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

如题所述

1、战国时,赵国有一员大将赵奢,通晓兵法,英勇善战,很受赵惠文王器重,被封为马服君,名位与廉颇、蔺相如并列,在诸侯国之间也颇有名气。
2、子承父业,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喜欢兵书,熟记兵法,能背诵如流,对答如流,连他老子赵奢有时也辩不过他。日子长了,赵括便目中无人,自以为天下再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所以不时在长者面前卖弄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华。母亲见儿子如此聪明,不免暗暗自喜,庆幸将门后继有人。其父赵奢却不这么看,他说:“用兵是极危险的事,关系到国家和将士们的生死存亡,哪能像他说的那么容易,他那是纸上谈兵,在实战中是没用的,是要吃大亏的。日后,如果赵王让他领兵打仗,赵军将必败无疑。”知子莫如其父,赵奢这一预言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中完全应验了。
3、长平之战,起初是赵将廉颇对秦将王龁。王龁千里作战,急于求成,想速战速决。廉颇则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想以逸待劳,寻找战机,打败秦军。王龁三番五次地向赵军挑战,赵军有个老主意,说什么也不应战。就这样,秦军欲战不成,欲罢不能,两下里相持了四个多月。王龁想不出进攻的法子,只得派人回国禀报秦昭襄王,说:“廉颇老谋深算,坚守城池,不肯交战,可怎么办呐,如果这样长期下去,我们的粮草接济不上,到那时兵饥粮断,士气低落,就非打败仗不可了!”秦昭襄王听了,请应侯范睢想办法。范睢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想办法叫赵国易帅,把廉颇调回去。”襄王问:“这哪儿办得到呢?”范睢说:“有办法,让我试试看!”
4、范睢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办法就是花重金贿赂赵国见利忘义的臣下,给廉颇造怯战舆论,蛊惑赵孝成王。范睢的办法真灵,没有过了多少时日,赵孝成王的左右就纷纷议论开了,说:“廉颇太老了,太怯阵了,哪儿还敢同王龁交锋对阵呢?要是叫那年轻气盛的赵括去,王龁带的那点儿兵马,早就给打退了,上党失地也早就收复回来了!”赵孝成王听了这种议论,也不假思索,就派人到前线催廉颇早点同秦国人交战。廉颇熟知兵法,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不动声地守住阵地,不去出击。这下子可气坏了赵孝成王。成王恼羞大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派人去叫赵括。赵括来面见赵孝成王,成王问:“让你挂帅能不能战胜秦军,把秦军赶出上党?”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考虑,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碰上我,不是我说大话,那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打它个稀里哗啦,溃不成军。”赵孝成王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就拜他为大将,到长平去接替廉颇。
5、赵括回到府上告知母亲,母亲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孝成王不要给儿子委以重任,让他去前线替代廉老将军。赵孝成王不知其中奥秘,就把赵老太召来想问个明白。赵老太见了赵孝成王说:“他父亲赵奢临终遗言,再三交代过,打仗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将士的危亡,紧小心慢小心还难保不出差错。赵括小儿,年少气盛,把打仗当做儿戏,一谈起兵法来,就眼无四海,目空一切,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今日大王委任他为大将的话,我们全家老少遭了灾祸还是其次,怕的是连国家都要断送在他手里。就为这个,我请求大王千万别委他以大将,让他到长平前线去。”赵孝成王听后没有引起重视,淡淡地说了句:“你不必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接过说:“那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请别连累我们家大小!”赵孝成王答应了她,就叫赵括又带了二十万兵马去了长平关前线。
6、赵括于公元前260年到了长平关,与廉颇办了交接手续,便拥有了四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真是不可一世。他下了一道战斗命令“要是秦国来挑战,就擂鼓出击,迎头痛击。要是秦兵败了,就穷追不舍,杀他个片甲不留!”将士们对他这道命令有疑义,提出廉老将军有令:“以坚守阵地,方能保万无一失!”赵括不听劝阻,说:“他人老了,懂得什么?”赵括就这样一意孤行,连吃败仗,陷入了秦军重重包围。他心里害怕白起,却偏遇上了白起。结果,只在阵地上坚守了四十六天,就被秦军战死了,他带的四十万大军,秦军只放回240人,其余全部被白起坑杀在长平。果真是:纸上谈兵,误国害民,遗祸无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就这样一意孤行,连吃败仗,陷入了秦军重重包围。他心里害怕白起,却偏遇上了白起。结果,只在阵地上坚守了四十六天,就被秦军战死了,他带的四十万大军,秦军只放回240人,其余全部被白起坑杀在长平。果真是:纸上谈兵,误国害民,遗祸无穷。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这段历史后来产生了成语&...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

成语纸上谈兵的解释及典故
16、缺乏实地考察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17、事情在筹备阶段难免纸上谈兵,但接下来得要实干了。18、加拿大人不希望纸上谈兵或对美国的失误指手划脚。19、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20、眼前环境不允许我们有所动作,所以再好的建议也只是纸上谈兵。21、对于我们的学心计划不...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公元前262年,秦国...

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 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了解其典故
方法\/步骤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

纸上谈兵的故事典故
纸上谈兵的故事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典故介绍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

纸上谈兵的典故
最终任命他为大将取代廉颇。赵括自信满满,但其实只懂兵书理论,缺乏实战应对。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曾劝阻,但赵王一意孤行。公元前260年,赵括接任,他废除廉颇的军规,导致秦军设伏,赵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重围。白起指挥秦军大败赵括,四十万赵军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中全军覆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