东亚经济的复苏作出了为世人所称赞的贡献。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东亚经济受到这场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和下述现象密切相关:

  (1)贸易条件恶化和经常帐户出现赤字的程度。从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受到影响最大的东亚五国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跌,到1996年,印尼经常帐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左右,韩国为5%左右,马来西亚为6%左右,泰国为9%左右。而受到危机影响相对轻微的经济,如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经常帐户支付余额都比较充足。

  (2)经济增长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遭受严重打击的经济,其增长更多地依赖外债来支持,而那些所受打击相对轻微的经济外债较少。

  (3)短期债务对外汇储备的比率。需要寻求国际援助的三个国家,不仅外债多,而且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比率高,199年时泰、韩、印尼分别高达100%,203%,和176%,而其他经济则在50%以下。

  (4)受到影响大的经济对金融部门的监管不适当,裙带资本主义盛行。

  (5)受影响大的经济,其企业的自有资金少,发展依靠高水平杠杆融资来维持,1996年泰、韩、印尼企业的债权对股权之比分别为185%,325%,和183%,其他经济一般在100%以下。

  (6)受影响较大的经济其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也较大。

  然而,仔细研究,上述现象其实和经济危机本身一样都是"果"而非危机产生的"因"。危机前东亚经济上述不同的表现其实是它们不同的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遭受危机严重打击的国家像韩国、印尼等,一般都追求赶超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以此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而这种产业

  不符合它们自身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没有自生能力。为了发展这些产业,政府除了提供税收减免之类的优惠外,还经常利用行政权力压低银行利率,并干预银行资金的分配。能得到这些便宜资金的一般是和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于是裙带资本主义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由于这种产业不符合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在政府的扶持下虽然能够把它们建立起来,但和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的竞争力差,因此,外贸容易有赤字。而且,企业在竞争性的国内和国外市场的获利能力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升级只能更多地靠借贷,企业杠杆融资的水平必然高。开始时这些企业主要向国内银行借款,国内银行的资金规模有限,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就越依赖国外的借款来支撑。外国直接投资一般都倾向于利用当地的市场和比较优势,因此,要优先发展的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一般只能使用借款,特别是自由度比较大的国际短期资本,导致了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的比例高。为了吸引外资的流入,不得不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放宽金融监管,大量外国短期资本于是流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形成金融泡沫。

  相反,受影响较小的台湾和香港它们的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不高,外汇储备很大,短期债务对外汇储备的比率相当低,关键就在它们的产业发展更好地遵循了它们的比较优势。因此,外贸竞争力强,贸易盈余更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它们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也更有盈利能力。当它们的企业进行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的时候,它们的项目融资能够更多地依赖自身的利润积累,更少地依赖外部资金来源。因此,它们的企业杠杆融资水平很低,整个经济的外债负担少,不需要大量依赖外债,可以从容地进行金融监管。新加坡的发展则更多地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外国投资者也是按新加坡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因此,外贸盈余多,外汇储备丰富,短期外债少,国际投机资本不易找到冲击的突破口。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有活力的民营和合资企?t大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贸竞争力强,因此,大陆的外汇储备多,短期外债少,而且,大陆的资本帐户还没开放,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国际金融投机家无法对人民币进行狙击。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趋利避害的一个关键是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在东亚的这场危机中明显地表现出来,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各项经济指标都好,国际投机资本难于找到可以狙击的机会,被波及时受到的不利影响也较小;反之,不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都差,经济的体质弱,容易遭受国际投机资本的狙击。目前东亚经济恢复的势头能否持续,类似的危机在未来是否还会再发生,很大的程度决定于背离比较优势发展的那几个经济,是否能将其发展的战略转变过来并做出相应的政府职能和宏观政策的改革。另外,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大量资金可以迅速跨国流动,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以高杠杆运作,这些条件给国际金融投机资本的炒作提供了机会。当发生金融大鳄的狙击时,任何一个中小经济都很难承受得了这种冲击。因此,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合作,减低国际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性对中小规模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
第2个回答  2013-11-07
经济大衰退,乐观估计,至少要在2至3年后才可能恢复。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许多企业由于业务萎缩而冻结招聘,波音公司要进一步裁员。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影响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会刺激建筑业的需求,从而带动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恢复,但是见效果有一个滞后时间,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还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达600多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受影响较大的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其次是建筑、能源、机械、 IT类专业会受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
第3个回答  2013-11-07
此 次 危机预计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会平缓
世界经济要恢复则要数年左右
中国大概3年左右,美国可能需十数年
此次危机已造成
世界金融也蒸发了35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约有上千万人在此次危机中失业
世界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将来会更多

中国
股市缩水60%市值蒸发20万亿RMB
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
房产市场冷淡
中小企业艰难度日
大型企业融资困难
消费市场缩减
继而冲击其他与以上有关的每个行业
迫使中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左右投入4万亿RBM 用于救市和刺激消费
但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
中国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发展虽然有所放缓,
但经济发展水品还是很高的
虽然金融不景气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占有国民经济总量中很少
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市场巨大,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
除了拿出4万亿用于就是之外
银行将进行数次降息,同时对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提供贷款,和减税政策
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根源
追寻此次危机的根源是现有的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所以这次危机过后肯定会制定新的金融经济秩序
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很可能借助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美欧经济不景气,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疲软的机遇崛起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因此形成 .
第4个回答  2013-11-07
是因为钱多了,银行没有能力还清利息了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缓...
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无法照以前的方式进行,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以中国为主的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可调和。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高负债高消费的杠杆化金融化发展 以中国为主的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高储蓄高投资的库存化外贸化发展 这次2007...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财政政策、实施货币政策、改善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监管等。(1)财政政策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包括减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以缓解经济压力,促进经济发展。(2)货币政策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

根据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现状,试阐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4)“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a.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

金融危机是什么意思 ??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他会产生什么影响?普通...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和央行往往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例如降息、增加财政支出、提供流动性支持等。这些政策措施会对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应该及时关注政策动向,并根据政策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市场信息,了解金融危机的发展情况和影响范围,并及时...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金融危机通常具有全球性影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减少。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政府和监管机构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降低利率、增加财政支出、加强金融监管等,以缓解危机的影响,帮助经济复苏。同时,投资者也需要谨慎管理风险,避免盲目跟风,以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金融危机论文500字
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它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从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过度的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监管缺失或不足、全球经济失衡等都是重要的诱因。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过度的房贷...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和启示
针对美国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总之,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加强金融监管,提高...

什么叫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对中国有没有影响?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