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文言文阅读训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1. 文言文阅读(13分)《庄子》故事两则①惠子相梁②搜

1。

(1)做宰相 (2)国都 (3)栖息 (4)怎么,哪里 (4分)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分)3。

恐 搜 (2分)4。 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4分)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体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的词语即可。 4。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争论的问题来分析庄子的思想即可。

2. 文言文阅读

小题1:(1)做宰相 (2)国都 (3)栖息 (4)怎么,哪里 (4分)

小题1: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分)

小题1:恐 搜 (2分)

小题1: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4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体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的词语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争论的问题来分析庄子的思想即可。

3. 庄子故事两则答案

《故事两则》课后习题答案

答: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答: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品质。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4.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研讨与练习三、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个风和日丽的造成,庄子与惠施一起到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看着河中的鱼儿满是羡慕的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却不以为然的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摇了摇脑袋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满是自信的回应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微笑着回答:“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的时候,有一天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皱起了眉头很是不满,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当庄子前去见他的时候,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5.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研讨与练习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个风和日丽的造成,庄子与惠施一起到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看着河中的鱼儿满是羡慕的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却不以为然的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摇了摇脑袋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满是自信的回应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微笑着回答:“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的时候,有一天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皱起了眉头很是不满,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当庄子前去见他的时候,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6. 庄子故事两则答案

《<;庄子>;故事两则》课后习题答案

1.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品质。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3.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止:栖息。

6.安:疑问代词,怎么。

7.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26课庄子二则翻译

浑沌之死

(原文)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呆若木鸡

(原文)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文)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庄子二则文言文阅读训练
1. 文言文阅读(13分)《庄子》故事两则①惠子相梁②搜 1。 (1)做宰相 (2)国都 (3)栖息 (4)怎么,哪里 (4分)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分)3。 恐搜(2分)4。 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

文言文庄子二则
总的来说,《庄子》二则中的故事都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它们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也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梳理
1.【《庄子》故事两则归纳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①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鹓雏(yuānchú)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③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初中文言文齐桓公
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与妻书、庄子二则、周公诫子、出师表司马谏议书 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1管 仲相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 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 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梳理
2.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2. 《庄子》二则 原发布者:豆豆爸 20《庄子》二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