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和庙号区别

如题所述

谥号的好坏可以直接看出这个皇帝生前的作为,比如汉武帝,武字就是谥号,止戈为武说明武帝生前好战争。确实符合他的特点。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根据对西周青铜铭文的研究,约周穆王时期,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献”为平谥,意为“聪明睿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魏政权其实是十分认可汉献帝刘协的。

庙号
庙号是古代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跪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

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延用了两千年之久。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其余有庙号的西汉皇帝如刘奭(shì)、刘骜、刘衎等因功绩不多而除庙号。
东汉有庙号的也只有三人: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另外东汉和、安、顺、桓四帝也曾有庙号,但这些庙号在汉献帝时以无功德为由被取消。
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谥号是死后加封的号,庙号则是自己起的号。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与谥号在内涵、起源及适用人群方面各有不同。1. 内涵上的区别 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中被赋予的尊称,用以表彰其功绩,通常为褒义词,如“高祖”、“太宗”、“仁宗”等。而谥号是对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如君主、诸侯、大臣及后妃等,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和品德给予的一个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2...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2. 起源时间的区别 庙号起源于商朝,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与之不同,谥号起源于西周,并有一套严格的谥法规定。在秦朝时期,谥号曾被废除,但在汉代得到恢复,并且被赋予高度重视。3. 适用对象的区别 庙号是皇帝独有的称号,并非所有皇帝都有资格获得。庙号最初只为有重大功绩的开国...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定义不同、适用对象不同。1、定义不同 庙号早在汉朝时期,以及之前朝代,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有庙号的,在商朝就有规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商朝天子有庙号的就六个,汉朝也是只有七个,非常稀缺的。但是谥号每个皇帝都会有的,在一个皇帝死了之后,就由大臣、诸侯评价皇帝...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一、庙号和谥号的定义及用途有所不同。庙号通常用于追尊已故的皇帝,是对血统始祖或朝代创立者的尊称,如“太祖”、“高祖”等。而谥号则是根据一个人生前的行为和事迹,给予的一种死后评价,用以彰显其品德、功绩或特点,不仅限于皇帝,也包括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二、庙号和谥号的...

谥号和庙号有什么不同 简单点
谥号和庙号的不同点:1、古代帝王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2、在古代,庙号都是帝王才有的,而谥号不仅包括帝王,还...

如何判断庙号还是谥号
1、称谓不同:庙号是死后的称呼,而谥号是生前的称呼。庙号是在祭祀时使用的尊称,只有褒义;而谥号是按照生平的成就给予的称号,有褒义的、贬义的,也有中性词。2、结尾的字不同:庙号是以祖、宗结尾,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而谥号是以帝结尾,如唐朝以前的汉光武帝、...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是?
1、定义不同: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2、起源时间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

庙号、谥号有什么区别?“汉武帝"这个属于哪一类?
1、产生时间不同:谥号始于西周;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2、用来评价的人不同:谥号是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3、字数长短不同:谥号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庙号通常是xx祖、xx宗,有的君主死后,会...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区别
1、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2、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和...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与谥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起源时间以及使用范围上。首先,它们的定义有所区别。庙号是给予开国皇帝、血缘始祖或得姓始祖等人物的追封,用以在太庙中祭祀。而谥号则是对已故帝后、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显赫人士生平事迹的评价,据此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其次,它们的起源时间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