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谢谢各位了、

  这是我写的,刚写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让你分享一下
  内容摘要: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出现回流中小城市的现象。我们应该认清它产生的原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使国家和个人在这种社会现象中实现双赢!。

  关键字:高校毕业生 就业 无奈 回流 自愿 发展 鼓励措施。

  正文:正如我们知道的,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1。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2。 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有很多评价,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现象却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有着正面的影响。
  首先, 我们先具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社会现象。 不妨举一个事例:在青岛理工大学读书期间,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李洪涛也一直有个大城市梦,他早早就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上去首都。“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北京作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IT行业人才需求大,肯定有我的用武之地。”当时的李洪涛踌躇满志。2007年毕业前夕,在经历了几十场人山人海的招聘会无果,海投数百份的简历最终石沉大海后,李洪涛发现,曾经的就业观念多么地不符合实际。严峻的就业现实让李洪涛毅然放弃了当初北上的梦想,选择了回山东老家文登市发展。在老家县城,李洪涛轻易地拿到了某公司的offer。“基本工资1700元,管吃住”。李洪涛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偶尔跟同事和朋友下下馆子、购置些衣物,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花销,每个月能省下1200元左右上交父母。工作两年后,在亲朋的资助下,他在县城中心买了85平方米的大房子,正式成为有房一族。“现在‘80后’不都讲究有房有车吗?接下来就是车子了。”李洪涛说,他看中了整体性能比较符合家庭标准的比亚迪F3。当被问及当年的大城市梦想,李洪涛说,“所谓的大城市情结不过是学生时代一个美丽的梦吧。在校期间可能不会考虑到一些现实因素,比如人才竞争和生活成本等”3。其实,像李洪涛这样放弃大城市梦想,回流中小城市发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从这一典型事例不难看出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类似“逆城市化”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 、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大学生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生数量众多。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难以实现自身原有的抱负。二、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房价上涨过快,即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而言也不堪重负。最近的电视剧《蜗居》就是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对于那些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三、中小城市现在发展良好,国家给予了大力扶持,能提供现代化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四、在大城市智力过剩的同时中小城市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五、在中小城市物价较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是十分大,竞争相对小,等等。综合以上原因,最近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现象。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影响。对国家而言:一、它直接缓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为大城市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能够接纳的待业人员有限,势必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果过多的人没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员失业,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二、它给经济正在急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急需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人才分布均衡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清华大学首场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20日举办。来自重庆地区的近50余家重点单位携1200余个招聘岗位,另有141个博士后岗位以及133 个实习生岗位到清华引才。清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去京外就业已经成为清华学子的就业选择新趋势。2009年,清华就业的毕业生40%选择京外就业。一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现象对当地引进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帮助。

  三、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偏见,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人们过去是“唯大城市是从”,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或盲目崇拜,任其发展,对国家安定势必有不良影响。对个人而言:一、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避免过于残酷的竞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二、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正如一份数据显示:麦可思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高达44%。这是在有巨大的“蚁族”(待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社会中多么难得的就业率。
  最后,我们看看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说到这,不得不强调一下在开头提到的一个观点: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即“回流”是否是大学生的本意?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回答是:不是。解决这些问题自然需要一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唯有破除“回流”障碍才能让更多大学生愿意“回流”。只有让他们打心底里愿意回流,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而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到真心实意的“归顺”中小城市呢?这有几点我们应该做到: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工作环境。二、保证就业公平性。在早些年为什么更多大学生在面对选择大城市还是家乡的中小城市之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城市就是因为在中小城市就业公平性得不到保障。其实,这样的就业潜规则问题不要说中小城市,就算是大城市也一样时时处处都存在。当然,这个就业公平问题,也不是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比如“国考”的公开性透明度在逐步提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三、国家还应该提供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在户籍、人才流动、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他们保留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果在基层的发展不如预期,还是可以选择重新回到大城市的。概而言之,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机制应该更透明,更润滑,无论第一步选择在哪里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是一样的。此外,还要出台一些针对这些人群的福利政策和就业帮助政策。同时注意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以发挥 “鲶鱼效应”,鼓励大学生回到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创业氛围,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回流”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四、其次就是劳动力价值不被尊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加班现象的异常严峻性。除了政府机关,大学生“回流”其实更多的出路还在于进企业、进工厂。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工厂都纷纷进驻到了中小城市。对于那些“没办法”进政府机关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选择还是在这些企业工厂里头。然而,加班现象异常严重已经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事实,当地监管部门碍于地方经济发展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两千块钱就买了个全劳动力——这自然很难吸引大学生“回流”,所以,要真正意义上让更多大学生“回流”就得解决中小城市加班严重的问题,还中小城市劳动力一个正常的生活空间。等等。做到以上几点,便能使高校毕业生更多的变成主动自愿的回流,最终保证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现象朝着健康的趋势发展并对社会产生更有益的影响。
  综上,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有显而易见好的影响,只要我们认清它产生的原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便能使国家和个人在这种社会现象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1.《中新社》
  2《中国青年报社》
  3 《腾讯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8
影响是找工作变得难了 对策士自己多掌握只是手艺 让自己什么活都能干
第2个回答  2010-06-17
金融危机简介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1]、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 而在这个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管制以及员工技能上的差异,企业将首先取消新增的劳动力需求。考虑到受金融危机第一波影响的行业的特征,大学生将是这个新增部分的主体。
一方面,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有近592万大学生毕业 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上千万的失业大学生。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届大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我们可以从这幅漫画中看出,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很多,在金融风暴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大学生的应对措施
1. 清楚认识就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获得就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
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等道理。确定职业理想,重视职业生涯设计。
2..不要太过于注重专业对口
香港早在10年前就注重通才教育,以便在职业生涯中灵活地选择。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的逐步实施,使专业对口的奢谈趋于淡化。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3. 挖掘人脉资源扩展求职渠道
在发达国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中介体系相当完善的条件下,基于人脉资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使用在大学生寻找工作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超过半数的MBA毕业生都利用了校友的人脉关系寻找工作。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网络的使用已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典型行为特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在就业市场紧张的环境中,人际关系资源的使用对于成功求职就显得格外重要。除了家庭网,校友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加充分。如果各个大学或学院能够注重校友资源的建设与维护,这将对大学生寻找工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4. 继续深造度过就业困难时期
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职场风暴的高潮期。不过,这样做同样是有风险的,因为未来的市场预期并不明确。而且,这个行动还取决于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
5. 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
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谓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6. 积极参加国家的一些计划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那里有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些机遇,避开竞争尤其激烈的大城市,也许可以得到一片明朗的天空。

对于我们专业的具体对应方法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独领风骚
尽管2009年就业形势不好,但一些行业仍有很多机会可供求职者去把握。根据08.09年人才指数分析,其中有三大行业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占尽风头,预计也将在2010年里继续风光,这些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建筑业、快速消费品业;作为网络工程的我们,应该树立好信心,从现在开始,居危思安,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下面就给大家看一段可以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材料

就业一般会考虑以下问题
1、考虑收入 传统行业的利润水平有多高?最多15%,也就是说企业收入100元,
只有15元的利润,老板最多发给你1元.如果是IT行业,它的利润至少在60%,收入100元,老板至少发给你4元,所以IT企业员工的工资就是传统行业员工工资的4倍,这就是为什么,百度baidu一上市就产生上1000位百万富豪,老板李延宏更是成为亿万富豪的原因。
2.考虑发展 现在是信息社会,发展最快的就是IT企业。IT业每年增长超过40%,近几年,已经突破了45%,发展非常的讯速。这样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技术人员的稀缺,所以,只要掌握了实际技能,进入这个行业就相对容易。而且,IT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它的发展是依靠人员数量的增加的
3. 考虑稳定性 技术含量太低,少了谁,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不对?这就是大家没有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所以做一个有含金量的IT人才
4.考虑社会地位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的薪资多少、从事的行业、社会大众对该行业的认知状况,如果现在的薪资较低,可能是因为从事的是大家公认的夕阳产业。如果进入IT行业,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工资高,而且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属于朝阳行业,社会地位自然就高了。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卖压增加造成薪资下降。即便是不在上述的专业范围内的大学毕业生,也会由于市场的大环境而不得不接受较低薪资。对于已经就业困难的专业、地区和大学,这次经济萧条是雪上加霜。所以,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什么趋势?
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虚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求职...

金融危机大学生要以何种态度面对
1. 提高学习积极性 面对危机,大学生应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的目的是就业,而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但危机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等待我们去面对。战胜危机后,我们将迎来更明朗的前途。2. 理性面对,积极准备 理性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提高自身要求,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面临困...

大学生应如何应对金融风暴
三、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通过了解现状,培养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金融危机中,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具备良好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校毕业生依然受到企业欢迎。四、变压力为动力,调整期望值 大学生应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将压力...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就业困难、实习机会减少、求职期延长、经济压力、就业方向不明确等。1、就业困难:金融危机时期,经济衰退,企业减少招聘或裁员,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压力加大。2、实习机会减少:部分公司减少招聘以及实习机会,导致大学生缺少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由此可能会造成...

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应对
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对策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责无旁贷,高校任重道远,毕业生利益攸关,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政府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改善环境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适度扩大内需,发展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开发和创造基层公益性...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国家的专项政策,专项政策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危机 大学生应对就业危机如何做
报考的人多,毕业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那么他们找工作难也就不奇怪了。这时,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这位专家看来,只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才会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

金融危机对毕业生的影响及对策
人力资源专家:珍惜就业机会 面对金融风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置身其中的毕业生们该如何突围?广州市韦博人才市场总经理郑惠忠认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受几大因素影响,一是毕业生人数增加,二是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还很巨大,三是金融风暴袭来,使众多企业面临“寒冬”,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的...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
从被调查者所在专业来看,在金融危机下,地矿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签约率较高,受负面影响较小。地矿、测绘专业签约率均超过60%。金融危机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签约率排在前20位的本、高职高专专业中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类专业,其中工科专业居多,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