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学过比较文学方面的?急求以下题目的答案!!!!

1. 什么是主题学?举例说明如何区分主题学中的术语“母题(motive)”和“主题(theme)”?
2. 什么是形象学?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例举和文化交汇资源(可以在中国居住和生活较长时间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的作品“异国”形象为例),或自己所阅读过
的其它作品进行例证说明。

材料:同样一篇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的阅读,中美两国青年学生的读后反映却不一样。中国学生认为三仙姑是旧时妇女,封建迷信,自己涂脂抹粉、装神弄鬼,还干涉青年人自由恋爱,很是滑稽可笑甚至讨厌;而美国学生则认为:三仙姑还不老,爱打扮反映了她追求生活幸福的生命活力,完全是她的个人权利,区干部无权干涉个人喜好,而奚落挖苦和粗暴干涉即是侵犯人权。
要求:试运用比较文学相关原理及有关文化批评理论,结合自己对原作的阅读接受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具体答题要求:1.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准确、得当,所作分析说明要结合历史条件;(30分)2.文字表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措辞合适;(8分)3.篇幅约1200字左右。(2分)

这位朋友,你的问题其实应该是多年前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考研的试题,你是要考研吗?如果是,那我提醒你一句,别再在这样的题目上浪费时间,因为现在比较文学考研根本不会出这样的题,原因何在?首先中国国内就没有人作主题学,而形象学,是当初北大比较所的孟华教授引入的一门学科,孟华是留法博士,她当初做的博士论文题目大概就是伏尔泰眼中的中国形象,而形象学也是从她法国的导师那带来的学问,孟华教授现在已经退休,她的弟子,留在学术界的本就很少,在北大更是一个没有,即使这些留下的,是否在意“形象学”也很难说,而要考研,你首先就是要主义现在还留在你所要考的学校比较文学专业的老师在做哪些学问。总的来说,现在国内比较文学,乐黛云教授传下来的东西(见北大编的《比较文学原理》)还有很多人认,孟华教授的,早就人走茶凉了。
你在网上能看到的形象学定义一般会提到法国的巴柔,其实巴柔只是个四流学者而已,在当下西方学术与中国学术交流通畅的背景下,巴柔当真只能算作不入流了。而“卢梭的中国幻像”只是孟华教授大弟子李华川的博士论文题目。“社会集体想象”什么的其实只是巴柔根据保罗利科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东西,其实了解解释学的人都知道,他对利科的理解有问题。
你问的问题我当然能回答,不过我懒得做,因为于你我都没用。在此,只把主题学和形象学定义给你写一下吧。如果考试,这些东西其实你真的背个定义就行了。

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内容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达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主题是通过母题、人物表达出来的基本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主题包括母题。
母题: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
主题与母题有区别,但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混用。

一、形象学的定位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里比较新兴的学科。“形象学首先就令文学史家们生疑。异国形象属于对一种文化或一个社会的想象,它在各方面都超出了文学本来意义上的范畴,而成为人类学或史学的研究对象。”这令得形象学既不讨好于文学纯粹学主义者,也不讨好于民族主义者。但即使形象学面对的是如此多学科交汇的复杂局面,它依旧还是成为了人们研究时所不可避免的话题,跨学科性不仅是形象学研究的困难之处,也成为了形象学研究的特点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研究之所以能够存在,在于“社会与文学”的联系,“文学至少是社会的表现,因为通过文学,可以破译出一个社会在他者那里产生的幻像。”这是比较文学中形象学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论源泉。文学记录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最坦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大多受外界影响刺激,所以大部分维护形象学的学者们不愿意人们仅仅将形象学理解成单纯的“社会学”和“民族心理学”,就连文学中有关异国的描述也仅仅是作为形象学考察的一个方面。而挖掘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他者“形象”和这种形象如何被制造出来,又是如何生存的,又能够揭示出文学最“根本”的问题。
二、“形象”的问题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异国相对于主体而言应该属于他者范畴,即不同于主体的排他性质。形象是对一种文化或者社会的想像,它有时候反映在作品中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复制品,同时也可以是充满文学性的“乌托邦”,可归根到底它都可以纳入社会集体想象物的范畴,这里的社会集体想象物同时具备相同性和相异性。而“形象”不仅可以介入社会的精神生活层面,也可以是对社会总体面貌的概述。 形象学之所以能区别单纯的社会研究学在于形象学中“形象”的文学性,即幻象性,“它将文学形象主要视为一个幻影、一种意识形态、一个乌托邦的迹象。”对于研究者来说,更有意思的便是研究这类“形象”的幻想性,“研究的是行行色色的形象如何构成了某一历史时期对异国的特定描述。” 形象不仅仅是接受者对“他者”表现出的一种喜怒好恶,还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注视“他者”时所有的反思性,还有“注视主体”所不同于客体的一面。在文学上表现出来便是理想性,也有着莫哈所说的“乌托邦”性质,而这“乌托邦”性质是最忌确定性的。“形象”身上同时具备同一性和相异性。书写形象的过程,其实不是一个编程的过程,而是企图将一种文化或者更加复杂难言的东西抽象成具体文字的过程,也就是符号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失却许多复杂丰富性,套语作为“形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形成过程就是这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31
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只记得我的毕业论文是从《英雄》与《黑客帝国》看中西方英雄观的不同。

近几年感动中国的人的事迹及简介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

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他们的颁奖词,快快快快快,急用!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

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导论、社会体育管理学、教育学、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教育心理学、康复医学、创伤急救医学、运动训练学 (三)主要专业实验\/实践 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伤科推拿学实验、针灸学实验、康复医学基础实验、创伤急救医学实验、运动技能实践 三、...

中国著名文学期刊有哪些?
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感动中国2007先进事迹
2007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不少的人做出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情: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谢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矿工...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

《感动中国-2008》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6、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

新墨西哥大学有哪些专业
古典文学Classical Studies 传播学Communication 传播学-大众传媒方向Communication -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Media Concentration 通信-数字广播方向Communication - Digital Field Broadcast Concentration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 Cultural Studies 犯罪学Criminology 地球与行星科学Earth and ...

中国石油大学三本有建筑学吗
没有建筑学 有储运与建筑工程系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介绍 法学(专业代码030101)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