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试述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马克思指出,—个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发展为基础的。因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理解,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这说明,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又都是以本国过去的发展为基础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就是这样的产物。党的十七大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把它科学地界定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从科学形态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围绕这个主题,谈几点初步认识。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重大论断,解决了我国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上,明确了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解决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性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上,提出了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大论断,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认识,反映了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认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相关的现实依据、理论基础、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划时代的理论体系都是适应于一定时代条件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有其客观的时代条件、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的大变动大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和发展于本世纪。这前后30年的时间,是整个世界发生大变动大调整的时期,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趋势加速发展,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时代主题和时代变革相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浪潮,其遍布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改革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在这一改革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种种新情况新变化,社会主义则发生了严重挫折。面对如此深刻巨大的变化与挑战,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思想上必须有新的解放,实践上必须有新的创造,理论上必须有新的发展。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和发展,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我们党为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迎接世界改革新浪潮、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新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世界发展变化、时代深刻变革,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创造的产物。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改革开放,这是立足中国国情所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巨大解放,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了新的伟大进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是中国人民进行的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也必然是科学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这场历史变革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党始终站在实践的前面,敏锐地发现、热心地支持、悉心地维护、及时地引导人民群众创造新事物、新成就和新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刻总结、科学概括,从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宝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而又与时俱进,完全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是这一实践所具有的开创性、丰富性、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等鲜明特性的能动的反映、科学的体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在同一主题下,这些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代条件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这些理论成果在同一主题下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价值,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只有既深刻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又深刻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主要表现在: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基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大论断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把人民利益作为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标准;等等。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适应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发展趋势,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引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这一理论绝不封闭自己、凝固自己,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开放中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样一种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实践规律、满足人民需要、不断发展前进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因时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这种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时代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牢牢把握时代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第二、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结晶。从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始终把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到始终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21世纪的新的社会实践,充分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再到始终适应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新变化,深入探索和科学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规律等等,都无不深刻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性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源泉,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牢牢把握实践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
  第三、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它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又积极吸纳世界文明成果;既不断总结国内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又积极借鉴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注重采纳思想理论界的研究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但是这一理论体系没有终结,也不会停滞。“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牢牢把握开放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提。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
  任何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其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逐步展开的。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时代课题作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回答,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此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实践、新的经验更为深入地进行理论思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方面所表现的缺点,概而言之主要有两点:第一,过分依赖国家权力的集中并以此来管理一切、支配一切;第二,对资本主义采取了完全否定并与之根本敌对的态度,没有吸取其有益的文明成果。这种模式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但在相当长时期里通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的各社会主义国家,被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正统”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基本廓清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迷雾,为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生机蓬勃、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和业已建立并发展了几十年的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垮台。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政治剧变?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得起长期执政的考验,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正是在这样现实的大背景之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非常突出地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创造性地回答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了原有的主题。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站在新世纪、现阶段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又要求我们必须对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进行新的理论探索。适应实践的要求和人民的呼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原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拓展到了更宽广的领域,提升到了更高远的境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回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对这三大主题进行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科学探索。而且,三大主题不是平行的、彼此分离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由于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均为社会主义建设大范畴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三大主题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均是为它服务的。三大主题既在时序上相继展开,又在结构上耦合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轴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和基本结构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作为第一次飞跃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一样,既具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原则和鲜明中国特色的活的灵魂,又具有科学严谨、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结构。
  1、活的灵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一以贯之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最重要的“活的灵魂”。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推进,无不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正是依靠了解放思想这个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突破陈规,不断地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解放思想这个活的灵魂,就从思想方法上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联系,把握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奥秘之所在。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强调的“与时俱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其主要体现,就是进一步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内涵的时代性,所注重的规律性,所要求的创造性,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更宽广、更恒久的应用前景。
  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还必须确立应有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追求是什么呢?就是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的“以人为本”。这意味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有机统一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之中。
  2、基本结构:三个科学体系的有机整合
  在迄今为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别有着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对这三个科学体系有机地进行整合,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必然选择。
  按照邓小平理论的思维逻辑,在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要从理论上、路线上、战略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为基础,融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的理论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是个什么样子呢?概而言之就是:围绕“三大主题”,坚持“活的灵魂”,按照三个大的层次逐步展开——
  第一个层次是“基石理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是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方面、各层次的理论观点,均建立于这个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党的十七大之所以特别要“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在这里。
  第二个层次是“支柱理论”,主要包括四大支柱: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科学阐释;二是改革开放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的科学揭示;三是科学发展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科学抉择;四是执政党建设论,这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基本途径的科学阐释。这四大支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题”作出了基本的科学回答,支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架。
  第三个层次是“分支理论”,主要包括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道路和目标进行阐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对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道路和目标进行阐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道路和目标进行阐释的社会主义文化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及社会建设目标、道路进行阐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政治保证进行阐释的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实践成效进行检验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对确保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进行阐释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论,对实现祖国统一基本途径进行阐释的“一国两制”论,对时代主题和中国对外关系进行阐释的和平发展论,对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主体作用进行阐释的依靠力量论,等等。这些分支理论,对支柱理论直接、间接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作出了全面、深入且比较具体的科学阐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更加符合社会实践的客观需求。
  上述三个层次辩证联系、耦合交织,共同构筑起了有机统一、科学严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应用,是理论体系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不属于理论体系的自身范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试述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悉心地维护、及时地引导人民群众创造新事物、新成就和新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刻总结、科学概括,从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要求,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上来。要坚持用中国特色...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本质与体系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人心。用科学理论的旗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党从一诞生,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这...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自然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地位。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理论指南 当今世界...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
(一)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主要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

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具有一脉相承性。这种一脉相承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它们在理论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其二,在理论品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