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历史故事

我学校要广州或番禺的历史故事,但是这网上却偏偏就没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

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扩展资料

番禺的经济来源

第一产业

2017年,番禺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9.56亿元,同比下降0.3%。

2017年,番禺区完成农业总产值52.34亿元,比2016年增长0.6%。其中,种植业产值17.28亿元,下降15.1%;渔业产值26.87亿元,增长3.2%;畜牧业产值5.05亿元,增长10.4%。

第二产业

2017年,番禺区工业总产值2445.29亿元,比2016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1.42亿元,增长17.3%;其中:“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886.33亿元,增长15.5%;股份企业工业总产值1124.44亿元,增长19.4%。

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五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6.64亿元,比2016年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3%。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782.36亿元,增长76.2%。

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8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5%,比2016年下降0.3%。

2017年,番禺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6.78亿元,比2016年增长28.0%,其中,利润总额154.57亿元,增长14.6%。

2017年,番禺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57亿元,比2016年增长6.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5.95亿元,增长5.8%;安装工程产值12.68亿元,增长7.1%。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番禺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2
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秦以前,对番禺及岭南一带,有多种称谓。《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时泛称百越,战国时称“扬越”,《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张晏“扬越”下注云:“扬州之南越也。”又“索隐”引《战国策》云:“吴起为楚收扬越”。战国时的“扬越”,大致包括今两广及两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岭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并未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秦时又称岭南“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正义”注:“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称陆梁”。“扬越”为较古之名,地域较广;“陆梁”之名后起,专指岭南。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贲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或亦书作“蕃禺(隅)”,即指今广州番禺一带,是当时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史的地名。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三:
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蛮夷之地”说。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汉人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古番禺(广州老城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将南越地重新划为9郡,番禺仍为南海郡治。其后,汉朝廷为了监督各郡官吏,设了13个常驻监察机构,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县)的交趾部负责纠核岭南9郡。后来,交趾部改为交州,兼拥有军政大权,地方政权由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番禺为交州南海郡。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东吴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后,向南扩张略取交州,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东下番禺城考察,《水经注》对此记载说:“骘到南海,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迁州番禺,筑立城廓。”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后,平整番山北部,修复并扩建“佗城”。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广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设番禺。此后1700多年间,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撤销南海郡,改番禺县为南海县,隶属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州为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置郡,恢复南海郡,隶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再置番禺县(一说在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复置番禺县),县治设江南洲(今广州河南)。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广州属岭南道。长安三年(703年),置岭南五府经略使,总管岭南五府,复置南海郡。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岭南划分东、西二道,岭南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宁)。两广分东、西,自此始。
唐朝末,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公元917年8月,刘龑(yǎn)称帝于番禺(广州),国号大越,后改称汉,史称南汉,设兴王府。番禺隶兴王府。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废兴王府,改为广南东区,置广州都督府。翌年,撤销番禺县,并入南海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广南东区为广南东路。皇礻右三年(1051年)恢复番禺县,县治设城东紫泥港(巷)。干道六年(1170年)改为广东路广州府。祥兴元年(1278年)广州改为翔龙府。番禺沿为府治。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翔龙府为广东道广州路。上隶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为广东道上路。皇庆元年(1312年)复称广东道广州路。番禺沿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广东道广州府。二年改为广东行省广州府。九年改为广东布政司广州府。番禺沿为府治,隶广州府。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设两广总督。地方政权分省、道、府、县四级。番禺属广东省广南韶道广州府,沿为省、道、府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广州府,番禺属广东省粤海道。
中华民国7年,广州设市政公所。
中华民国10年(公元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广州正式设市。
故古时所称的“番禺”城通常是指今天的广州中心老城区,而非现在的广州市番禺区。
今番禺(广州番禺区)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厅成立,广州正式设市。番禺县府仍居于广州市内。
中华民国22年(1933年,番禺县府从广州老城区移至新造。
抗日战争期间番禺沦陷后,原国民党县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汪精卫伪番禺县府驻广州市东山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番禺县政府移治市桥,初在先锋巷谢氏祠堂。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隶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方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隶属珠江地区专员公署。
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隶属粤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起,隶属佛山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县治设大良镇,其间一度改隶广州。
1959年6月10日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县府沿设市桥。
1975年1月,改隶广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49号):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6月18日,番禺举行撤县设市挂牌仪式。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7月10日,番禺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番禺辖区变化
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
自汉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历史上番禺两度并入南海计有110年,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县后,至1921年广州建市的235年间境域基本没有变动。以当时县学宫(今广州农讲所)为中心,正北48里(华里)至花县界,正南35里至顺德县界,正东51.5里至增城县界,正西1.5里至南海县界,东北70.5里至从化县界,东南75里至东莞县界,西北2里及西南3.5里至南海县界。
1921年(民国10年)广州正式建市,捕属(广州市东半部)及河南街区划为市区。其后数年,近郊乡村相继划属广州市区。
1949年建国后,分数次将禺北、禺东(现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萝岗区)一带划入广州市区。
1959年,原属中山县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珠江农场划归番禺。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部分区域,东涌镇部分区域共544.12平方公里划归南沙区管辖。
现番禺区为海珠区以南,沙湾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积为786.15平方公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番禺历史名人。番禺文化发达,历代诗坛兴盛,著名诗人甚多。见于史籍最早的是张买,惜其诗作已失传。东汉杨孚,被认为是粤诗之始,著有《南裔异物志》,是粤人著的最早一本书。宋,有张镇孙。元末,有"南园五?quot;的赵介、黄哲、李德。明代中叶,有"南园后五子"的李时行。明末,有"南园十二子"的黎遂球|"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和著名诗僧曾起莘(法号函是,号天然)。清初,有"北田五子"的陶璜、"岭南四子"的吕坚。清末,有"粤东三子"、广东诗坛领袖张维屏。在这灿烂群星中,以屈大均的影响为最大,著述甚丰,有屈沱五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学者。张维屏的《三元里》、《三将军歌》等诗,歌颂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也批判了清廷的腐败无有,成为不朽的史诗。番禺词人也甚多,清代的沈世良、叶衍星、汪瑔,有"粤东三家"之誉。邑人有词集问世的达四十八位之多。

  番禺的丹青妙手代不乏人,明代的赵焞夫,王琅、李称、梁启运等均是当时画坛的著名人物。清代,邑人绘画日盛,汪后来、刘彬华、刘华东、陈璞、潘恕、许应马耒、叶英华、叶衍兰、仪克中、伍懿庄、梁于渭、姚懈雪、居巢、居廉等均是著名画家。现代岭南画派的创始者邑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对国画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提倡以反映现实,表现时代,指导人生为宗旨,主张兼收并容,反对定于一尊。他们的绘画和著述甚丰,很多作品被世界各国所珍藏,还创立画院,广招门人,传诸后学。岭南画派的弟子中,邑人著名画家有高剑僧、赵少昴、叶少秉、赵崇正、周一峰、伍佩荣、张坤仪、冯曼硕、叶永青、李野屋、李寿庵、孔宪明、吴云峰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是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关良,他的戏剧人物画,自成一派,德国出版了他的戏剧人物画册,编列为《世界美术》丛书,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邑人素重书法,诗人和画家中又多是书法家。清末探花商衍鎏,有《商衍鎏诗书画集》存世。叶恭绰、李天马、麦华三均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不仅留下了很多墨宝,且有不少著述存世。旅居海外和港穗的书画家周千秋、张韶石、谢熙、勒永华、勒微天、陈定中、高倬云、刘云、张采庵、潘景晴、李伟、李家培、谢锴、简锦星等均卓有成就。

  番禺是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创作了《赛龙夺锦》、《七星伴月》、《饿马摇铃》等近百首名曲。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他以磅礴的气势,雄浑的旋律,创作了我国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巨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五百多首歌曲,在抗战时期给予亿万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成为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光辉记录。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何芷,他创作的《全国总动员》、《大众歌手》等歌曲,高亢激越,振奋人心,在全国广为流行。自清末迄今,著名演员也颇多。清末,有时人称为鼓吹革命的志士?quot;优天影粤剧团"演员郑君可,控粤剧界一代宗师、著名"花旦王"千里驹。当代有全国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粤剧表演艺术家文觉非,曲艺歌唱家何丽芳、黄少梅,上海话剧演员李家耀等。还有全国著名话剧导演黄佐临,著名电影导演谢添等。广东著名导演谢添等。广东著名剧作家杨子静,他的代表作《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历演不衰,并多已拍成电影,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粤剧。全国著名作家、剧作家陈残云,不仅创作了《香飘四季》等长篇小说,还编写了电影剧本《羊城暗哨》,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一部反特故事片,深受群众欢迎。作家黄庆云、李小松作品甚多,获得得好评。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自编、自导、自播大型电视节?quot;看东方",蜚声全美,获得了"杰出妇女奖"、"杰出人才奖"和"大使奖"等殊荣。

  番禺历代著名学者很多,除上述不少既为官从政,或是诗人画家同时又是卓有成就的学者外,明代的王渐逵,清代的王隼、梁无枝、车腾芳、潘有为、李明彻、刘彬华、林柏桐、黄乔松、刘华东、冯询、黄子高、黄玉阶、陈澧、侯康、凌步芳、潘飞声、梁鼎芬、吴道鎔、丁仁长等均是著名的学者。唐宋以来,有进士315人,武进士23人,举人1668人,武举人273人。李明彻是早期研究西洋天文、数学及学绘西洋画的人,著有《圜天图说》三卷及《续编》二卷,并以新的绘图方法,为阮元编修的《广东通志》绘了舆地图六卷,是当时全国志书中最新式最科学的绘图。陈澧是清代全国著名学者,举凡天文、地理、数学、乐律、诗词、书法无不研习精究,著述甚丰。凌步芳受变法维新的影响,学习西方科学,著有《杜德美割圆捷术通义》、《微积初学解说》、《积分初学解说》等书。辛亥革命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邑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更多。何杰是地质学硕士,在北京大学创立我国第一个地质学系,是我国最早的地质学家和采矿工程师。彭加木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在酶、纤维状蛋白质、动植物病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研究员麦英豪,他编著的《广州汉墓》一书,为岭南地区汉代考古工作树立了标尺,为研究广州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新的论据,被编入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何炳林教授,参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第一个合成了粒子交换树脂。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为加快我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山大学教授李卓美、先后研制了七种高分子絮凝剂,参加了主编我国第一本《高他子化学》教科书,成绩卓著,被授?quot;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国成人教育家、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关世雄,倡议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并以北京为试点取得成功,为全国成人教育作出了贡献。著有《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浅论》和主编了《世界各国成人教学现状》等书。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叶恭绍,先后主编了《百科全书·少儿分册》、《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等书,是全国著名的少儿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还有著名工程学家、华南工学院教授罗明燏,著名林业科学家、教授、院长沈鹏飞,著名农业学家、研究员黄维芳,广东工学院落副县长院长、教授黎樵燊,中山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何绍甲,中山大学教育节玉森,中山医学院教授黄省三,华南工学院教授王孟钟,黄用梗,渝州大家教授陈君杰等。据不完全统计,旅穗的专家学者有一百多名,他们均卓有成就。1989年,在县内工作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176人。番禺旅居海外和港澳的学者也很多,美国圣地牙哥州立大家主讲教授周齐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教授李卓敏和屈志仁等,亦均在学术上富有成果。

  三

  邑人移居国外历史悠久,约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特别是清末红巾军失败后,大批起义人员遭到清廷追捕而被迫逃亡港澳及海外各地。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向有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

  新加坡著名侨领胡璇泽,其辟建的南生花园,成为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个名胜风景区。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注重保护华侨权益,又熟悉多国语言,清政府遂委任他为驻新加坡首任领事。旋又应俄国、日本的请求,兼任该两国驻新加坡领事,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家。

  清末,旅居秘鲁的曾汪源父子,在海南岛开发荒地种植橡胶树,开创了我国的橡胶业。美洲华侨张蔼蕴,日本华侨胡毅生、马来西亚华侨黄子炎、香港同胞史坚如、史憬然等,均追随孙中山革命。史坚如为早期牺牲之烈士,张蔼蕴后为孙中山总统府秘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来西亚华侨林玩、越南华侨梁大顺等,均回国参加革命。香港同胞冯广等亦回来从事革命活动。林玩任珠江纵队政治部机关党委书记,冯广任共青团两广省委书记,后皆英勇献身。

  解放后,全国人大常委、港澳知名人士何贤先生,为祖国和家乡四化建设不遗余力,贡献甚多,获得国人好评,深受邑人敬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匡扶家乡四化建设,荣获广州"荣誉市民"称号的,有邑人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添、吴有沅、张耀宗诸先生。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工商巨子,享有盛誉的爱国知名人士。他拥有公司六十多家,遍布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远东的经济强人。改革开放以来,他率先投资兴建广州白天鹅宾馆,为关心和支持全国教育事业心和体育事业,出资十亿港元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又捐资一亿港元给体育基金会。此外,在内地捐献投资的项目有60多个,总金额达七亿多港元。他对家乡建设尤为关心,成立了"霍英东家乡建设基金会",先生资助建设的有番禺宾馆、英东体育场、游泳池、人民医院念慈楼、番禺中学等。番禺地属水乡,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经济的一大障碍。霍氏亲作调查,研究方案,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又倡议和集资开发南沙和沙滘岛,使原来交通不便的番禺水乡,成为穗港澳往来的通途,有国地促进番禺经济的发展。霍氏对祖国和家乡贡献殊多,享有盛誉,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并荣获中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何添是香港金融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深受各界人士敬重,曾获"太平绅士"荣衔和英国女皇颁授的"OBE"勋衔,并获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何添、何贤昆仲对家乡贡献甚多,先后捐资修复莲花塔、捐建人民医院澄溪楼、碧秋楼和兴办岳溪农村文化中心,还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吴有沅是香港番禺工商联谊会会长,他热心家乡建设,捐资三百多万元在潭洲兴建医院、中学、小学、幼儿园、公路等,又为县中医院、市桥侨联中学捐钱赠物,为发展乡镇企业,办起潭洲针织厂,作出了贡献。张耀宗是香港富商,打?quot;四人帮"后,他首批组团回县观光,并倡议和率先捐资兴建番禺宾馆,又在石岗东村捐资三百多万元,兴建文化宫、小学、幼儿院、敬老院、茶楼、冰室、百货店等,还为村内的街巷铺设水泥路面,使该村面貌为之一新,成为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乡村。

  番禺历代人材辈出,留下了光辉的史迹。先辈前贤的这此业绩,激励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开拓光明的未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史册上添上新的篇章。
  上述人物一些历史希望能帮助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16
简单点跟你说吧.现在的番禺区不是番禺县.番禺县就是现在的广州老城区.番禺市是广州不用这个名字之后才改来用的.2000年纳入广州市成为一个区.例如香港人大部分祖籍会写广东番禺的人,指的是现在广州市的荔湾区越秀区.不是番禺区.番禺就是广州,番禺历史就是广州历史.但番禺区不是,番禺区基本没历史,就是一个渔村.

广州市番禺历史故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

广东番禺的历史由来
广州地区(不完全是现在的广州)历史旧称番禺,那是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人文历史
广州市番禺区的市桥街道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市桥这个名字源于古时的石桥,这座石桥曾位于现在的桥东路和东涌路交汇处,它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桥头设有桥坊,上面刻有“石桥市”三个字,其中的“市”字代表着集市的意思。桥坊两侧雕刻有石狮,见证着市桥昔日的风貌。据说,市桥的名称变迁...

番禺大夫山人文历史
番禺大夫山,这个名称背后蕴含着一段丰富的历史故事。据传,其得名源于山顶常被云雾缭绕,景色朦胧,故早期被称为“大乌岗”。然而,这座山的真实起源与一位历史人物紧密相连。陆贾,这位汉初的杰出思想家和政治家,因其卓越贡献,成为了大夫山名字的象征。据史书记载,陆贾是楚国人,以口才出众而闻名,...

历史人物故事?
道同,明朝洪武年间番禺知县,河间(今河北沧州)人,蒙古族后裔。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被举荐为太常寺赞礼郎,后出任番禺县令。道同以孝顺母亲著称,执法严明,治理番禺期间令治安变得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但此举却触怒权要之人,遭诬陷而被赐死。朱元璋召回朱亮祖,将其及其子朱暹处死,为道同平冤...

广州城址历史变迁
东汉末期,岭南已属吴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郡治迁到番禺,进而控制了岭南形势。步骘重修番禺旧城,并扩大赵佗城,后世称之为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为了加强对岭南的行政管理,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州与广州,广州...

只需三分钟,让你知道“羊城”
广州,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拥有古老的历史与飞速发展的现代风貌,让人心生向往。它的别称“羊城”,源于一个美丽而传奇的传说。广州的名称源自三国时代,那时广东、广西及越南部分地区为交州地盘。孙权在226年将交州一分为二,形成广州,首府在番禺。广州的“羊城”之名则源于一个动人传说:古时连年...

番禺大夫山的人文历史
大夫山的名字是如何来的呢?这里有一则历史故事。大夫山公园,据说因山顶经常云遮雾掩,山色朦胧而被称为“大乌岗”,后传说为纪念葬于该山的陆贾大夫而改名大夫山。 据有关史书记载:陆贾,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等。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汉高祖...

番禺市桥番禺市桥介绍
番禺市桥,历史悠久,早在乾隆《番禺县志》中就有记载,其早期曾有过建县的想法,设有城门,后来改为附属于郡。市桥的名称由来颇具故事,据传东城涌桥旁的闸门石匾刻有“石桥市”三字,后来由于读音变化,人们习惯读作“市桥”,这个名称沿用至今,尽管清末其乡村管理机构仍称“石桥公所”。清朝时期,...

番禺医院村庄由来
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村庄的成长。这个村庄的起源故事充满了迁移与融合的色彩,每一家姓氏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背景,共同构建了这个村庄的丰富文化。从最初的逄氏兄弟到后来的多元姓氏,石沟村的发展见证了人口流动和村庄社会结构的演变。今天的番禺医院村庄,或许就是这些历史痕迹和人文故事的延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