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是中国对古典文学的认识,不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谢谢!!

  中国近代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但在其过程中,中国的古典文学,也没有完全的遭到排斥,在学校教材中,还是在学习古典文学,但已经退出了社会主流。

  文言和白话是历史的概念,各时代的文和白是不一样的。文是写的,白是口头的。每个时代的文和白是相对而言的。此外白话文学不是从五四开始的。诗经的“风” 就是白话。宋元以后,白话文学开始兴盛,宋话本小说,元曲,元杂剧更加白话化,明清演义体也用白话。
  强调五四时期白语文学的功劳是强调五四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白话化。结果带来文体的变化:传统诗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后“四大文体”: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对西方新思想的输入和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很自然的转到对作为传统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并寻求新的语言和文学的工具——白话,于是,就发生了文学革命。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的倡导,几乎与新文化启蒙运动同时。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
  胡适此文功绩有三:
  a、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
  b、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并非只是形式不涉及内容。
  C、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 所谓文学“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高举文学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①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②把“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斥为“十八妖魔”。③旧文学种种弊端与国民性互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会,必须革新文学。
  胡,陈的文章在当时被文学青年奉为“圣经”。
  新青年撰稿人一致响应胡陈的号召,其中钱玄同和刘半农最为积极热情。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散文,音韵,主张使用形式标点,文章分段。
  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势在必行,力主文言一致。后来,他又提出将右行直下的书写格式改为左行横迤。并倡议《新青年》作者自己首先用白话写文章。
  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为代表的“文选派”,对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顶礼膜拜,悉力模仿,被他斥为“选学妖孽”。北大另一教授林纾崇拜清朝桐城派,主张师承,被他斥为“桐城谬种”。
  局限:新文学主张缺乏系统细致,创作少。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到今日,全国已没人会真正的古文朗诵了。1949年后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1
经典的古典名著语调押韵,容易背诵,但是要让小学生完全理解就不容易了。
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背诵,但是背诵之后,你还是要让他知道意思的,理解不了也要背。因为总有一天他会知道意思的,这种心理影响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学国学不是看短期效应,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是对人生有好处的。
关键的是,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教材。在小学阶段,培养兴趣、养成看古典名著的习惯比别的都重要多了。
我之前给孩子买的论语,但后来我发现论语很难,高中生都未必能读懂。孩子不爱读,说看不懂。后来买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他就能看下去。
其实,小学生还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书籍,古文国学也是一样的,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琅琅上口,里面包含很多学问的,也很有趣。
但是我觉得最好是买一套包含万千又适合孩子读下去的,比如刚才说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就很好,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还有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加强记忆,孩子也真的喜欢看。
第2个回答  2010-06-04
中国对古典文学有一定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人们都受外来思想的侵入。变化很深刻
第3个回答  2010-06-03
得多无聊才来研究这个话题。玩文字有什么意思。
真正的文人,应该关系的是社会民生!!!
所有风花雪月的创作能力,仅仅说明在情感上不稳健,很冲动。
第4个回答  2010-06-04
要我说 就八个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谈谈中国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中国近代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但在其过程中,中国的古典文学,也没有完全的遭到排斥,在学校教材中,还是在学习古典文学,但已经退出了社会主流。文言和白话是历史的概念,各时代的文和白是不一样的。文是写的,白是口头的。每个时代的文和白是相对而言的。此外白话文学不...

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无论文体如何,无论产生于怎样的社会背景,它们都要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一个时代的鉴定,更是一种人文领域的探索,一次真实的人类变迁记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大的角度来讲,我们所接触的所有古代文学作品都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可以帮助...

什么是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简单的说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比较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有帮助的文学作品。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延续至今的国家,因此,流传下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官方的历史文献,有历代文人的作品,有民间创作流传的作品;这些古代大量的文学作品有正史记载的,也有许多野史记载的,而且...

对古典文学的认识。。。800字左右。。。
从纯文学的角度讲,古典文学是极具理想倾向的。譬如你摊开唐风宋雅,饮一觞诗酒,调一盏词羹,你是否感到一个夐绝古今的精神宇宙,宛若国画留白般无限延展。繁芜莫测的渊薮变得清淳明晰,失落无欢的情愫又化作缱绻忘我。而这份欲觅无踪的潜移默化竟在泛黄旧纸上俯拾即是。我尊重其作品古典化而独具理...

中国古典文学简述
辉煌壮丽的画卷。中国古典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深深扎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为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古典文学又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互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加深远,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为世人所瞩目。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文字、感悟、理解、以及诗词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多民间的东西失去了其存在的自由,如果已经存在,则往往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由存在的,真正的民间文学被挤到了边缘地带,甚至被挤出文学殿堂。但是我们在进行古代文学研究的时候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文学是平等的,它在研究领域应该被研究者同等关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就表现...

名人评价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

中国古典文学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
1、传承文化、记录历史: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状况,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例如,《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

你是怎么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呢?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从广义的史料学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研究其产生时期历史的史料,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大量地、反复地研究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对《诗经》、诸子、汉赋、汉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分别进行探讨与论述,井以唐诗为例分析文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