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魏晋隐士,便不期然间令人想到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清新雅适;想到竹林七贤于竹林之内畅谈玄学,饮酒赋诗的洒脱自在。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传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其倡导的是积极入世,讲求治国齐家平天下。但是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有阴必有阳,与入世相对的出世便应运而生了。所谓阴阳互根互用,互为因果,由阴可生阳,由阳可化阴,因此隐士文化的思想,便从儒道文化中汲取,逐渐成长,最后剥离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士文化。
那么隐士到底是什么的?顾名思义,隐士就是隐居的人。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选择出世隐居呢?
一、隐士文化产生的缘由
与儒道文化等主流文化所不同,隐士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是在儒道文化之后产生的。儒家虽然有积极入世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也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却仍然难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无奈。
《论语》中有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除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之外,道家的顺应自然,归于自然的思想对于出世也有积极的影响,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隐士文化思想开始产生。
再加上,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至清朝结束一直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其中的一个思想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部分臣子迫于朝堂之上的压力,无奈之下便不得不选择出世以避朝堂之纷扰。
隐士文化产生的具体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现存的有记载的文献我们可以的知,早在秦朝之前就已经有了,在秦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我们可见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对隐士文化的影响。
二、隐士文化在魏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虽然隐士及其思想早已有之,但是直到到了魏晋时代,隐士文化的思想方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魏晋时代亦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最多的一个时期,我将之称为隐士文化大繁荣时期。那么为什么隐士思想在这个时代能够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呢?
这与该时期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密不可分,比如说东晋郭文:
“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 每游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 服毕, 不娶,辞家游名山, 历华阴之崖, 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不饮酒食肉, 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体现了魏晋时期的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例子。除此之外,魏晋时代正是门阀士族形成并逐渐走向繁荣鼎盛的时期,于是门阀士族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两晋政治舞台上最重要也最牛逼的政治力量。
但是,虽然门阀制度发展到了它最鼎盛的时期,门阀士族在两晋政治舞台上最显赫的政治力量,但是魏晋时期并没有摆脱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因此使得魏晋时期的政治变得比其他时代更加的错综复杂。
门阀与庶族、门阀与门阀、皇权与门阀之间的斗争云波诡谲,这样更加增加了入世者的危险性,使入世者不仅为了名利,更是为了生存而在各种政治力量之中斡旋。因此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更加促进了入世者选择出世,由此,在东晋时期出现像陶渊明,葛洪这样的避世者也绝对不是偶然了。
最后,玄学的产生对推动魏晋时期隐士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魏晋时期,因为儒家文化固步自封,逐渐不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于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潮,那就是——玄学,玄学看似是与推崇道家,批判儒家,但实际上却是通过推崇道家而寻找到儒家的本真,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
玄学思想的流行对于魏晋的士人选择隐士生活、创造隐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隐士文化的思想及内涵
关于隐士文化的思想,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思想就是避世思想。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许多士人避世,便是找一处僻静雅致,远离喧嚣的地方,修菊种篱。那么为什么会有避世思想的产生呢?
其一,多数人是在自己仕途不顺的时候,产生避世思想,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子之一阮籍,又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诸如此类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在此便不再一一例举。
因为世道的黑暗,因为不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于是便对这个世道失去的信心,于是便只能奋而避世,他们有过不甘吗?或许是有过的,但是每当看到那青山绿水,看到院内开得正盛的那株菊花,转而又想到那风云变幻的朝堂,或许便更加离不开这一份闲雅舒适了。
其二,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仕途过于顺利,然而高处不胜寒,从而产生避世心理,人在高出,就总有人看你不顺眼,想要打压你,倘若功高震主,就连皇帝也想弄死你。
再者,隐士一般来说都有着高尚的品格,受人尊敬。东晋著名隐士谢安,他一直都避世拒绝朝廷的征辟,后来为了家族的利益而不得不出世,《世说新语》对此记载道: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
有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对于隐士是否能坚守隐节十分看重,而能够坚守隐节不为外界名利事物所诱惑的隐士,也是值得受人赞颂的。
参考文献:
[1]李红艳.从魏晋隐士看中国古代隐士文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01):6-14.
隐士文化是如何产生的?为何隐士文化会在魏晋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最后,玄学的产生对推动魏晋时期隐士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魏晋时期,因为儒家文化固步自封,逐渐不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于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潮,那就是——玄学,玄学看似是与推崇道家,批判儒家,但实际上却是通过推崇道家而寻找到儒家的本真,从而实现两者的...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魏晋隐士为何会有这种情节?
大多数隐士其实并未真正的出世,依旧惦记着尘世俗事,隐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出世,这可惜当前时机未到,又或者个人修行不够,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来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在蛰伏,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能人志士都是来自于山林之中,出身不详但是深受所以赴的统治者倚重与信赖,这也是当时隐士的普遍心理。待时之...
魏晋时期为什么有那么多隐士?
魏晋南北朝隐逸思想的流行与这一时期的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佛教。佛教强调断绝尘世的杂念与妄想,并且,我们都熟悉的是佛教的弟子们都隐居山林,在思想和行为上,这些都与隐士有很多相似之处,加之当时的名士和名僧之间往来频繁,所以佛教思想很容易推动隐逸思潮的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历史上的名士都是隐士,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隐逸之风之所以盛行,归根结底还是政治矛盾 激化的原因。魏晋时期政局极不稳定,战乱导致生灵涂炭,士人的性命更是朝不保夕。这个战马嘶鸣的时代,也是名士仕与隐矛盾冲突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时期。大一统王朝一去不 复返,生长于战乱年代的魏晋文人将何去何从?魏晋风流们又能在怎样的境界与状态 之...
古典诗词中的隐士独特文化出现的原因
一、政治动荡和社会压力 古代中国政治动荡不安是隐士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历经战乱和权力斗争的时代,人们对政治的失望和对社会现实的厌倦促使他们寻找一个可以避世静心的方式。隐士文化给了人们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境地,提供了转移焦点和寻找内心平静的机会。二、价值观念的变迁 古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隐士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影响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他们与皇权及社会各界联系的广泛性。可以说,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士人这特殊群体相结合的产物,他们以隐逸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皇权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作用的实现。“隐士”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隐逸传序》:...
魏晋的名士,为何大多都是隐士?
这种情况下,魏晋的名士虽然学者儒家的学说,却不可能有着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但这个时期又给了他们太多见识仕途文化的机会,因此也没有老子无为的隐世观念,他们是介于出世和入世之前的一群人,做的是一种中庸之举。这种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身在山林却心在朝野,三国时期的名士大多都是这种人,诸葛亮...
隐士隐士文化
这种魏晋风尚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隐逸文化”的发展上。六朝时期,隐士数量之多,堪称历代之最,这一现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除了名士遁迹山林的直接表现外,“隐逸诗”的出现也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由衷的赞美和吟咏。这些诗歌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也体现了诗人对...
隐士隐士文化
文章指出,中国隐士文化的发达与社会思想及现实紧密相关。如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逃避现实,追求隐逸生活,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隐逸文化"不仅赋予魏晋文化独特色彩,也影响了整个六朝的精神生活。文章列举了陶渊明等人的诗句,展示了"隐逸诗"和山水诗作为隐士文化的深化表现,体现了隐士在山林中寻找内心平静和超脱...
评古典中国的隐士文化
忘怀得失,砥砺风俗,激扬正气,对社会风气的涵养也有所助益。历代统治者会为他们立传,以示尊重。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学习。隐士们那种淡泊名利、宠辱偕忘的生活态度,以及忧国忧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