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如题所述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4、 匹夫不可夺志 匹夫: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 轻裘肥马 裘:皮袄.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26、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27、 杀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语本《论语·卫灵公》“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牺牲生命,以维护正义生命.
28、 善贾而沽 贾:同“价”.等好的价出卖.《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也用来比喻怀才未遇,等待有赏识他的人才肯效劳出力,或得到高职位才出来做官.
29、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0、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随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后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锄草的老大爷.子路问他说:“子见夫子乎?”那老大爷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31、 驷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驷马也追不及.指说话应当慎重.《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2、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33、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指文和质配合得很好.形容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迫.《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5、 循序渐进 循:依照,沿着.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渐进耳.”
36、 循循善诱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后来泛用以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正确.《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这里指正经事情.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 以直报怨 直:正直.以公道来对待自己怨恨的人.《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1、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论语·卫灵公》:“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1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第2个回答  2020-11-01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如下:不耻下问、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言不及义、仁人志士、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惠而不费、家喻户晓、见义勇为、举一反三、理屈词穷、内省不疚、能近取譬。出自论语中的...

出自《论语》的成语
1.温故知新 出自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知之为知之 出自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见贤思齐 出自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择善而从 出自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死而...

出自《论语》的成语
1.温故知新 出自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知之为知之 出自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 见贤思齐 出自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择善而从 出自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死而...

《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逝者如斯 5、不舍昼夜 6、三人行,必有我师 7、择善而从 8、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中其他成语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不耻下问、克己复礼、温故知新、闻过则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等。《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历代相关作可谓汗牛...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心所欲: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于师。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义勇为: 见义不为,无勇也。举一反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理屈词穷: 是故恶...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不耻下问、随心所欲、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三省吾身、不亦乐乎。1、不耻下问:读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

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

论语中的成语和出处
1、哀而不伤;出自:《论语.八佾》:“子日:《关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不亦乐乎;出自: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北辰星拱;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子日: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语孟子中的成语
犯上作乱、巧言令色、言而有信、三十而立、既往不咎、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文质彬彬、敬而远之、举一反三、暴虎冯河、乐在其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