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12分)
========================
答案
(1)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战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中国建国初为什么要开展工业化建设?
1. 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落后和社会贫困。2. 毛泽东等领导人认识到,要想让中国实现繁荣富强,就必须通过工业化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3. 中国当时的工业化程度极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急需开展工业化建设。4. 通过工业化建设,中国能够将资源、技术和劳动力...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说明我国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同当时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工业布局极不合理,许多工业部门仍然是空白,没有现代化国防工业;教育、科学和文化十分落后。故选D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国初期,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
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1.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基础薄弱,许多工业部门几乎从零起步,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2. 同时,物资紧缺和通货膨胀问题严重,物价飞涨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压力,社会经济秩序面临挑战。3. 在农业方面,由于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不足,农民生活困苦。4....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同时并举,建国初期,在我国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情况下,毛泽东一度主张因循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在苏联偏重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影响下,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制定实施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在一...
怎样评价建国初期的工业化
建国初期的工业化,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全面推进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3)变化:建国初期,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才能增强国防力量。(4)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新中国工业化:(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参考资料:http:\/\/bbs.pep.com.cn\/thread-64342-1-1.html ...
简述建国初期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如下:1、产业的选择,即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各种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定和调整,比如发展的重点是选择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重工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牺牲农业去发展工业,还是工农业协调发展等。2、技术的选择...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一...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实行国家工业化、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发展生产力和改变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本国情状况
3.关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当时党和政府提出的思想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教育、如何建设这样的文化教育”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