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范爱农主要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1912年,范爱农溺水而亡,作者鲁迅作此文予以悼念。此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后收入作者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相关赏析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

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

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

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爱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层次

一、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二、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三、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这是在范爱农死后写的诗表现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的不妥协。这个悲剧既是个人理想在黑暗社会面前的幻灭,更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的悲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02
范爱农主要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1912年,范爱农溺水而亡,作者鲁迅作此文予以悼念。此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后收入作者散文集《朝花夕拾》。二、相关赏析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待到辛亥革命发生,“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面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就写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的事实。但他们到底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但那“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的王金发的情状,正反映出革命的不彻底性。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第3个回答  2018-10-04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层次
一、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二、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三、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这是在范爱农死后写的诗表现了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的不妥协。这个悲剧既是个人理想在黑暗社会面前的幻灭,更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的悲剧。
第4个回答  2019-10-25
一、同乡会争执,初识爱农,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二、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三、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悼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