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迅,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他弃医从文的故事,可能会想到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可能会想到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恶搞。而我最先想到的是他门口的那两株枣树。
这个两株枣树的故事出自鲁迅的作品《野草》,其中有《秋夜》一篇。说道这篇文字,或许不是鲁迅作品里最出彩的,但是却是最有名气的,全因它开头的那几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这只是一句白话,甚至像极了小学生不会归类时写出的话。如果是我们来描述这一出景象,一定会说,“窗外有两个树,都是枣树”或者“窗外有俩枣树”,这般简洁明了。若是在作文中像鲁迅先生那般描写,少不了要得批改者的一顿唠叨,说是啰嗦,有些混字数的嫌疑。
后来听老师在讲台上分析这句话,才察觉出其中巧妙来。当然了,老师嘛,就喜欢在阅读理解的题目中圈出一两句话让你分析个三四五点写个六七行字才能给你八九十分。在我国经历教育并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肯定都被语文阅读理解支配过。
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所表达的深意是否真实,也无法向谁去验证。但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读者眼中也合该有一千株枣树,哦不,两千株。
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文人,总是以此句来考教同伴,对这句话不认可,不理睬的文人,在他眼中都是入不得台面的小家子气,缺乏文人的艺术悟性,失了进入文学界的入场券。
那这句话究竟妙在哪里呢?我也只谈谈我自己心中的两颗枣树吧。首先是烘托出了这个人物此刻极度无聊的心态,我家后院有两个树,一个是枣树,另一个也是枣树,显得环境异常单调无聊.。
其次分开写这两株枣树,从一株移到另一株,给人一种虚拟的“看”的感官效果,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代入文章之中;最后“我”先看到了一株枣树,觉得无趣,想看点什么新鲜玩意,可转头竟然又是株枣树,凸显出了甚是沉闷压抑的环境氛围。
而于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子本身。它并不“简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喜欢了简练的句子,像是觉得繁杂是罪过一般的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实简练并非句子、段落、文章动人的地方,我真正喜欢这句话的开始,是因为我觉得这“两株枣树”恰到好处。
不过现在,对于这句话,人们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句话的文学地位被抬的太高了,我是同意的。有人说,这句话有逻辑上的错误,前文已经写了墙外两株树,所以后面应该是同时看到两株才合乎逻辑,我就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了。毕竟文学作品上的事怎么能用修改病句那一套呢?
不过,看了我这篇文章,可别将这句话类比写在自己的作文中,毕竟,你不是鲁迅,是没有那么多文学大师来逐字逐句的分析你写的那800字的,有的只是阅卷人的“修改病句”。
参考文献:
《狂人日记》
鲁迅写的“两株枣树”像啰嗦的病句,为啥大家都说是千古名句?
这个两株枣树的故事出自鲁迅的作品《野草》,其中有《秋夜》一篇。说道这篇文字,或许不是鲁迅作品里最出彩的,但是却是最有名气的,全因它开头的那几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这只是一句白话,甚至像...
鲁迅写的“两株枣树”像病句,为什么大家说是千古名句?
这句话就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该句出自文章《秋夜》,是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散文诗。作为开头的第一句话,乍一看多少像是前后啰嗦,多余重复的病句,这句话要是被读书时期的我们给写出来,估计又免不了语文老师亲切的“款待&rdq...
鲁迅的“两株枣树”,重复又不简洁,为何很多人把它奉为名句?
鲁迅先生的《秋夜》这一文中,有一句话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原文是"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人很赞赏这句话,说它是千古名句,这又是为什么呢?老实说,这句话其实感觉像是个病句。要是大家作文里写:我养了两个宠物,一只是猫,还有一只也是猫。你的语文老师肯定会觉得你...
为何鲁迅关于“我家有两棵枣树”的句子是名句呢?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用一般的语法判断,确实是病句,因为重复了。不过一来要考虑鲁迅先生当时还是在白话文兴起的初始阶段,这样说并无不妥,二来也要考虑整篇文章,这句话是《秋夜》开头,后面还有对枣树的描写:“枣树,他们简...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成为名句原因揭秘
鲁迅先生的第一句话在我看来就是交代了革命果实被人窃取而又遭受大肆镇压的民主革命人士的隐喻画像。民主革命人士,他们既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正如这两颗枣树,代表的是一个共同的意义,但各自又是独立的生命,就像英文单词family,它既代表着一个家庭,也代表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果...
为什么普通人写两棵枣树是病句儿?鲁迅写的是妙句?就因为他是当时的文豪...
让写作变得轻松,方便,这才是白话文儿的真正意义。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解读,就认为在当时,新思想和旧思想在产生激烈的争斗,而鲁迅所代表的新思想,在旧思想的压迫下,发展的并不好,而鲁迅所说的看到一棵枣树,又看到一棵枣树,分明就是代表着新思想和旧思想本是一家,都属于文化中的一支。
...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大伙都我我家门外...
\\r\\n“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出自鲁迅散文诗《秋夜》的开篇,对全篇有着开门见山的作用。\\r\\n如果把这一句单独拿出来读,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还给人啰嗦之嫌。如果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全篇的主题思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容易明白这句话的...
鲁迅的名句棵是枣树,另一棵也?还是…
鲁迅的名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看似累赘,实则深藏寓意。这句话在文章中并非寻常表述,而是巧妙地构建了情境,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例如,想象一个人有两个女儿,若直接说“有两个女儿”,则平淡无奇;但如果他说“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是女儿,老二是女儿”,则能感受到他的失望。鲁迅运用...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话。病句?它的作用是什么_百度知 ...
作用是自我调侃,在自己作品中偶尔"嘴贫",既能娱己亦可娱人,呵呵.能看出来鲁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很不错.
鲁迅为什么要写"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至于说“鲁迅是大文豪,他能那样写,我们若是那样写,那就是废话”,这话说对了一半.应该倒过来说,因为鲁迅知道“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和“墙外有两株枣树”的区别,所以敢那么写,所以是大文豪;我们不识区别又不分情境地模仿,所以我们写的是废话.有学生在作文中想模仿鲁迅,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