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中国别称有:

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附相关简介: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别称也有很多。华夏,中华,九州,海内,瓷国,CHINA。

第2个回答  2019-02-23
“中国”有“九州”、“诸夏”、“赤县神州”、“禹城”、“震旦”等称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汉语“中国”一词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基本上是一地域和文化的概念。“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 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 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16
中国别称
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
《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第4个回答  2019-07-25
古代中国的别称如下: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中国”在古代叫什么?
中国在古代别称有:“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1、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

中国的别称是什么?
中国别称: 海内; 诸夏; 函夏;禹城;禹迹;禹甸;九牧;九域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辞国,制海内。”《史记·高祖本纪》:“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例如“神州”
“中国”的别称有:天朝、华夏、瓷器之国、丝绸之国、茶叶之国、神州、九州等。

中国的别称除了神州还有什么?
中国的别称除了神州还有华夏,中华,九州,赤县,海内,诸华等称呼。简介如下:1、华夏。也称“夏”或者是“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出自《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2、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出自晋桓温《请还都...

中国的别称除了九州还有哪些别称,它们的来历又是什么
一、九州:古代中国有九州之称,源自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划分为九个大区域,即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后来,“九州”一词泛指整个中国。二、赤县神州:战国时期,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赤县指中国本土,而神州则是对中国的美称。三、神州:中国被称为神州,这一称谓始于战国时期,后来...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例如神州
一、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包括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这一概念后来泛指整个中国。二、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因此将中国称为海内,而将外国称为海外。三、华夏: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来华夏成为中国的别称。四、中夏:用以形容中国的一个称谓,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

中国的别称是什么?
中国的别称:九州、华夏、神州、中华、禹域、中夏、中州、四海等。1、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此后,九州便泛指中国。2、华夏:商朝时,...

中国除了“九州”,“神州”,“中华”,“华夏”外,还有哪些叫法?
中国的别称有: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如神州,九州等还有哪些?谢谢,!
4. 震旦: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谓,意为“大国土”。5. 赤县:古人将中国称为赤县神州。其中,“赤县”指的是中国本土,而“神州”则特指黄种汉族人的民族根源之地。6. 神州:神州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在史书《淮南子》中,有列出赤县神州的九个州,因此被称为神州大地。7. 扶桑:也有说法认为扶桑...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如神州,九州等还有哪些?谢谢,!
1.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2. 华夏: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华夏。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3. 中华:此为中国最常见、最常用的代称。该词的形成,与中国、华夏二词有密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