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吴说笔》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笔若适士大夫意,则工书人不能用;若便于工书者,则虽士大夫亦罕售矣。屠龙不如履豨,岂独笔哉!君谟①所谓“艺亦工而人益困”,非虚语也。吴政已亡,其子说颇得家法。
———《东坡全集》
〔注〕 ①君谟:蔡襄,北宋大书法家。
不是会写字的都能成为“书法家”,也不是一个书法家随便抓住什么笔都能写出好字。苏东坡是大诗人、大画家,又是大书法家,他对笔特有研究,他使用的宣城诸葛笔或鼠须笔,对他成功的书法艺术建立了殊勋。当然,再好的笔也不可能帮助平庸之徒灵感乍涌,技艺陡增,使用、驾驭这种笔是需要特殊本领的。一位文艺评论家评到中国书法时说:“中国批评家欣赏书法并不注重静态的比例和调和,而是暗中追溯艺术家从第一笔到末一笔的动作,如此看完全篇,仿佛观赏纸上的舞蹈。因此这种抽象画的门径和西方的抽象画不同。其基本的理论是美感即动感,这种基本的韵律观日后变成国画的主要原则。”(林语堂《苏东坡传》)比如苏东坡的《覆盆子帖》,真有“一舞剑器动四方”之神妙。寥寥6行44字,风韵异常,仪态万千。有人形容他“抽毫出入,提按顿挫,自在得很”,他的“剑器”就是手中的笔!人们简直可以感受到笔端的飞舞气势,弹跳纸上,一气呵成,有的字飘起一缕游丝,有的字则扬起意趣无穷的末笔,潇洒自若,存乎一心。如果没有一支得心应手的笔, 哪能倾泻出诗人风云滚动的心潮和节奏!这种“便于工书”的笔,也只有工书人才珍爱它,至于一般“士大夫”不会用它,也用不上它,理所当然。
一句“屠龙不如履豨,岂独笔哉”,跳出了就笔谈笔的狭隘范围,把问题引向广阔无垠的天地。它指出“屠龙”这一绝艺的崇高及其不幸。正如科学门类中的尖端科学,比之攻研应用科学,实在需要多花成倍的心血和精力,而成果的显示机会却又相对地少。这又是它的不幸。龙不常见而猪常有,杀猪的机会当然比屠龙多。可是,一旦龙终于出现,杀猪的屠户徒呼奈何,无所用其技,这时只有屠龙勇士才能大显身手,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社会才会给屠龙者以肯定的充分的评价。
怀才不遇,黄钟毁弃,“屠龙不如履豨”,“艺亦工而人益困”,在对待人才问题存在短视和轻视的情况下,如此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不会绝迹。能不能从全局和战略眼光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是历代从政者是否有所作为的试金石。但对有志“屠龙”者来说,不仅需要学习那股“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的苦劲、韧劲,而且要具有学成后“无所用其巧”的耐心和自信力。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人们:一方面有成千上万身怀绝技的能人赍志以殁;而一方面还是有不怕挫折、不怕冷落,对事业付以倾心热爱、九死不悔的人在继续探索人们所没有走过的新路。
后者生不逢辰,备受折磨,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可惋惜的。但人民是公道的,即便是身后若干年,也永远记着他“屠龙”的功绩。苏东坡留下的作品及其风格永垂不朽,就是一例。
苏轼书吴说笔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人们简直可以感受到笔端的飞舞气势,弹跳纸上,一气呵成,有的字飘起一缕游丝,有的字则扬起意趣无穷的末笔,潇洒自若,存乎一心。如果没有一支得心应手的笔, 哪能倾泻出诗人风云滚动的心潮和节奏!这种“便于工书”的笔,也只有工书人才珍爱它,至于一般“士大夫”不会用它,也用不上它,理所当...
世界上第一只水笔是谁发明的
去其秽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将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为笔柱,复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齐,亦使平均,育颉管中甯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苏轼如何评价徐浩的书法?
苏轼还评价道:“徐浩的书法之所以为人所贵,关键在于锋藏划中,力出字外,这就是杜甫所谓的书贵瘦硬方通神。如今有的笔工制出的笔虚锋涨墨,若写字皆成为肥书,毫无精气神,只有用吴说的笔写字作书,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吴说所制之笔的技术和能力是当时无人匹敌的。
毛笔的历史
去其秽毛,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将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为笔柱,复用毫青衣羊毛使中心齐,亦使平均,育颉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唐宋时期的毛笔有怎样的兴盛局面?
宋代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很欣赏吴说所制之笔,作诗赋文,均不用他笔。苏轼曾说:“中原一带的士大夫皆喜欢用散毫作无骨字,在市面上所售的笔都是散软一律。惟有吴说能够独守旧法,精工良制,其笔经久耐用,吾甚嘉之。”苏轼还评价道:“徐浩的书法之所以为人所贵,关键在于锋藏划中,力出字...
毛笔的起源在哪里?
毛笔的起源: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文房四谱上也记载:「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将军取狐狸毛为柱,兔毫为被以书」,因此,我们通常称蒙恬将军为毛笔的史祖。毛笔的...
洛阳杨风子,下笔乌丝栏---试论艺术境界
南宋的周紫芝称赞吴传朋:“大字大尺古所难,细书不要乌丝栏。“不要乌丝栏”与“下笔便到乌丝栏”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吴说与杨凝式有所不同,吴说是眼中没有乌丝栏而心中有乌丝栏,而杨凝式则眼中心中都没有,他们境界的高低,在人言言殊的当下现实里,早已没有了答案。(抛砖引玉 ,个人之言不妥之处...
毛笔书法的起源
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李剑锋是谁
中文名:李剑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乐山出生日期:1978年职业:书法家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成就:2012年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代表作品:《陈_的书学与书法》、《日藏苏轼书太白仙诗卷考》主要学术成果《百花酿蜜得笔忘形——关于黄宾虹书法的临帖》,发表于《中国书法》2010年第10期《...
杨氏之子原文
赏析\/鉴赏 课文道理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解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