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物理的,了解哥白尼同志的,都知道他在1543年发表的《天球运行论》,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拉到了一边,把一直委屈的太阳大哥终于是放回了自己的位置。
日心说从这时开始出现了逐步取代地心说的趋势,但事情远没有这么轻巧,因为地心说这种宇宙观能够统治人类数千年,它可不是一副没用的皮囊,也不是光靠教会的权威在强行的推行和保障。
而是地心说本身在当时人们看来太完美了,这个世界观有着一套物理理论以及严密的数学体系的支撑,而且也十分符合人们的常识。
并非一无是处,哥白尼刚提出日心说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理会,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这套理论一开始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地心说预测日食和月食来的更加准确。
因为哥白尼当时只是被太阳和地球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并没有否定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出来的天球理论,依然延续着大球套小球的这个世界观。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看起来位置经常会发生变化的行星(从水星到土星)当然包括地球在内以正圆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在这些行星的轨道外依然是恒星天,以及由上帝掌控的原动力天。
由于他所说的行星轨道是正圆,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这套理论完全没有由托勒密建立起来的本轮和均轮宇宙模型预测行星运行规律更加精确。
直到1609年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到绕土星运行的卫星以后,当时人们才觉得,原来宇宙也不全是像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说那样天体都在绕地球运行。
伽利略的观测事实开始撼动了地心说,不过开始让人们完全接受日心说是因为开普勒的工作,他在17世纪提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理。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这套理论否定了宇宙运行的圆形轨道,指出了行星运行轨道都是椭圆的。彻底击碎了几千年来的天球宇宙模型。
这时的日心说才真正以其简洁的模型、精确的预测展现出了科学真理的魔力,当然世界观的改变,就需要新的物理学的出现,来解释一些由于宇宙模型的改变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你看,在地心说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为地心说的宇宙模型提供了一套看起来很完美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天地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天是天,地是地,天地遵守着不同的物理规律,在地上一切物质都由四元素水、火、气、土组成,重物下降、轻物上升,这是必然,不用解释。
而天上那是上帝的领域,组成肯定和地上不一样,规律也不一样,天上的所有事物有以太组成。上帝在原动力天给整个宇宙提供了运转的能力,推动着恒星天和行星天绕地球运转。
你现在想想在当时的认知下这套理论确实完美,而且在人们心中以及宗教的眼里需要上帝的存在,所以地心说世界观以及这套理论真的很漂亮。
现在开普勒打破了这个天球,那么你如何解释行星为啥要绕太阳运动,而且还是椭圆轨道?你说地球在运动为啥我们在地球上感受不到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上文说的,急需一套新的物理学。接下来的时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是科学史上对亚里士多德整套理论的推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伽利略重物轻物同时下落的实验,就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根本,也就是物体受迫运动。
伽利略提出力只不过是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原因。差一点就说出了牛顿第二定律。
还有一个特别伟大的人就是笛卡尔,他为新物理学的建立做出的巨大的贡献,牛顿说他站在居然的肩膀上才看的更远,其实这个巨人正是笛卡尔和伽利略。
笛卡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思想,首先笛卡尔认为整个宇宙只包括两件事情物质和运动。这个思想就彻底抛弃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天地区别的想法,天上地下是一样的。
其实他完整的提出了惯性定律,认为物质不受外力,会保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且数量守恒。
你看,伽利略和笛卡尔已经把牛顿定律基本上说完了,这就是为何牛顿会发出巨人肩膀这个感叹。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更加清楚了,真理笼罩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牛顿呱呱坠地了!
凭借一己之力建立起了人类科学史上一套完整的、逻辑严谨的经典力学体系。
不过地心说世界观被否定,但我们不能否定这套宇宙观的伟大,更不能去丑化它,现在人们一提到地心说感觉就像是异端邪说一样,觉得当时的人们笼罩在教会权威的阴影之下。
其实没有我们想的这么严重,其实当时人们会为拥有地心说宇宙观而感到幸福和美满。还是那句话因为它太优秀了,太符合直觉了。
你要是说太阳在宇宙的中心,会让人觉得你脑袋瓦塔了。都不愿意跟你做朋友。
这一点都不夸张,现在你放弃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重新审视下古人看到的景象,你就会明白地心说的诱人之处。
你看,每天的白昼时候,不会看到太阳从东向西在天空划过,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轨迹在天穹上的路径不同,又高有低。
夜晚的时候,月亮也一样从东向西在天空中划过,这是两个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路径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一个布满恒星的天空背景,这些行星可以说你不管啥时候看它们,相对位置总是没有变化,而且亮度好像也不会发生变化。
唯一变化的是整个恒星背景在绕着天极旋转,方向也一样特定的星星从东边升起,然后在南边或者北边达到最高点,然后从西边落下。
然后你再看看你周围的世界,你站的大地,纹丝不动,而且你身处在地球上不管你是做什么实验你都无法判断地球到底有没有动。
那么当你看到天空中所有的东西都在沿着一个方向运动的时候,你觉得到底什么在动?
我相信,你也一样,很容易会建立起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天球宇宙模型。
那么古希腊当时那么多能人,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运动是相对的么?想到一个相反的宇宙模型?有!最早提出日心说的并不是哥白尼,而是公元前310年的阿里斯塔克斯。
不过估计他害怕当时没人跟他做朋友,随后也就放弃了这种“诡异”“可怕”的想法。毕竟这个时期提出日心说真的与时代不相符。最后也会受到众人排挤,不会有好下场的。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改变了自己对地心说的看法和成见。没错,它是人类首次建立起来的宇宙模型,在当时真的很牛,很完美,很奈斯!
最大误解!为什么说被丑化的“地心说”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理论?
日心说从这时开始出现了逐步取代地心说的趋势,但事情远没有这么轻巧,因为地心说这种宇宙观能够统治人类数千年,它可不是一副没用的皮囊,也不是光靠教会的权威在强行的推行和保障。而是地心说本身在当时人们看来太完美了,这个世界观有着一套物理理论以及严密的数学体系的支撑,而且也十分符合人们的常识。
生活节奏中国人被严重误导300年真正的明清是这样的!
玛格丽特撒切尔说,‘中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能力发展自己,削弱西方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太有才了,不愧一代英雄。她还提醒中国人民,一个超级大国需要领导力,一个无视民族智慧的民族很难担当大任。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
你知道杨振宁和邓稼先为什么被称为"科学巨星"吗?他们在科学方面做出过...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
求~架空历史的小说,最好是是关于明朝的,要求是全本,已完结的书!!!
明朝有着辉煌地音乐艺术成就,比如十二平均律就在明朝被提出,直到黄石原本地时代,这还是现在音乐地奠基石——但在它却不能生存在它出现地母国大的上,因为它被满清禁毁了。 明朝地医学正在努力发展,比如中医也第一次提出人是用脑而不是用心在思考——不过它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地机会,因为这些新地理论被满清禁毁了。
霍金是现在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可如今为什么那么多人
在这方面,只能说有些学科是“自带流量”的,而有些学科就没有这么幸运。例如我的专业,理论与计算化学,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么个学科,公众即使想问问题,也不知道该问什么。 第二个因素,是霍金传奇的病情和身残志坚的精神。霍金得的病,叫做“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常被称为“渐冻人症”。2014年流行的活动“...
霍金在科学上的成果有多大
在这方面,只能说有些学科是“自带流量”的,而有些学科就没有这么幸运。例如我的专业,理论与计算化学,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么个学科,公众即使想问问题,也不知道该问什么。第二个因素,是霍金传奇的病情和身残志坚的精神。霍金得的病,叫做“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常被称为“渐冻人症”。2014年流行的活动“...
谁知道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实力在世界第一?
被大家嘲笑挖苦讽刺,说是专制无能腐败的明朝,大科学家层出不穷,在明朝末年尚且能有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写出这样具有世界水平的书籍,里面记载的大量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发表女性堕落言论,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俞敏洪说得很正确。他只是用了一个比较绕的逻辑,来讲一个浅显道理,可是由于当时在现场演说,听众们来不及反应,便造成了以讹传讹的误导现象。因此,我们对于网上言论,理性冷静地去了解整个新闻全貌,可以减少很多冲动错误的判断。最后再陈述一个现象:其实,俞敏洪自己的母亲也很伟大,...
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
因为种种原因,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但处在那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