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食

要传统的,有历史故事,还要做法,味道、外形,用什么原料制作的,怎么吃、吃的时候注意什么等,要俱全,急急急~~

  云南过桥米线目录[隐藏]

  简介
  历史过桥米线的做法
  过桥米线的吃法简介
  历史 过桥米线的做法
  过桥米线的吃法

  [编辑本段]简介
  米线是云南的地方小吃,那里的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品,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吃法独特,独具风味而闻名中外。
  [编辑本段]历史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滇南蒙自县,1920年,昆明市建立了第一家过桥米线馆“仁和园”。传说有一秀才在蒙自南湖的湖心小岛念书,秀才妻每日都要通过石砌的小桥给夫送饭。一日,妻子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装入罐中,正准备送饭送给丈夫,由于有要事未能按时送去。当她办完事后,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汤面,起到了隔热作用。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桥,送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往热鸡汤里浸泡后,随即捞出放入碗里,秀才吃了十分满意。此事被传为美谈,人们为了赞誉这位贤能的妻子,便将这种食品取名“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过桥米线的做法
  所属菜系:云南菜 原材料有:鸡脯肉 、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净鸡块各20克 ,水发豆皮、白菜心、豌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线200克。 制作方法: 1.把肉料分别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凉装盘; 2.其余各料另锅焯水,漂凉后切段装盘; 3.香菜、葱切碎,和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 4.鸡油烧热装入碗中,倒入烫过的米线的清汤,加调料上桌; 5.食时先将肉片烫至白色,下绿菜稍烫,再下米线,撒少许葱花、香菜即成 。
  [编辑本段]过桥米线的吃法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8
中国传统美食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重要习俗。汤圆,又名元宵、“圆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中国从宋代就有吃元宵记载,当时把元宵叫做“圆子”、“浮圆子”等等。

在中国人看来,元宵是一种美满、团圆的象征。吃元宵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人们对汤圆的喜爱和我们自身文化的历史渊源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亲情、伦理的民族。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至今,这种文化特质一直根植在我们的思想里,成为我们伦理道理的一部分。这一点在我们的节日文化中体现最为突出,无论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八月十五赏月团圆之日,还是辞旧迎新的正月十五新年到来之时,我们心里期望的永远是家人的团圆,生活的美满。伴随着这种期盼,我们的节日饮食文化突显了“团圆”的意念,如象征团圆的月饼、象征美满的元宵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传统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的元宵已经不是只能在正月十五才能品尝到的美味了,我们可以方便的在超市买到各式不同风味的元宵,大饱口福。人们在品味汤圆时,若了解一点有关汤圆的趣闻,则更添韵味。

汤圆传说

春秋末期,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舟人捞起,色白而微黄,剖之其瓤红如胭脂,味道甜美,左右大臣无人识之,昭王遣人问孔子,孔子曰:“此物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这天为元月望(即正月十五),以后每逢这天,昭王都要命人用面仿制此果,而以山楂做成胭脂红的馅料煮熟之后,逐渐演变成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相传,唐太宗为犒劳大将郭子仪,下旨御厨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应宴。御厨们灵机一动,创制出一道香糯柔软的白圆团子,献给皇上。唐太宗品尝后,赞不绝口并将其定名“唐圆”,象征唐朝一统天下。因唐圆是在元宵夜时吃的,民间遂称之为元宵,即汤圆。据传,1912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心犹不足,还想当皇帝,却遭到了人民的反对,心里十分烦恼。一天,他有个姨太太想吃元宵,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个嘴巴,因为他听成“袁消”。等问明白究竟,赌气下了个命令,再不许叫元宵,一律改叫汤圆,当时有一道民谣:“袁世凯,立洪宪,正月十五称上元。大总统,真圣贤,元宵改名叫汤圆。”活画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丑恶嘴脸。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
第2个回答  2010-05-28
扬州三丁包
三丁包 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据传,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它为天下一品。 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软。

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要旨。于是众厨师按照丁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第3个回答  2010-05-28
麦饼 天台特色小吃 原料简单:麦粉 馅料繁多有:肉馅.青菜.梅干菜.土豆等 做法:将面粉和好跟做馒头的湿度一样 分剂子稍大点 加入馅料 包好口子 案板上洒粉 再把包好馅料的粉团 用擀面杖檊薄 大平锅刷底油 稍热把皮放入 两面煎黄到馅料熟透出锅 吃法三根筷子 左手一根 右手两根 左手用款子按住 右手用筷子撕下 沾醋和辣酱一起吃 吃的时候注意就是别上下分开 分开里面的香味都跑了 吃起来就差了 至于历史 太遥远了 没有具体记载 我也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19-09-10
第一当属臭豆腐,东波肉,鱼香肉丝,扬州炒饭,水煮牛肉,烤鱼,烤乳猪。哇咔咔,想想就不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