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组织了这次比赛,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农夫辛勤耕耘。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喜悦同时得到提升。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

  (1)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上的体验。学习兴趣不高。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画面、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本次信息技术大赛有生上课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政治事件、历史材料、地理知识的相互交织。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与政治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合。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前一节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另一方面,它又是后一章中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二)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

  2、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原因。

  【突破】

  1.结合生活具体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通过学生的身边的直接经验的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更好的感知和接受课本的知识。

  2.从具体的案例中引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并加以对比,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重难点;特别是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在教学的设计上大胆的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以具体的历史人物经历为支撑点,构建国际人口迁移的完整过程;以具体的古代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

  (三)学情分析与对策

  1、知识方面: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但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能力方面: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但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比较欠缺。

  3、态度、情感、价值感方面:作为90后,学生们自小生活比较安逸。在这一课里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口迁移案例,试图激发他们当今学生比较缺乏的开放、自由、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使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轻松快乐但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我在使用传统的讨论法,对比法的同时又努力体现自己的亮点。

  1、预先案——教学案——巩固案模式。

  利用预习案将课前自学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状况。

  利用巩固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相衔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

  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2、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在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案例呈现中,我先后思考了三种表现形式,最后还是决定使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竹简。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让学生们无形中接受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也适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后面教学思路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我的新课导入。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第一轮有生上课恰逢端午节放假后第一天上课,我在导入新课时果断的放弃了原来精心设计的开场,以端午——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导入本课课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课堂。

  【设计理由】

  整个导入过程约3分45秒左右,整体略微有点长。但在我看来却很有必要。拉家常一样对学生的端午生活的问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离骚》更是高中学生高一阶段的必背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制的“人类非洲起源论”的动画,作为人类已知可能最早的人口迁移,不仅体现出人口迁移的历史悠久,更在时间的轴线上对后面一系列时间段的人口迁移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对于动态画面的捕捉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尽快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可谓“环环相扣,一举数得”。

  (二)新课教学设计思路与流程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设计1】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设计2】实例分析:通过做题更好的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在做题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2、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方案1】以欧,亚,非三个具体的人物真实经历为线索,探究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2】以国际务工信息广告为材料分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方向。

  【设计3】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为背景,讨论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

  【设计4】以知情下乡视频和自身经历为案例,对比分析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

  我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又将每一个活生生人物的最终命运穿插其中,激励学生勇于冒险、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材的把握上都存在着不足。在此,真心的希望在座的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口迁移内容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教材在编排上使用了陈述的方式将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逐步列出,并列举了一系列人口迁移的案例来论证不同的影响因素,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但仔细分析是材料的堆砌与排列,这给学生的学习运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通过整合要素,努力创设一个完整的剧本故事,来浓缩各种影响因素,在不偏离教学的重点的基础上,让教学的流程层次感鲜明、体系性更强,具体见下面的设计。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

  1.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对策】针对上述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下列环节。

  1.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情境,以完整的故事来串联凌乱的知识点,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表达来获取科学的人口知识与人口环境观点。

  3.注重乡土案例的运用,努力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与环境观,并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三、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比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能列举不同的人口迁移类型

  (2)熟悉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的具体案例中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3)学会调查与访谈,来探究孝感当地的人口迁移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我的移民家庭”的实例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3)通过乡土材料的教与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并在材料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NBA材料的引入与多种人口迁移案例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与爱国情操

  (2)“我的移民家庭”的巧妙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3)合理运用孝感乡土材料,旨在唤起学生热爱家乡、并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充分体现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中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够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2.使学生能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当地的人口迁移类型与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实际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突破】列表比较加实例剖析解决概念区别;创设“我的移民家庭”故事情境来有效串联凌乱的因素,使学生在品味故事中掌握这一重难点;乡土材料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重点部分在高潮中得以解决。

   五、说教学方法

  人口迁移是当代高中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中努力让问题形象、生动、有效地展现出来成为本节课设计的重点。通过思考,大体运用了下列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创设故事情境,设计自主思考空间。编写“我的移民家庭”这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原本凌乱的知识毫无痕迹地进入学生的脑海中。

  2.运用比较的方法,清晰地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内在区别展现出来,并及时运用大量实例来进行巩固,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掌握了列表比较这种有效的方法。

  3.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调查、访谈的手段将孝感本地的乡土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引导学生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4.传统的讲授结合引导性的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

  【设计方案】

  展示姚易对决的NBA赛场图片,并配上背景文字:[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11月10日,NBA2007—2008赛季首次中国德比——姚易对决,举世瞩目。

  (二)新课教学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的教学方案

  【设计1】给出“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设计2】用列表法来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异。

  【设计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口迁移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

  【设计4】实例分析

  (1)同学们周末上街购物、节假日外出旅游;

  (2)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往南部“阳光地带”;

  (3)王艳随全家从孝昌县县搬到孝感市并转入实验中学就读;

  (4)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5)在国外,经常会有一些流浪歌手辗转于各大城市;

  (6)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7)我的朋友上个月刚从鸣翠桃园搬迁到容大五环居住。

  问题1:上述实例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上述实例中哪些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关于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方案】

  设置一个主题故事情境——边听边想:分享平凡人的故事(故事由语文课代表朗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独立思考,列举出故事中出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

  【故事描述】

  分享平凡人的故事

  [旁白]一个平凡的家庭,却融合了五湖四海……这就是我“家”!

  [我的独白]1981年的秋天,我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的普通家庭,家境清贫,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2000年的夏秋之交,我满载梦想地进入了浙江师大,在金华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2004年,又是异乡——浙江孝感,开始了我全新的职业生涯,伴随我的还有我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从宁波转来的女孩。

  [爸爸的告白]我们家老祖宗在安徽的安庆市,当年还是清朝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于是你的爷爷的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这块当时还尚未开垦的土地上。认识你妈妈的时候,还是文革的时候,当时她是从上海下乡的知青,后来便组成了现在的家庭。

  【设计问题】

  问题1:上述“我”的家庭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问题2:那你能例举上述故事中有几次人口迁移吗?

  问题3:促使我们家庭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4: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17—20,在白纸上写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

  【设计理由】

  我放弃了用一个个不同的案例材料来展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摒弃了传统的面面俱到地从各种影响因素来分类讲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与思想性,另一方面又着力于避免材料的堆砌而让课堂流于探究的形式而其实根本没有探究。经过多重思考,我使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来编写了一个自白式的故事,塑造了“我”这样一个包括了多种原因的移民家庭,真实感与感染力都非常强,容易带动学生“入戏”。

  通过这样情感互容的教学,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总结各类影响因素,教师列表展示结果:

  3.关于人口迁移的特征与发展的设计思考

  【设计方案】

  运用富阳的乡土资料作为合作探究资料,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激烈讨论,总结出富阳市人口迁移的历史演化过程与发展特征。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环境出发,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的社会现象中,学习对自己终生有益的地理。

  【展示案例材料】

  大迁移——富阳,在路上

  材料1据《富阳县志》记载

  1956年,国务院批复电力部门,同意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故库区需迁移2万多人,其中富阳、新登两镇共安置移民11591人。

  1970年,政府动工建设岩石岭水库,库区人民相继迁入新登诸地。

  1959、1960年,富阳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地区建设。

  2004年,404名三峡移民顺利安置在富阳市的8个乡镇,并大多获得工作。

  材料2富阳新闻网2004发布——赶上改革开放的热潮,富阳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特别是造纸、炼铜、光缆等发展极为迅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农民工。

  材料3富阳新闻网2007发布——《富阳日报》刊登了一张富阳知名摄影师吴昱拍的照片,35年前鹳山矶头的“燕子跳”,勾起了广大网友是对那个年代清澈富春江的追忆。而现在不少地方的村民反映溪里的水发黄、石头生锈,甚至无法使用。这也使部分村民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材料42007年初,一个崭新的词语出现在富阳人的生活中,它就是“生活富裕、生命阳光”——一个象征城市品牌和城市精神的完美结合的词语。

  【合作探究主题】

  1.材料1、2、3都提到了富阳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通过讨论,你能说出这三则材料中“人口迁移”有什么变化吗?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变化呢?

  2.同学们,你能说出材料4中“生活富裕、生命阳光”这个词语的含义吗?你能用人口迁移的知识来推测它给富阳未来带来的影响吗?

  (三)小结作业

  【设计主题】关于住宅小区人口迁移的调查报告

  【参考调查表】

  孝感市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说课稿
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 (1)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

帮忙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的复习提纲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迁移原因 ...

地理必修2知识点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

龙门专题·高中地理:人文地理目录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专题深入解析如下:基础篇 第一单元探讨人口的变迁,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如人口增长速度和分布格局;人口的空间变化,研究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人口的合理容量,关注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增长的平衡。第二单元聚焦城市与城市化,涉及城市选址策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不同等级城市提供...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湘教版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 人口的迁移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

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主要内容?
§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

人教版高二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中知识点复习 人教的。 期中的就行。 谢!!!_百度知...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