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 第二十三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此回是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主要写宝玉和众姐妹搬进了大观园。“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嚯嚯,你瞧二月二十二日这大部队就浩浩荡荡开进去了,还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从此开启红楼女儿国的序幕。

第一幕,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宝黛共读西厢

时间:正当三月中浣(中旬)

地点:大观园沁芳闸桥下

人物:贾宝玉、林黛玉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三月纷飞的桃花树下,池边石上,如此美丽时节和场景最适合浪漫的事发生,看曹公多会选。

看女主角出现了: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一番桃花该葬花冢之论,未后文葬花吟词做好铺垫。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看完宝黛讨论西厢,出现一幕情人间嬉闹。

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看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他假借西厢里书里话,向黛玉表达爱意,据说是全书中最直白的。而黛玉呢,她听完,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她一边嗔怪宝玉,当宝玉连连求饶,乱说一通,惹得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笑骂。这两人一来一去,不正是恋人间打情骂俏的典型场景吗?宝黛这般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内容跟现代男女恋人间还是挺像的。

黛玉的这种反应,是符合人物特点。她知道宝玉对自己是有心,心底是欢喜的,但 黛玉是大家闺秀 有含蓄的一面 所以表现出来一种不悦,或许也是一种掩饰。此时也反映了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

此处最经典的共读西厢,历来读者往往多流连于此,意蕴非凡,以为妙绝。

第二幕: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地点:大观园梨香院墙角

人物:林黛玉

此剧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

宝玉被袭人叫走了,留下黛玉人,独自闷闷而回,她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上下衔接自然,情节环环紧扣,伏脉千里,这是《红楼梦》写作的一大特点。

而红楼梦又是描写性小说的典范,所以他细腻的描写手法更胜一筹,总是令人心折不已。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曹公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从偶尔两句吹到耳内,一字不落听明白,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到止步侧耳细听,不觉点头自叹,还心下自思,又后悔;再到再侧耳,不觉心动神摇;到继续又听,已是如痴如醉,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再一块山子石上;到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回想古人类似诗词,又仔细忖度,最后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黛玉的悲伤情绪随着听戏文的深入,神情动作的变化,层层递进,描写非常的生动细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处从全书的关节来看,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可谓是一个过渡。如果说在宝黛读西厢,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的时候,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幻想的话,后文哭诉葬花词之时便是她清醒之时,而此时隔墙听牡丹亭戏文,则是黛玉心境的转折点。

在风刀霜剑之下,岂有平安喜乐;春去春归,又岂能长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样的悲叹,其实已跟爱情无关,或许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是自作的诗谶。这样的情怀,也是宝玉无法用爱情来慰藉或是弥补的,是一种壮烈的大绝望。从哭唱葬花词后的每一日,都映照诗中所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而黛玉的心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转折之处便在听牡丹亭这里。

另外,《西厢》和《牡丹》都是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虽经曲折而最后得以团圆。这一回是写黛玉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和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实为后文的悲剧作反衬。

至于此回中开头凤姐和贾琏掌管贾府事务的细碎之事,一方面还是揭示贾府奢靡混乱的大宅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大观园女儿国的形成作一些环境的铺垫。

红楼笔记|| 第二十三回
第二幕: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地点:大观园梨香院墙角 人物:林黛玉 此剧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宝玉被袭人叫走了,留下黛玉人,独自闷闷而回,她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上下衔接自然,情节环环紧...

红楼梦读书笔记 二十三回
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语警芳心     元妃自临幸大观园,十分惦念。令人园内磨石镌字,流传当日盛事。并邀众姐妹偕宝玉搬去园内,方不负此仙境。  宝玉自入园,如鱼得水。每日与众女子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无所不至。更有那下流一等人...

《会真记》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编撰的传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

红楼梦29到32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29到32回读书笔记 篇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有人把莎士比亚比作高山,我认为曹雪芹是一个大海。...

《红楼梦》第20-30回的读后感
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红楼梦》笔记 二十六 ~ 二十九回 收藏 太虚幻境 @ 2007-02-13 16:31:44 ---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有出戏叫《花田错会》,说的是书生拾得小姐手帕,以此传情,难道故事是从这一回编出来?还是本书...

<红楼梦>1--40回读书笔记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母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进贾府后住梨香院。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

红楼梦目录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

红楼梦20—30读后感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安排小和尚一事,是凤姐想出来的,她自然要安插她的人。 好象从来没见王夫人说过要宝玉好好读书的话。金钏儿竟敢在紧要关头逗宝玉,平时不注意,习惯成自然,终有一日出事的。 黛玉葬花!闲着没事,闲情逸趣。宝玉也真是会哄女孩子,随口就可以说出一堆,逗得林妹妹“...

《红楼梦》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回至第八十回读书笔记)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先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被革职,...

红楼梦每回的读书笔记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心减了八九;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黛玉在梨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