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哪位名人的明言

如题所述

是南征时马谡对诸葛亮说的
但应该说 是跟《孙子兵法》借鉴来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22
是孙子,也被称为孙武子,在《孙子兵法》谋略篇可以看到.
还有,孙膑不是孙子,他写的是《孙膑兵法》,是鬼谷子的弟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军师.而孙子是孙膑的祖先,帮助吴王伐楚.
第2个回答  2005-11-21
孙膑,就是孙子,写了《孙子兵法》的那个
第3个回答  2005-11-21
南征时,马谡建议诸葛亮
第4个回答  2005-11-21
是孙武 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哪位名人的明言
是南征时马谡对诸葛亮说的 但应该说 是跟《孙子兵法》借鉴来的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什么意思?
用兵的方法,让对方心里感到畏惧是策,用武力攻城是下策,进行心理上的攻击是上策,用武力征服是下策。此句出自于《三国.诸葛亮》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

三国演义谁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何意·出自于哪?
接着,马谡又很郑重地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我希望此去,能够设法运用心战,收服南中人的心,才是上策。”诸葛亮深感马谡言之有理,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重视运用攻心的战术。他七次抓住了南中的首领孟获,又七次将他释放。孟获想方设法与诸葛亮斗勇斗智,都不...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时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熟读兵书,喜欢议论军事,见解不凡,因而诸葛亮非常器重他。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讨伐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参军马谡 对诸葛亮说:南中诸族恃险不服,屡征屡反,最好的办法是...

建兴三年诸葛亮什么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作战方针,取得一系列成功。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的一场战争。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

何为攻心为上,伐城为下呢?
马谡回答道:“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是矣。”马谡的一席话,正好说到诸葛亮的...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者为下,是谁说的?
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马谡向诸葛亮提过什么好意见?
这首先表现在诸葛亮初次率兵要去平定南蛮时,征求马谡对南征的意见。马谡坦白地对诸葛亮说:南蛮地远山险,今日出兵压服,明日撤兵后又可能反叛,反复性很大。所以,这次进兵南蛮,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才能使南蛮人真正从心底上降伏。诸葛亮认为马谡这一看法是“肺腑之...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三国志》意思是:硬碰硬地攻城,血流成河,是下下之策。而先攻得民心,不伤一兵一卒,和平地得到城池才是上上之策!完整的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