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节俭的名人秩事

如题所述

 人物轶事

 张俭注重节俭,他只穿粗丝织成的绢帛,每餐只食一菜,按月发的俸禄有节余的,便拿来接济亲朋旧友。一次正当冬天,在辽兴宗歇息之便殿奏报事务,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暗里派近侍用火夹穿个洞做上记号,每次见到他都没有换下来。辽兴宗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微言讽喻辽兴宗。辽兴宗怜悯他清贫,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三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俭 (辽朝大臣) 

张俭(962~1053),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辽朝大臣,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一,调任云州幕官。节度使推荐给辽圣宗,历任枢密使、节度使、左丞相等要职,并受遗诏辅立辽兴宗,兴宗即位之后,加太师、中书令、尚父,先后受封为韩王、陈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人物生平

  知遇圣宗

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丁父忧,去职归乡,服丧三年,复出,任礼部郎中。知制诰。直枢密院。加赐金紫。柱国。特封开国男。食赋三百室。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十二月,已经担任太常少卿的张俭作为副使,随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出使北宋,开泰元年(1012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开泰二年(1013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开泰三年(1014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开泰四年(1015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开泰五年(1016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开泰七年(1017年)冬,加政事令。

太平元年(1021年),张俭以左丞相之秩。长中书令,进封鲁国公。增加邑户。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

太平五年(1025年)春,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赐佐时全节功臣,夏六月。改任彰国军节度使。冬十二月又改任大同军节度使。

太平六年(1026年)春三月,入京任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辽圣宗信任倚重于他,参知政事吴叔达与张俭不合,辽圣宗发怒,出贬吴叔达为康州刺史。

辅佐兴宗

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景福元年(1031年)夏六月,辽兴宗册命张俭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

重熙元年(1032年)冬十一月,张俭进位为太师。增实赋五百室。

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因年老致仕,辽兴宗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增食赋七千室,改赐贞亮私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亲自考试进士,这些事情都是张俭一手打点。张俭进见时,辽兴宗不直呼其名,并且赐诗加以褒奖称美。张俭有五个弟弟,辽兴宗想一并赐给他们进士及第出身,张俭坚决推辞。

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将张俭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并封张俭为韩王。

 阻止战争

辽兴宗即位之后,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连战连败,辽兴宗决定趁机图谋北宋的关南十县之地,准备亲征宋朝。在正式决定出兵之前,辽兴宗到张俭家中征求他的意见,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吏先前往张俭家准备膳食,张俭推辞,让他们走了;他自己进献葵羹汤饭,辽兴宗吃得很美。然后便问他以对策,张俭极言陈说战事利害,并且说:“只需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了,何必劳驾皇上远征?”辽兴宗听了很高兴,就作罢了。又亲临其家中赐宴,把自己用过的器物珍玩都送给了张俭。

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史称重熙增币。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张俭为陈王。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0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17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8、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 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 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