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读后感

内容最好主要体现人性,拜托!我给我姐姐找的,我急用!

《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第一看的时候,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看完之后,除了对影片 真实的画面效果和扣人心弦的剧情之外, 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触。 直到为了前一段时间老师要 求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时,才对整个影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描述 1993 年的摩加迪沙战争的战争情况,片中描述美军由 三角洲特种部队以及游骑兵特种部队所组合而成的战斗队伍, 与索马利亚千计的武装民兵缠 斗的故事。 1993 年这支特种部队任务是要捉拿当时在索马里军阀艾迪德两位重要手下的任务, 原本任务预计约半小时,由三角洲部队先逮捕两位目标后,再由丹尼·麦奈中校(汤姆·赛 斯摩饰演)所指挥的悍马车队护送回营地。不料由克里夫顿·威考驾驶的「超级 61」黑鹰 直升机遭到索马里民兵 RPG-7 火箭的攻击而坠机, 使得在目标建筑物附近建立防线的游骑兵 部队必须前往坠机地点检查有无生还者,结果最后演变成 15 小时的持久战斗游骑兵的小队 在第一架黑鹰直升机坠落后, 纷纷赶往坠机地点建立防线, 其中包括艾佛斯曼上士所率领的 游骑兵第四小队(Chalk Four),最后只有一名生还者在掩护下被送走。而麦奈中校的悍马 车队则因为遭到强烈攻击而先返回营地,但同时却又有另一架黑鹰直升机遭到攻击,由麦 可·杜兰特所驾驶的「超级 64」也坠机,在其他小队无法立即支援的情况下,三角洲军士 兰迪·舒哈特以及盖瑞·高登则自愿前往坠机地点保护现场, 他们找到了生还的驾驶杜兰特, 但三人还是无法敌过数以百计的索马利亚民兵及居民的攻击, 兰迪以及盖瑞殉职, 杜兰特则 被索马里军阀艾迪德所俘虏。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驻扎在「超级 61」坠机地点附近的游骑兵(艾佛斯曼上士)以 及三角洲小队(杰夫·桑德斯士官长)迟迟无法脱离敌营,盖瑞森少将最后则请求美国第十 山地师和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出动装甲车)帮忙,另一方面,三角洲士官长胡特则迳自率领 士兵前往「超级 64」墬机地点检查有无生还人员,最后胡特与艾佛斯曼上士会合,在敌人 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这一群被困在敌营的士兵们,被迫要再度与索马利亚民兵决一死战, 另一方面,麦奈中校的悍马车队再度重回战场,护送受伤以及死亡的队员回到营地。最后艾 佛斯曼上士与桑德斯士官长的小队安全的回到了营地,这场 15 个小时的激战算是暂时结束 了。但是这场战斗一共造成了 19 名美军死亡,可说是相当惨烈的战役之一。 再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 有了一种很特别的疑惑, 就是为了营救一名不知生死的 直升机驾驶员,而使得更多的士兵深入敌人的腹地去营救,而最终却导致了更大的损失,从 军事角度来讲,真的是那么值得吗?于是,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关于《黑鹰坠落》这个电影 的原型故事,发现和电影一样,确实存在着营救伤病这件事情。但是却并不像电影中刻画的 那样“人道主义”。所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整片电影也同样可是看做是一部正面描写美国军 队不抛弃不放弃的 “人道主义” 的精神的宣传片, 而其影响, 也不仅仅是票房收入那么简单。 “Leave No Man behind!”这句美军的座右铭,相信凡是看过电影的人都能有印象, 这 句话还频繁的出现在各种 《黑鹰》 海报的显著位置上, 几乎就成了整部电影的浓缩标志, 但 仅仅是标志,却不是主题,这句话只是代表着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是优秀的作战部队,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军魂的体现,是值得称道的,是可敬的。而这句话,同样的贯穿整个电影 的中心,将这种精神完美的展现出来。那么既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了宣传 方式,也需要其传播的受众。而这些受众,可以主要划分为几个方面。 我认为,从整个电影的宣传作用来看,最大的受众者,便是美国的民众,一方面,现 在美国内部的反战情绪高涨, 很多士兵的家人每天都在担心着身在前线的亲人, 而这部电影, 则向世人展示了“Leave No Man behind!”这个美军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可以说,给这 些军人家属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同时,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Leave No Man behind!”精 神, 同样鼓舞着美国预备役军人以及准备加入军队的青年人, 这部片子让这些军人感到自己 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支持,从而变得更加勇敢。 其次, 这部电影的宣传作用还包括宣扬美国的 “人道主义” 精神。 美国人很讲究人权, 更加喜欢谈及人道主义精神, 而这部电影也恰恰的宣传了这些。 作为一个在全球票房 2 亿美 元的大作,这部片子也将美国的人道主义宣传的淋漓尽致。使得其“光辉”形象得以在世界 范围内传播。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部电影也同样可以看做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美国影片 《猎鹿人》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有句名言:“好的战争题材必是反战的。”以这一标准衡 量来看《黑鹰坠落》确实在恰当不过了。看看影片中的另一主角,摩加迪沙,摩加迪沙反抗 的武装民众, 他们没有美军的精良武器装备,没有类似“Leave No Man behind!”的豪言 壮语,他们有的仅仅是对美军的仇恨和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没有可以标榜的军魂,却有着顽 强不屈的民魂。而本片就是讲述这样的双方正面刀血相见、枪炮相对的故事,惨烈、血腥的 2 个多小时,一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被派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征战, 他 们面对的是人数众多的反抗的民众,战斗到最后,也许他们捍卫了自己的天职, 但是却付 出了生命,同样的,反抗的一方也是,而且付出的更多, 这场战斗对双方来讲都 是忧 郁的,是相当沉重的忧郁,是最悲伤和痛苦的那种忧郁, 但区别在于反抗一方忧郁的有价 值,值得回味,可以炫耀, 而留给美国大兵的则好象只有忧郁,噩梦般的忧郁。 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终结。影片用柏拉图的话作为注解,可是用超然的哲学的态度 来讲述战争毕竟是困难的。如果有一丝悲悯和反思,那也是因为那阵亡的 19 个人而生的叹 息。以讲述者的观点看,那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可是看一下 1000 多名索马里人对 19 名美国 士兵, 不难发现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难道黑皮肤的人就不是生命?难道一个个冲上又 被枪械射倒的人不是生命?难道被漫画成粗野愚蠢的,独裁领导下的人就是残暴的该死 的? 这似乎又牵涉到战争的目的性,一个评价的标准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当然大多数的 时候义理是明辨的, 但有时人会被财富和权力迷了眼睛, 演变成野蛮疯狂的杀戮而不知道失 了本性。人处于历史的洪流中,自己是难以分别正义和非正义的。就像我们习见的解放战争 片中被吓屁滚尿流的敌人,或一片片倒下的敌人,其实只是似我们一样的人,只不过当时站 错了地方。到现在,谁还会来说对错呢。更不用说战后双方竭力的扭曲,让人们对于记述的 历史的真实性往往产生怀疑。所以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判定到底正义谁多一些是。 战争的目的似乎不能完全主宰处于炮火中的人, 那是一个人用正常思维无法理解的状 态。好像他们唯一的目的是杀死威胁自己生命的敌人,懦夫也会勇往直前的吧。而对自己的 人竭尽全力的拯救是责任, 表现的却有些过头了, 因为他们面对的仿佛是与他们无关的一个 个理应倒下的人。战争中不管如何以文明的规则去作战,都免不了血腥的杀戮,结果就有点 伪善的感觉。 提醒和宣告必要吗?平民和妇孺对于他们真的是障碍吗?如果有, 这样的规则 也只是让一群背着枪的人散布到各地, 并不自觉地用高人一等的态度要求对方接受一些观点。 尊重生命的方式一定要用杀戮生命的方式实现?追求普世价值需要用站机和武器来说教和 征服吗?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黑鹰坠落》用血淋淋的事实,以及令人发人深省的故事 结局,令整部影片同样充满了反战的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8
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是:伊朗有几年因为不下雨,庄稼长不成,饿死了好多人。于是红十字会组织就从别的国家抽调一些粮食分放到没有粮食的地区。可是有一个由恐怖分子艾德华控制的组织等一到,就依靠着强大的火力把红十字会的运粮车里的物资都抢了过去。于是,国际维和组织就派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三角洲部队去消灭这支恐怖组织。在与恐怖组织的激战中,一架美军运输直升机“黑鹰” 被击落了,只有一名飞行员活着。后来,另两名美军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那名飞行员。最后,飞行员存活了下来,而两名士兵全部阵亡。故事的结局是美军求助伊拉克驻伊朗基地,出动了装甲车把在城里与恐怖组织殊死激战的美军伤残人员都带了回来。

故事里最让我难忘的是片尾公布的一组数据:在这次战斗中,恐怖组织阵亡1000多人,美军阵亡17人,伤302人。而最令我感动是去营救飞行员时士兵说的那句话:“不丢下一个弟兄!”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团结。记得有一次,我们跟四二班拔河。第一场开始拔时,大家都是各拔各的,结果被二班轻而易举的赢了。后来我们吸取了经验,团结一致,这时就好象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体内爆发出来,一鼓作气就赢了个2:1。

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民族,他们同样勇敢、同样不畏牺牲,同样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但他们不会忽略个人生命的价值,正是无数的个人组成了民族、组成了家国,于是,美军自上而下都有一个信念---“绝不能抛弃同胞”,如果为了战争的胜利,抛弃了同胞,不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也无法向亿万美国同胞交代。我想,如果这场战争的主角是中国,中国肯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且中方死亡人数可能低于10人,而当时美国彻底的失败了,而且死亡了19人,是越战后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由黑鹰坠落想到
1993年,美军在摩加迪沙展开行动,但是,其中担任空中掩护得UH-60黑鹰直升机却被ргп-7火箭击中,美军被迫营救几位受伤的弟兄,结果却死伤700多人,大败而归。
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我觉得任何事情该舍则舍,不要都取。世界上比较低等的生物为什么能活到现在?应为他们在被天敌攻击的时候,大多会舍弃被咬住的器官,然后逃之夭夭。所以,海洋里还有海参、章鱼、水螅这种生物。所以明智的人因该懂得舍弃,当然不是器官,而是某些事物、工作、诱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小时候母亲给了他一个气球,而当母亲吹着口琴靠近他时,他被乐曲迷住了,就想要口琴,可是放不掉手中的气球就无法得到口琴,他放弃了气球,年复一年,他的音乐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但遇到了他最感兴趣的经济学就放弃了音乐……后来,他成为了美联储主席。人生就是需要这种放弃,因为人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总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但是放弃是为了修正轨道,而不是让你做退缩的理由!而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只能一无所有。
制定工作与行动计划也是一样,不必要面面俱到。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必须切断德军在法国的交通线,可是,这必然会导致平民的伤亡。但不这样做,登陆就无法成功。所以,必须舍弃这些平民。24小时内,杀死了2000多名法国人。结果登陆大获全胜。可是,如果盟军考虑平民伤亡,就不会有如此大胆的登陆行动。所以,放弃一部分,就会大获全胜。凑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放弃的人就是领导者!
君子明哲保身,王者精舍腾达!
第2个回答  2010-05-17
马克博登的书 某人没看过就不要丢人...
第3个回答  2010-05-17
黑鹰坠落有书的。。LZ看了那本书了?
第4个回答  2010-05-16
那是观后感啦!

黑鹰坠落读后感
《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第一看的时候,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看完之后,除了对影片 真实的画面效果和扣人心弦的剧情之外, 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触。 直到为了前一段时间老师要 求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时,才对整个影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黑鹰坠落》这部电影,描述 1993 年的摩加迪沙战争的战争情况,...

一个订单两张票可以同时改签么,急!
电影,我推荐黑鹰坠落,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在非洲索马利亚首都摩加迪沙的一次战斗,因为情报失误以及过于轻敌,本来一场普通的抓捕行动变成了一场残酷的巷战,美国三角洲部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人员损失。因为这一切的直接起因是因为一架黑鹰直升机被RPG击中坠毁,所以叫黑鹰坠落。本片根据真实...

为什么《红海行动》口碑和评价这么好?
片中的一个情节,为了解救他国人质和不使“黄饼”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特战队员付出了两死一伤的沉重代价,是人民军队忠诚使命的一个缩影。

红海行动军事常识
6. 《红海行动》读后感,题目是不是有点搞笑 昨天刚刚看完的人来回答一下。 《红海行动》从一部战争动作片的角度讲,全篇蛟龙突击队从头到尾一直在战斗,场景真是而血腥并且残酷。其观赏性完全不亚于美国大片,甚至就火爆程度来讲还未看见过能与之媲美的片子。即使是《黑鹰坠落》在战斗时长上也是远远不及。片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