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陈宫为什么不杀曹操?

如题所述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所描写的那个英雄辈出,谋臣如云,猛将陈宫凭什么在亿万读者心目中占有一席地位?读罢《演义》有关他的全部描写,人们印象最深的主要有这样三点:其一,他深明大义。这首先表现于有名的“捉放曹”故事。曹操谋刺董卓不成,仓皇逃归故乡。董卓闻之大怒,马上悬出重赏:“拿住者千金赏,封万户侯。”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被中牟县的把关者抓住了。身为县令的陈宫,一眼就认出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原为董卓所看重,其谋刺董卓必有蹊跷,便悄悄把曹操引到后院盘问。当曹操慷慨激昂地宣称谋刺董卓是“欲与国家除害”,回家乡则要“发矫诏于四海,使天下诸侯共兴兵诛董卓”时,他不禁肃然起敬,马上“亲释其缚,扶之上座,酌酒再拜曰:‘公乃天下忠义之士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向董卓邀功请赏的机会,抛弃了县令职务,连夜与曹操一起出走。此时的陈宫,无疑是决心追随曹操“为国家除害”的。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陈宫对曹操的看法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是在他与曹操投宿吕伯奢家之后。开始,曹操由于疑心病重,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八口,陈宫还只是叹息:“孟德心多,误杀好人!”后来,在他们逃离途中,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有意杀死了吕伯奢本人,陈宫便严厉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栗,自然也使陈宫从报国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许多。此时,曹操在陈宫心目中一度留下的“忠义之士”的印象已经烟消云散,摆在面前的乃是一副狰狞的面孔,陈宫马上判定他乃是“狼心狗行之徒”!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陈宫恨不得一剑杀死曹操,但又转念一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之。”于是,他扔下曹操,径自走了(卷一,《曹操起兵伐董卓》则)。从此,陈宫与曹操一刀两断,并在道义上毫不含糊地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
这个情节,一波三折,不但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而且使陈宫一开始就表现出关心国家,善恶分明的正直品格。
其二,他颇有智谋。自从投奔吕布以后,他成了吕布的主要谋士,为吕布出过不少好主意。例如,当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城外首次交锋,打败曹军之后,他及时提醒吕布:“西寨是个紧要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吕布不以为然地说:“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他马上强调:“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其不备。”果然,当天夜里曹操就亲自领军来“攻其不备”了。幸亏吕布听了陈宫的话,及时援救西寨,才又一次打败了曹军(卷三,《吕温侯濮阳大战》则)。不过,更精彩的还是“火烧濮阳”。这一次,他建议吕布让城中富户田氏写诈降书,伪称半夜献城,诱使曹操亲自率兵入城。结果,曹军遇到的是“四门烈火降天而起”,被烧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曹操本人“髭须发尽都烧毁”,差一点当了俘虏,真是狼狈不堪(卷三,《陶恭祖三让徐州》则)!后来,张松当面讥刺曹操时,把“濮阳敌吕布之时”与“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将,割髯弃袍于潼关”相提并论,视为曹操一生的几大耻辱之一,可见陈宫此计给人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其三,他宁死不屈。——吕布困守下邳,陈宫建议他引军出屯于城外,与城内守军形成掎角之势。吕布当面称赞:“公言极善。”但回到家里,听了妻子严氏说:“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便马上把陈宫之计置诸脑后(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
用不着再举例了。陈宫是不幸的,他的计策十之八九是白费心血,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悲哀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31
却说陈宫见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
可是后来陈宫却放弃了杀害曹操,这是何故?书上说:陈宫忽而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这话不通,既然曹操是跟董卓一样的人物,杀了曹操就等于为民除害,可见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原因:
其一,陈宫自己胆怯,自己是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是个有本事的人,而陈宫是个文弱的书生,即便是曹操睡了,可是陈宫还是有所胆怯。
其二,杀吕伯奢全家陈宫本人也有责任,本来刚开始就是二人一起动手,一旦杀死了曹操,陈宫有言莫辩,天下人肯定以为曹操和吕伯奢是世交,不会怀疑曹操的所为,倒有可能对陈宫指手画脚。
其三,曹操是天下的英雄,地球人都知道,曾经表演了一场刺杀董卓的好戏,而你陈宫却在关键的时候把曹操杀了,无形之中变成了人民的公敌。必将受到天下人的唾弃。
其四,曹操既有心杀贼,除掉董卓,可见其心和董卓不一样,留下曹操有用之躯,正好为国除害。若如此,自己的良心也会少安。
其五,曹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京城里的王允等人,京城之外的人,一旦知道曹操被人所杀,一定会为曹操报仇,到时候曹操一死,陈宫将无法自圆其说。
因此,陈宫之所以不杀曹操,是因为:
其一,不敢杀,杀了曹操,就将成为全天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绝对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面,成为十恶不赦的人物。
其二,不能杀。曹操武艺高强,没有这个本事,是不敢也如张让府,行刺张让;没有这个本事,也不敢领衔前去刺杀董卓。
其三,杀不死,如果自己杀不了曹操,反被曹操所害,自己想伸展一下自己的抱负将化为泡影,因此陈宫为了自保,而远遁他乡,但是从此对曹操恨之入骨。

...陈宫本来想杀曹操的。后面为什么陈宫不杀曹操不辞而别?
陈宫之所以不杀曹操,是因为当初曹操刺杀董卓的义举,并一路跟随,不想曹操如此奸诈,如杀之,又恐不义,故不辞而别,弃曹而去。

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 陈宫离开曹操的始末
其实不然,陈宫离去有3个真正原因,第一,二人同寝,曹操手持宝剑,对其不够信任,日后即使成事,也不会重用陈宫。第二、陈宫救过曹操的命,曹操素来不喜欢欠他人的情,更别说这个救命恩人天天跟在自己身边了,可以参见曹操的其他救命恩人,都下了黄泉。第三、曹操何等英雄,不是陈宫能够驾驭得了的,曹...

既然吕布已经败亡了,陈宫为何却宁死也不投降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不接受曹操的劝降,是因为他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认为曹操是一个狠心不仁之徒,这种人不应该成为天下之主。因此陈宫选择辅佐吕布,认为吕布至少比曹操要强,不像曹操那样诡诈奸险。书中陈宫对曹操的印象,主要来自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感观。他认为曹操既然错杀了吕伯奢的...

《三国演义》中,陈宫原本可以杀了曹操却为什么不杀?是什么原因呢?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陈宫是个有道德感的人。在中牟县时,本来是他看到曹操有拯救天下的大志向,这才抓住曹操又给放了,陈宫还答应跟随曹操做些大事儿,两人便有了主从的名义。那么杀曹操就是不义之举,因此他不愿意这样做,便丢下曹操自己走了。其实,历史上捉放曹的整件事情,已经被演义大大篡改,...

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
陈宫当时觉得他们走了就可以了,没必要杀人,曹操横了他一眼,陈宫大惊,不敢再多言,想起了他们二人睡觉的时候,曹操依然拿着宝剑,汗如雨下,再不看曹操一眼了。曹操和陈宫杀完人,发现一头猪,和设宴的材料准备,心中愧疚,就远远地遁去了。路上遇到老汉吕伯奢声称买酒归来,当下看见二人,吕伯...

陈宫为什么坚持要死
陈宫坚持要死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陈宫不相信曹操真的能饶他一命,认为曹操是在做样子给别人看。另一个原因则是陈宫是一个名士,不愿意被迫投降之后被后人耻笑。在历史上,陈宫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曾经在曹操的账下,但是陈宫后面出卖了曹操,而是选择了吕布。很多人都不理解陈宫为什么不选择足智多...

三国的陈宫为什么不杀曹操?
”后来,在他们逃离途中,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有意杀死了吕伯奢本人,陈宫便严厉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栗,自然也使陈宫从报国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许多。此时,曹操在陈宫心目中一度留...

陈宫为什么不杀曹操呢?
因为陈宫不久前才救了曹操,虽然现在认识到曹操的本性,但觉得如果自己先救后杀那自己的行为就没有意义了

三国里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
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又在半路杀了打酒回来,并极力挽留他的吕伯奢。陈宫大惊,并责问曹操原由,曹操回答:"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听后认为曹操是个枭雄,半夜举剑想杀了曹操,但最终不忍没有动手,翻身上马离开了曹操。

陈宫为何宁死不降曹操?陈宫离开曹操的原因
第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陈宫离开曹操的原因,都是因为曹操随便杀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正是因为瞧不上曹操的人品,所以陈宫离开了曹操,投奔吕布。当年曹操为报陶谦杀父之仇,血洗徐州,“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