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不推翻满清,恢复汉人政权

如题所述

    实力制衡。虽然在围剿太平军后,曾国藩的湘军实力最强,但同时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等地方实力派,清廷中僧格林沁等满洲贵族也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掌权的慈禧太后政治手腕狠辣娴熟,都是难对付的角色。一旦曾国藩反清,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仅仅依靠湘军的力量是难以压制这些势力的。

    礼教影响。曾国藩从小受正统儒家教育,传统的封建礼教忠君思想是很重的,他不是袁世凯那样的野心家,限于自己所处的年代,也难以形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自然难以做出反清自立的举动。

    爱民思想。曾国藩本来是个书生,之所以投笔从戎,与他看见普通民众陷入内战水火有一定关系。曾国藩建立湘军时,提出的口号就是保卫乡梓(保卫家乡)。所以消灭太平军后,曾国藩也不愿意再起内战,涂炭生灵。所以直到今日曾国藩依然广受尊敬是有原因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0
首先是他的儒家身份
文正公立志是要做儒家圣贤的。讲究君为臣纲。这是历代封建王朝不停灌输、完善下来的一套“高压线”。身为传统忠君至上的理学家,黄袍加身岂不是对他最大的讽刺?

其次,清王朝待他甚厚
除早年屡试不中。文正公仕途之顺着实让人羡慕。
十年七迁,官至副部级。虽说清朝京官难当。但毫无疑问的是,圣眷隆恩。对于一位传统儒学界士子来说,还不知足吗?而后官至两江总督,管辖三个省的民政、军事。说裂图封疆并不为过。可以说,清王朝并不欠他的。
至于朝廷所谓的分化湘军、拉拢湘军领导层、限制曾国藩。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会做的举措。历史上卸磨杀驴的案例并不少见。

第三,历史局限性
这不像我们现代人,信息满天飞,可以获取各种思想潮流。
在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达到顶峰的时代,谈社会主义,谈枪杆子里出政权。未免太惊世骇俗。文正公能率先提倡和洋人坦诚相待,就已经算超前了。

第四,打仗是要钱的
湘军实行厚饷制度。可是十数年内乱,而且还是最为富庶的江浙一带。清王朝国库早已空虚。所以湘军一向都是就地自筹粮饷,即便如此,这个粮饷问题也困扰曾国藩多年,估计还是噩梦。曾老九围困天京,久攻不下,导致天京一带物价飞涨。粮饷更是雪上加霜。据史料记载,湘军欠饷达五百万两之多。
曾国藩在战事终结后,迫不及待解散军队,除了向清王朝表忠心外,未必没有想甩掉粮饷这个沉重的包袱。

再者,曾国藩打仗从不冒险,从来都是稳扎稳打,结硬寨,打呆仗。也最耗费时间、辎重钱粮。加上曾国藩想做圣贤,本身比较清廉,家中并无余财。请问拥兵自重的本钱在哪里?或者说创业的第一桶金在哪里?

加上湘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多年清军对湘军的防范、分化措施,成效还是有的。假如独立,至少左宗棠肯定要和曾国藩掰掰腕子。因为终其一生,左对曾都是不服的。李鸿章统率淮军,虽标榜是曾的学生,但未必跟他一条心。

曾文正公立志做圣贤,肯下笨功夫,且一生为之努力。许多伟人如蒋介石都推崇不已。《曾国藩家书》更是广为传颂。
只是时代束缚了他,终其一生,再怎么努力,也只是看着他所为之奋斗终身的王朝,走向衰落。可惜。

为什么曾国藩不推翻满清,恢复汉人政权
礼教影响。曾国藩从小受正统儒家教育,传统的封建礼教忠君思想是很重的,他不是袁世凯那样的野心家,限于自己所处的年代,也难以形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自然难以做出反清自立的举动。爱民思想。曾国藩本来是个书生,之所以投笔从戎,与他看见普通民众陷入内战水火有一定关系。曾国藩建立湘军...

坐断东南的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恢复汉家江山?
二、曾国藩并不具备造反的条件这一点不难解释,首先曾国藩坐断东南,满清政府肯定会对手里抓着重权的官员有所防范。而且满清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曾国藩是一个汉人,怎么会真心实意的相信一个外人呢?自从湘军当年打败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军队里的很多人士兵都想着回去过上安稳的日子,那时候军队早就开始...

明明手握重兵,又有实力称帝,曾国藩为何情愿一生称臣呢?
其次曾国藩他也明白,这清政府刚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根基已经不稳了,自己这个时候虽然可能能够推翻清朝再建政权,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稳定自己的政权,那么这个空隙就容易被外国侵略者所抓住,这时自己的政权就很容易被击溃,如此一来,他自然不会选择推翻清朝,而是辅佐慈禧稳固清朝的统治。

在历史长河中,曾国藩对历史改变起到很大作用,那为什么他就能成功...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洪秀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朝廷无兵可用,曾国藩为何不顺势登上帝位?
原因有二:一、忠军、民安 曾国藩自幼是封建地主家的孩子,他从小就接受着为君为国效命的教育。这种从小就接收的理念深入他的灵魂,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都是为君为国效力。而造反登基,无异于是推翻曾国藩曾经受到的教育,推翻他之前几十年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上的极端转变,若没有经过一个残酷的事实...

击败太平天国后的曾国藩是否具备了自立为王的能力?
李秀成自参加太平军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之所以写自首书,就是不甘心太平军没能完成推翻鞑清的宏愿,而寄希望于身为汉人的曾国藩能够通过自首书挑起光复华夏的历史重担。所以我们无法排除曾国藩当时有可能向李秀成流露了自立的愿望。因而李秀成才掏心掏肺地表示如果曾国藩南面为帝,他可以召集太平天国几十万...

...仅次以上的要员。汉人李鸿章曾国藩为何不推翻满朝
清王朝达官显贵并非都是满族人或者说是女真人,清后期的高官不做解释,清早期的请翻看历史文献《贰臣传》。至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不推翻满清政权,这要上升到人性的角度去思考,中国人历来就有奴性,被日本占领时期的东北&华北也并不是全民皆兵、人人抗战,道理是一样的,他们都只不过是想有一个相对稳定...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呢?
(曾国藩)第二,曾国藩是汉人将领。清政府是作为少数民族打败汉族后建立的政权。在清朝建国早期,汉人做梦都想推翻满族人的统治,重新建立汉族人的政权,就像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一样。所以,不少人也都觉得,手上曾掌握30万兵的曾国藩,是清朝时期汉人最接近于获得汉人政权的时候,他不造反,...

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为何没有恢复汉人的天下?
可是康熙上位之后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这就导致了三个藩王极为不满,最终以吴三桂为首领,打着恢复汉人统治的旗号,发动了三藩叛乱,在最开始的叛乱之中,获得了很多有志推翻清朝统治的人响应,吴三桂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半壁江山,大有恢复汉人统治的气势,但是最终三藩叛乱被康熙平定了,下面就...

《董建筑》解密清朝晚年的曾国藩该不该勇退?
一种是“入”——支持士兵造反,推翻清廷,自立为帝;第二,‘退’——自剪羽毛,消除疑虑保护自己。对曾国藩来说,他显然不想继续战斗。多年的战争使他筋疲力尽。况且他的身体和精力越来越差,还在继续争权夺利。对他来说,他没有太大的兴趣。回国后,曾国藩一言不发,人生态度接近黄老哲学,几乎没有登顶之志。水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