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选自《宋史·应孟明传》有删节

如题所述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奏闻。”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到几个人,应孟明,是其中最合格的。”不久授任浙东提点刑狱,因为所部同原籍避嫌,改任江东。

适逢广西谋任主官,皇对宰相说:“我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无人可以替代应孟明。”就用亲笔书写的诏书赐给应孟明说:“我听说广西盐法的利弊各占一半,您到任后,自可详细查清事实。”于是晋升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当初,广西官盐交易由官府为客户运输银钞,客户不多,折半逃避,于是就强行摊派给百姓。推行了流年,公私交加诟病,追逼囚禁,民不聊生。应孟明分条陈述由驿站驰奏朝廷消除此弊端,皇帝下诏接受了他的建议。前禁军士兵朱兴集结党徒,在雷、化之间起兵作乱,声势渐长,应孟明遣将将他绑至辕门斩首。

光宗即位,升任浙西提点刑狱,不久被召回京做吏部员外郎,改任左司,升任右司,两次升迁做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授任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年,代理吏部侍郎,(不久)去世。

应孟明凭儒学努力投身政治,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官职不曾得到升迁。韩侂胄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谈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注释】

1、轮对:即“轮当面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宋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轮对”。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群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2、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晋书·陶侃传》:“侃即回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3、得无:亦作“得亡”“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

4、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宋苏轼《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于下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万历辛丑夏,﹝汤盛﹞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6、众正:众多合于正道之事。《汉书·刘向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7、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隐,痛也。”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8、自修:自然整治有序。《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匡衡﹞上疏曰:‘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9、纪纲:法度。《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汉崔瑗《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唐韩愈《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清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谒,纪纲始严肃焉。”吴晗《“一二一”惨案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10、申严: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诏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汉人军器之禁。”

11、进拟: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逢吉进拟,言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宋秦观《录壮愍刘公遗事》:“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宋赵升《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12、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沈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13、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后汉书·左雄传》:“乡官部吏,职斯禄薄……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臣素陋人,本绝分望,适野谢山川之志,辍耕无鸿鹄之叹。宦希乡部,富期农牧。”

14、引嫌:避嫌。宋徐度《却扫编》卷中:“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

15、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丰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6、无易:正确不可改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王先慎 集解:“无易者,其道不可易。”

17、官般:由政府负责运输。般,通“搬”。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福建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于是诏福建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8、抑配:强行摊派。唐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于抑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19、追逮:追逼。 宋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20、禁锢:监禁;关押。《汉书·刑法志》:“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后汉书·鲍昱传》:“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唐沈亚之《学解嘲对》:“禁锢连岁不解,岁千馀人,虽赦宥,而狱死者不可胜多矣。”唐元稹《叙奏》:“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宋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民<知与行>》:“如狱囚既被禁锢,虽知游散之有益于卫生,而不能出狱。”叶圣陶《倪焕之》二三:“所有黑铁板窗都紧紧地关上,好像中间禁锢着不知多少死囚。”

21、条具:分条开列;分条陈述。旧题宋 梅尧臣 《碧云騢》:“於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箸于篇,以备采择。”《宋史·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乃命有司条具明堂典礼以闻。”
22、驿奏:即“由驿驰奏”。文书制度名。清代官员通过驿站递送奏折向皇帝奏报事件者,称为由驿驰奏,简称驿奏。

23、禁卒:禁军中的兵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一说即“禁子”。旧时称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魏省七﹞将覆检官长州县马县尹并禁子人等俱打带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将那当牢的禁子杀了,打出牢门。”《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里肯容?连忙将监门闭上。”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头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24、党侣:党徒。

25、弄兵:喻指兴兵作乱。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谕,安史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崔铉曰:‘此陛下赤子,迫于饥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参见“弄兵潢池”。

26、权:权摄;暂时代理或兼任(官职)。《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27、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宋苏轼《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先(朱先)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鲁迅《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28、受知:受人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卢光启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濬。”清昭连《啸亭杂录·刘文定》:“﹝刘文定﹞少时家贫窭……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
29、幸迁:宠幸升迁。

30、密客:亲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22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奏闻。”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到几个人,应孟明,是其中最合格的。”不久授任浙东提点刑狱,因为所部同原籍避嫌,改任江东。

适逢广西谋任主官,皇对宰相说:“我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无人可以替代应孟明。”就用亲笔书写的诏书赐给应孟明说:“我听说广西盐法的利弊各占一半,您到任后,自可详细查清事实。”于是晋升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当初,广西官盐交易由官府为客户运输银钞,客户不多,折半逃避,于是就强行摊派给百姓。推行了流年,公私交加诟病,追逼囚禁,民不聊生。应孟明分条陈述由驿站驰奏朝廷消除此弊端,皇帝下诏接受了他的建议。前禁军士兵朱兴集结党徒,在雷、化之间起兵作乱,声势渐长,应孟明遣将将他绑至辕门斩首。

光宗即位,升任浙西提点刑狱,不久被召回京做吏部员外郎,改任左司,升任右司,两次升迁做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授任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年,代理吏部侍郎,(不久)去世。

应孟明凭儒学努力投身政治,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官职不曾得到升迁。韩侂胄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谈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注释】

1、轮对:即“轮当面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宋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轮对”。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群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2、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晋书·陶侃传》:“侃即回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3、得无:亦作“得亡”“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

4、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宋苏轼《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于下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万历辛丑夏,﹝汤盛﹞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6、众正:众多合于正道之事。《汉书·刘向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7、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隐,痛也。”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8、自修:自然整治有序。《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匡衡﹞上疏曰:‘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9、纪纲:法度。《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汉崔瑗《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唐韩愈《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清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谒,纪纲始严肃焉。”吴晗《“一二一”惨案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10、申严: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诏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汉人军器之禁。”

11、进拟: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逢吉进拟,言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宋秦观《录壮愍刘公遗事》:“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宋赵升《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12、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沈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13、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后汉书·左雄传》:“乡官部吏,职斯禄薄……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臣素陋人,本绝分望,适野谢山川之志,辍耕无鸿鹄之叹。宦希乡部,富期农牧。”

14、引嫌:避嫌。宋徐度《却扫编》卷中:“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

15、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丰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6、无易:正确不可改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王先慎 集解:“无易者,其道不可易。”

17、官般:由政府负责运输。般,通“搬”。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福建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于是诏福建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8、抑配:强行摊派。唐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于抑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19、追逮:追逼。 宋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20、禁锢:监禁;关押。《汉书·刑法志》:“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后汉书·鲍昱传》:“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唐沈亚之《学解嘲对》:“禁锢连岁不解,岁千馀人,虽赦宥,而狱死者不可胜多矣。”唐元稹《叙奏》:“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宋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民<知与行>》:“如狱囚既被禁锢,虽知游散之有益于卫生,而不能出狱。”叶圣陶《倪焕之》二三:“所有黑铁板窗都紧紧地关上,好像中间禁锢着不知多少死囚。”

21、条具:分条开列;分条陈述。旧题宋 梅尧臣 《碧云騢》:“於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箸于篇,以备采择。”《宋史·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乃命有司条具明堂典礼以闻。”
22、驿奏:即“由驿驰奏”。文书制度名。清代官员通过驿站递送奏折向皇帝奏报事件者,称为由驿驰奏,简称驿奏。

23、禁卒:禁军中的兵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一说即“禁子”。旧时称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魏省七﹞将覆检官长州县马县尹并禁子人等俱打带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将那当牢的禁子杀了,打出牢门。”《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里肯容?连忙将监门闭上。”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头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24、党侣:党徒。

25、弄兵:喻指兴兵作乱。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谕,安史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崔铉曰:‘此陛下赤子,迫于饥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参见“弄兵潢池”。

26、权:权摄;暂时代理或兼任(官职)。《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27、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宋苏轼《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先(朱先)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鲁迅《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28、受知:受人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卢光启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濬。”清昭连《啸亭杂录·刘文定》:“﹝刘文定﹞少时家贫窭……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
29、幸迁:宠幸升迁。

30、密客:亲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言文选自《宋史·应孟明传》有删节
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

应孟明文言文阅读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原文】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 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2)
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

文言文应孟明
1. 文言文阅读:应孟明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

《宋史》卷三百九十七 列传第一百五十六(2)
以一身寄于六军、万姓之上,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愿陛下自入思虑,父子之情,终无可断之理;爱敬之念,必有油然之时。圣心一回,何用择日,早往则谓之省,暮往则谓之定。即日就驾,旋乾转坤,在返掌间尔。"疏入不报。安世遗宰相留正书求去,寻迁校书郎。 宁宗即位,诏求言,安世应诏言: 管夷吾治齐,诸葛亮治...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3)
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其子文孙与安南王族人益稷出降,乡导我师南征。安南王愤,伐仲微墓,斧其棺。仲微天禀笃实,虽生长富贵,而恶衣菲食,自同窭人。故能涵饫《六经》,精研理致,于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老之学,靡不搜猎云。梁成大,字谦之,福州人。开禧元年进士。素苟...

文言文陈敏字元功
4. 詹体仁,字元善文言文 《宋史·詹体仁传》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父綎,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金人渝盟,綎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体仁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尉。郡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谢不就。为泉州晋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荐于朝。入...

曾几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巡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

兵败的四字成语
出处: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必不挠北 挠...

释觉文言文
2. 文言文 “徐”和“释”解释 徐xú 〈动〉(1) (形声。 从彳( 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 本义:慢步走)(2) 同本义 [walk slowly] 徐,安行也。——《说文》乃徐有说。 ——《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孙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