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烽火、驿传
现代:电话、信、电子邮件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王命传龙节
战国时楚国的信节。青铜制,长条形,首端刻铸龙形纹饰。正背两面分镌“王命、命传、赁一棓、饮之”,共九字。此种铜节已发现多枚,凡因公事往来之持之可以宿止驿传,并得饮食。
十万火急将军令
西夏铜牌有信牌、内宿待命铜牌、守御牌三种形式。图中铜牌为信牌,也称军令牌,为铜质合套式,由上盖和下底两部分组成。整体为上方下圆,上方有长方形穿孔,可系绳或用皮带固定在身上,使行军或传递命令时不易丢失。
圆形部分直径15厘米,圆盖边有0.6厘米的半圆边圈,中间镌有正楷西夏文“敕然马焚”(汉字释为“火急驰马”)4字,圆盖下边部分平展光滑,牌的另一面上半部分外圈也有一个宽0.6厘米的半圆圈,牌中刻有四连忍冬花卷草饰纹,可插入有文字的铜牌中。铜牌的制作工艺相当精致,铜质密度很好,没有砂眼,外表规整美观。据考证,西夏人著《文海》对“信牌”释曰:“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说明此牌为紧急军务即十万火急时传达军令的专用符牌,是西夏军队中官职级别较高者才使用的。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军在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同西夏的战争中,斩西夏“统军威明墨沁威,副统军阿布雅,得铜印,起兵符,兵马军书,并获蕃丁头凡三十八级,诏以印符契兵马军书来上”。这里所说的“兵符”即为“符牌”或为调军专用的“军令信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写的比较简略,若有误,请诸位斧正!谢谢!!)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9
远古:肢体语言
古代:驿站,烽火
近代:写信
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电脑,卫星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第2个回答  2010-05-17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第3个回答  2010-05-11
远古:肢体语言
古代:驿站,烽火
近代:写信
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电脑,卫星
第4个回答  2010-05-11
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提高教学效率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然而,当前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反而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累赘。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我们教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的教学观念。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陌生,往往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主体性的缺失。整堂课花花绿绿的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学生叽叽喳喳、或是幻灯片几十张、课堂主要内容和外延内容、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 以致整堂课容量过大,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依然是一头雾水,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要掌握哪些内容,这与最初的教学目的相去很远。
导致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模糊、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把多媒体教学和教师的教学融为一体,分不清楚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应该在哪里,是以多媒体演示为主?还是以教师的主讲为主?或是虽然知道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这个主体,这是多媒体使用初级阶段最常遇见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下功夫,尤其是应该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上下功夫,知道教学软件的特点,知道教学中哪一步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解。其次教师既要认真反思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如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是不是很恰当?还要不断向同事、领导、专家、学者等学习,更要及时获得多媒体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信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同时作用,使多媒体教学能够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更容易达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节奏性问题。
这是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最常遇见的第二个问题。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以外的信息,而这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又必须要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解,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幻灯片已经打出去了而内容还没讲完;或是内容已经讲完了而幻灯片还没打出来;或是幻灯片放的一张接一张可老师的讲解却是慢条斯理;或是老师讲解的速度快而幻灯片打出来的速度却很快等等,这些现象都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速度太快学生会应接不暇,没有时间消化;速度太慢学生会交头接耳,一片混乱;节奏紊乱学生会不知所措,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节奏?这要因课而异。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讲授风格等要素具体确定。但是学生的认知状态,学生的认知环境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课堂节奏不能因了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杂乱,而应该还是协调,甚至是更协调。
(三)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课件制作和使用问题。
这是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不可忽视的第三个问题。多媒体教学必然要牵涉到课件制作,那么同样课件制作应该有个好坏,有个优劣的问题,那么何种课件算好呢,何种课件算坏呢?这个似乎是很好评论,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可是在现实多媒体的使用过程当中,课件的制作普遍都陷入到了华丽的圈套,风景、建筑、动物、娃娃、风雨雷电甚至歌星名模都上了席面,再加上大量的声音、动作,一堂课轰轰烈烈。
课件如何制作呢?如何使用呢?这似乎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多媒体课件应该是和整堂课所营造的课堂氛围相适应的;其次,多媒体课件的风格应该是和整堂课的课堂风格相适应的;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是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以及认知的水平、状态、环境等相适应的;最后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是和整个学期的课程计划、这个阶段时期的课程计划、甚至一个星期内的课时计划、整堂课的计划还有整堂课的节奏相适应的。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只求华丽、新颖、好看,而更多的应该是重视它的应用对教学目的的达成所发挥的作用和实效,其次还要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多过滥而最终导致其沦落为如粉笔、黑板一样的教学工具(至少现阶段不能沦落为一般的教学工具)。
另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有一系列问题,如: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课堂管理问题、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学生适应性问题、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模式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