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全家,罗森,这三大便利店在华东区域对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为什么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题所述

华东区域的便利店巨头:7-11、全家与罗森的差异探析


在华东地区的便利店市场,7-11、全家和罗森三大巨头各具特色,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足鼎立局面。让我们以上海为例,深入了解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从服务和商品结构上看,这三家便利店基本保持一致,都提供标准商品,如饮料、零食等,但各自的品牌倾向略有不同。全家便利倾向于康师傅品牌,而7-11则与统一合作较多。在自有品牌商品上,如全家的呀咪酱、7-11的7p和7s,虽然各有特色,但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真正让它们区别开来的是鲜食部分,特别是短保质期商品,如饭团、盒饭和冷面等。罗森在此领域表现出色,其甜点如「整根香蕉蛋糕」和「冰皮月饼」曾一度热销,而盒饭如「孜香牛肉饭」和「荠菜冬笋蟹粉蛋双拼饭」备受好评。罗森的盒饭因其实惠的价格和出色的口感,即使距离稍远,消费者也愿意专程前往。而全家的强项则在于冰激凌、面包和盒饭,如「黑椒猪排」大口饭团和引进日本技术的面包系列。


7-11的特色在于店制咖啡和关东煮,上海的7-11店制咖啡使用高端的瑞士ergo全自动咖啡机,口感和稳定性远超罗森和全家的湃客咖啡。关东煮和思乐冰方面,7-11凭借独特的汤底和丰富的选择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昆布柴鱼汤的口感。


尽管经营模式相似,但各品牌的优势源于对不同模块的投入和成功经验的引进。例如,北京711的现炒快餐和三明治以其独特的口味胜过上海的便利店,而广州711的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也各有其粉丝。


总结来说,7-11、全家和罗森在华东区域的便利店市场中,凭借各自的特色商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市场格局。每一家便利店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使得它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吸引忠实的顾客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711,全家,罗森,这三大便利店在华东区域对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
总结来说,7-11、全家和罗森在华东区域的便利店市场中,凭借各自的特色商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市场格局。每一家便利店都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使得它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吸引忠实的顾客群。

711,全家,罗森,这三大便利店在华东区域对消费者来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
回答:对于我来说,这三家便利店运营模式都差不多,只不过各自的侧重不同就导致了他们的强势产品不一样。店与店商品差异,主要体现在短保质期商品(FF类)上,比如饭团、盒饭、冷面、三明治。这些自有的鲜食,每天大概占便利店销售额的30%~45%。其中差异,主要是由工厂不同与设备投入造成的。 罗森强项在于甜...

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十大便利店,谁名列前茅??
6. 全家的24小时营业、丰富商品和人性化设计,如便利的通道布局,使其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之地。7. 罗森便利店,作为日本第二大便利店,与华联合作,以其特色关东煮和寿司闻名。8. 高品质的食品,清晰的商品分类,使得上海的罗森成为消费者寻找美食的热门去处。9. 好德便利店作为本土品牌,凭借快速扩张和...

便利店有没有春天?
就以便利蜂为例,它的盈利并不代表便利店业态都可以效仿其做法,光是投入这一点,99%的便利店企业就无法做到——便利蜂融资超过15亿美金,庞大的费用投放到前后台,其号称以算法驱动运营,如此重资产运营的方式,不适合绝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位便利店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灵兽》,便利蜂的打法很凶猛,一是,不惜以高租...

现在便利店行业的竞争形势如何?
罗森盈利脱颖而出 便利店作为重资产行业盈利本就不易,日资便利店在中国更是处境艰难。一方面,日资便利店花了很长时间用亏损换取消费者习惯培育,同时在努力契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调整品类结构、迭代产品;另一方面,日资便利店在中国失去了两项收入来源,一项是代缴费、卖票、打印、收发邮件与快递等...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全关,关店的原因是什么?
全时便利店之所以会选择关门。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赚不到钱,没有更多的利润。加之这段特殊的时期零售业也并不好过。如果在长期亏本的情况下,要维持一个公司的运转。基金链是不能断的,如果公司的资金链支持不付出这么大的亏损。那么这个时候公司最好的做法就是抛弃一部分的业务,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关门...

便利店行业:全时出局,便利蜂高亮,不同境遇只因这点
便利店经营之难,整体来说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1.所需资金较大,但净利润却低 对便利店的经营来说,资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便利店的生产成本是零售业中最高的,通常来说店铺面积越大,租金、电费、装潢等经费就越高,开店越多所需资金就越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

1.便利店行业如何?
罗森盈利脱颖而出 便利店作为重资产行业盈利本就不易,日资便利店在中国更是处境艰难。一方面,日资便利店花了很长时间用亏损换取消费者习惯培育,同时在努力契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调整品类结构、迭代产品;另一方面,日资便利店在中国失去了两项收入来源,一项是代缴费、卖票、打印、收发邮件与快递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