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搞清楚一点,先有诗词,还是先有格律?
在《诗经》时期,诗歌就已经是很成熟了,君王用诗歌教化诸侯,贵族用诗歌教化百姓,在文字还是少数人掌握的时代,诗歌就已经在天下到处流传,靠的就是口口相传。所以,诗歌的音韵优美是必然的。
格律体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后期,大量文人开始追求音律的优美和辞藻的工巧,在唐朝基本定型。这是音韵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诗人们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平仄规律,以及韵脚,让后学者通过学习格律知识轻而易举地写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诗歌。
格律平仄对于学格律诗的人来说其实是一套工具,运用好了能迅速进入古诗词的门道,在规矩之中再怎么挥洒自如也不会太过离谱。如果能做到意境优美,“从心所欲不逾矩”,那恭喜你,已经是诗词高手了。
诗以言志。在唐朝格律体产生之后,同样有很多诗人并不按照格律体来写诗。为什么我们现在一说到古诗就想起唐诗,格律诗呢?这个是由于从小的教育问题。其实大家如果对中国古诗进行一次大的梳理,就会发现不管在哪个朝代,不合格律的古体诗的创作数量要远远大于格律诗。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李白就不爱格律诗,写的古风汪洋恣肆,浪漫奇幻。而杜甫则是格律诗高手,基本上是忧国忧民,句词工整。所以,流光溢彩者为“仙”,制规合律者为“圣”。不过这是建立在李白和杜甫的绝世才情之上的。
诗词的格律平仄类似于你进入一个新领域的导航仪,掌握之后会告诉你怎么走不迷路,不被人笑话。当你摸透了这个领域的时候,自然就不用借助它了。
另外讲一点。诗由于有古风和现代诗来背锅,写得不合格律也就罢了。但是如果要写词,不学习词牌名和每个词牌固有的平仄韵脚,那就不要说自己写的是词。词牌格律体比诗要求更加严格,那么不爱守规矩的话,就写点古风和现代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