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制定制度作文

给企业制定制度作文

一、企业如何制定规章制度。
1、企业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之规定,规章制度生效必须具备三要件,即内容合法、经民主程序制定、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所谓内容合法,指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和现行法律或法规相违背。所谓民主程序,是指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应当经过这样一种路径:企业管理部门起草草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草案,并提出修改方案和意见→由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实施并组织实施。所谓规章制度的公示或告知:是指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后,应当通过一定方式比如人手一册签收、学习培训签到、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公告栏公示或单位网站公示一段时间后让员工签名确认等让劳动者知晓。
2、企业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6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可见,当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或约定发生冲突时,司法上是遵从劳动者的选择, 优先适用有利于劳动者的规定或者约定。所以,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不要与劳动合同相冲突。同时,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规章制度也可以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因此,为有效避免冲突,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3、员工手册的制定。
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均汇编在员工手册里。因此,员工手册,既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汇编,又是企业员工培训的教材,反映的是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
①员工手册内容、结构。
员工手册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法定的内容,通常是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需求而定,但一般包括如下框架和内容:
员工手册的主要内容:分总则、企业管理制度、附则三大部分。
总则部分内容:编制员工手册的目的、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某些用语的定义、企业简介、企业组织结构、经营宗旨、经营目标、企业精神等。
管理制度内容:招聘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资支付制度;保险福利制度;工时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保密与竞业限制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申诉对话制度等。
附则内容: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公示程序、修订与解释权、员工查询权及修改建议权、施行时间等内容。
②员工手册制定原则。
必须坚持合法、合理、实用、全面四原则。所谓合法原则,是指规章制度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所谓合理原则,是指规章制度符合事物的自然规律和普遍需求,非常人性化;所谓实用原则,是指规章制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所谓全面是指规章制度必须能够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不能留有死角。
③撰写技巧。
撰写企业员工手册时,必须紧密联系企业的管理现状、发展目标以及企业自身特点,把企业各方面需要规范管理的事项制定出相关制度。当然,员工手册是逐渐丰富完善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好的员工手册,是本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企业规范管理的工具书。
4、工资支付制度的制定。
工资制度主要内容。工资支付制度包括如下事项:
①工资的分配形式、项目、标准及其确定、调整办法;
②工资支付的周期和日期;
③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及支付办法;
④工资的代扣、代缴及扣除事项;
⑤其他有关事项。
工资制度制定原则。
工资制度是员工手册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坚持员工手册制定的基础上,要体现工资的特殊管理效能。因此,博主认为,在贯彻国家的及时足额、货币支付的法定原则同时,一定要体现奖勤罚懒原则,即工资制度必须要有一定灵活性,使不同岗位、不同级别、不同工作效果的员工具有完全不同的工资收入。
制定注意事项。
理想的工资制度,应当是固定工资标准不定得太高,尽量设立绩效工资, 并明确工资增减的条件和时间,从而通过工资这一核心手段建立起竞争性的、公平的劳动管理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工资的分配形式包括固定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提成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形式;工资项目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等。撰写工资制度时要尽可能的将这些内容均包含进去。当然,不同的岗位,工资分配方式不可能不一样,所以尤其需要对不同的岗位建立不同的工资制度。
5、奖惩制度的制定。
如果说工资制度是企业的引擎,那么企业的奖惩制度就是企业的油门,它直接决定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奖惩制度内容。
企业奖惩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则(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等);
②奖励种类(表扬、记功、升职加薪、发放奖金等)、条件和程序;
③处罚种类(警告、记过、罚款、降职降薪、辞退等)、情形和程序;
④附则(制度的制定、修改、公示、解释和施行时间等内容)。
制定原则。
在坚持员工手册制定原则的前提下,奖惩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坚持好一个原则,即公平原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样的行为只能有同样的处理结果。
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
奖惩制度在制定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注意在内容上要与其他有奖惩规章制度相协调,不能冲突矛盾。
6、考勤制度的制定。
考勤是记录员工出勤情况,计算员工工资的重要依据。在有关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等劳动争议处理中,考勤记录是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证据之一,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考勤记录,将承担不利后果。考勤制度是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
考勤制度框架和内容。
考勤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则(目的、适用范围等内容);
②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安排);
③考勤管理(包括打卡规范及违规处理等内容);
④加班管理(加班原则、加班申请与审批等内容);
⑤请假制度(请假手续、批假权限等内容);
⑥附则(制度的制定、修改、公示、解释和施行时间等内容)
制定原则
考勤制度制定时一定要在合理原则上下功夫,具体说,要注意工作时间和解咒的掌握,要注意劳逸结合。
撰写注意事项
要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尽量做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记录考勤,并且每月考勤都要员工签名确认。
二、有效落实(贯彻)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员工职业道德、行为等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管理规范。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言僻之,足以概括企业规章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无论企业规章制度的“成”与“行”都不甚尽如人意,尤其在制度的落实方面。
1、企业制度的制订。
在制度的建立方面,一些企业可以说是“典范”,各种规章制度应有尽有;而与之截然不同,一些企业除了成立企业必须的《章程》以外再无其他能称之为制度的东西,所有的行政、经营行为都是在企业“一把手”的授意之下完成的。其实企业制度不患寡,也不患众,而患虚,怕的是犯行而上学的本本主义错误。  企业制度的“成”,即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企业实现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有法可依”的过程,几乎企业所有的管理行为都要以此为依据,所以企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①企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合法性原则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之“法”,是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具体落实和延伸,它的建立必须结合《公司法》和《劳动法》,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规章制度的成立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前提下。只有合法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才能够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②企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  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规章制度制订必须要全面、完整、科学,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首先,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生产、经营、质量、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在制定时,必须全面考虑,使规章制度具有完整性,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其次,企业规章制度是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体现,在制定时,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充分论证,实事求是,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能靠闭门造车或搞“暗箱操作”,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凭主观臆断制定一些“土政策”。  ③企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公平性原则.  这一原则其实是科学性原则的细化,不能体现公平的规章制度即使在表面上再全面,再完整也不能说是科学的规章制度,其不具有可操作性,更不符合实际。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听到员工在抱怨“为什么……”,虽然不排除一些员工不明就理自怨自艾,但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员工对现有制度的不满,对制度公平性的质疑。有些制度看是公平的,因为他涵盖的因素有限,体现的是一种“绝对的公平”,而绝对的公平实质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因此,在制订制度时应尽可能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力求体现:以人为本、机会均等、任人唯贤、同工同酬、奖罚分明……  ④企业制度建立必须符合时效性原则.  规章制度制定要不断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在企业中可以发现,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多,也比较全面,但总会有某些规章制度不能跟上企业管理的发展,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有的规章制度甚至是几年前甚至更早的制度(大多是从其他老企业借鉴而来),现在仍然使用。很明显,这些制度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现状的需要了,已经成了摆设甚至是企业发展的拌脚石,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妨碍工作的正常进行。因而,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使之符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2、企业制度的落实。  规章制度制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使之为企业经营服务,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服务。而制度的应用落实有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制度的落实首要工作是让员工“知道”有这么个制度。
让员工“知道”有这么个制度的最好做法是在制订制度一开始就让各条战线的员工参与进来,让其充分了解制订一条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制订该规章制度所能实现的目标或利益(意义),只有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将来执行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让员工“知道”企业规章制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将制度公开,广泛征询意见;组织员工培训,安排适当考核以及笔者谓之“三段论”的方法等等。但无论哪种方式方法,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员工熟知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照自己的行为,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这就是制度落实的一个良好开端。  ②企业制度的执行和执法一样,讲究的是公正。  再好的规章制度,不能公正的执行,只会与制定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甚至带来无穷的负面效用。俗话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是领导干部或亲戚朋友,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谁违背了规章制度,谁就应该受到制度的处罚,否则,认人唯亲,保持一团和气或放低处罚标准,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  ③领导干部的表帅作用是企业规章制度得以落实的推进器。  企业高层领导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们负责确定企业价值的目标定位、发展思想、资源配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中坚力量,他们承上启下,既是大团队中的一员和伙伴,又是小团队中的领导和教练,他们应具备正确做事和做正确事的双重能力。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者,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作用于每一位职工。只有各层领导以身作则,对制度给予充分重视,执行中不偏驳,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有力的推进企业制度的有效落实。  ④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企业规章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  企业制度的落实仅靠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保证制度一定能够落实到位、到底。领导干部,尤其是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可以说是权力的直接掌握者,“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随时都有成为脱缰之马的可能,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只有系统、完善的监督机制才是企业规章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制度的制定不是为了泛泛而谈或表面约束,就将制度细化分工、责任到位、相互监督、严格执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