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范围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囊括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广大地区。总计参战国家多达61个,人口20亿以上,军民总伤亡超过9000万!作为亚洲最大的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长达14年,并为此付出了3500万人以上的伤亡。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永远无法原谅和忘怀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并不是二战时期第一个对中国宣战的国家。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被要求“不抵抗”,结果“四十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东北大地迅速沦陷。对于如此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蒋介石政府并未坚决抵抗以维护主权,而是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即便是后来的“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虽然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政府依旧没有正式对日宣战,日本也并未对我国宣战,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宣战这件事,当时的中日双方都有自己的顾虑。对中国而言,由于当时本国的军需物资无法自给自足,所以必须要依赖国际上的支援。如果在法律上对日宣战、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日本完全可以以交战国的身份切断中国的对外交通,如果这样中国的抗日战争将变得更加困难。要知道,当时我国的制海权几乎完全落入了日本的掌控,单就这一点考虑,中国对日宣战也是弊大于利的。
此外,如果对日宣战,中国还将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日侨民。在中日开战之前,有非常多的中国公民前往日本留学或者定居,一旦对日宣战,日本政府完全可以将这些华侨驱逐出境。要知道,驱逐出境和遣送回国不同,是需要本国去接的。而当时中国并没有能力组织撤侨行动,考虑到这些在日华侨的安全,也不适合对日宣战。
所以对中国而言,抗日归抗日,但是对日宣战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虽然在名义上会显得自身立场坚定,但是在现实意义上对抗日而言反而是弊大于利的。基于这一现实考虑,当时国民政府作出的决定是:对日不宣战,不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