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障碍是什么?

如题所述

指正常情感反应的夸张、混乱和减退。断定情感反应是否正常或病态,需根据以下三个条件,即情感反应强烈程度、持续时间的久暂和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符。

常见的情绪障碍有情感淡漠、情感高涨、情绪抑郁、情感倒错、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以及焦虑恐怖等等。

根据美国国家精神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第四版(DSM-IV)将忧郁归纳于情感性疾患(Mood Disorders),其中包括重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轻郁症 (Dysthymic Disorder)。



扩展资料

从生物性角度来看,所知神经传导物质、遗传等等对于忧郁症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神经传导物质:如血清素(Serotonin)这类神经传导物质的不足,常会随之发生忧郁症,这已被认为是造成忧郁症主要原因之一。

血清素(Serotonin)在二十世纪中叶才被发现,因它会造成血管收缩,所以便将拉丁文中的血(serum)与拉紧(tonus)两字合并成为serotonin, 中文又译成血清素。后来又发现血清激素会造成肠收缩和调节由其他神经传导物质索引发的反应。

血清素的前身胰化氨基酸(Trytophan,Trp,又称色氨酸),它是人体无法自行制造而必须从食物摄取的必需氨基酸。如果缺少了胰化氨基酸,大脑的化学反应和情绪都会产生变化,所以日常生活中均衡摄取饮食是相当重要的。

和血清素(serotonin)一样,降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也是导致忧郁症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障碍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障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9

情绪障碍是指正常情感反应的夸张、混乱和减退。

断定情感反应是否正常或病态,需根据以下三个条件,即情感反应强烈程度、持续时间的久暂和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符。

情绪障碍症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只要很小的诱因,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损失。

扩展资料:

情绪障碍治疗

一、社会技能训练

训练孩子的基本沟通、情绪控制、压力处理、合作、问题解决以及冲突处理等;

二、行为训练

学习放松技巧、学习情绪表达。

三、认知心理咨询

通过面谈,找到引发情绪障碍的心理原因,以及自己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在专业心理专家的指导下,改变对问题的看待,从心理上做出克服情绪障碍的准备和努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障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7

一、情绪障碍的定义及特征

情绪障碍可以分为情绪持续障碍、情绪发生障碍、情绪协调障碍等。

1.情绪持续障碍

是指患者在情绪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方面存在障碍。情绪持续障碍有以下一些形式:

(1)情绪高涨:患者情绪活动增强,愉快、幸福等情绪经常占优势,表情喜悦开朗,语言行动增多,喜欢与人交谈,对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讨厌也不在乎。

(2)情绪低落:患者心境忧郁低沉,悲观失望,不愿与人交往,语言行动减少。不管是好事或患者平常喜欢的事,只能使患者悲哀。

(3)情绪淡漠: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缺乏情绪反应,对人对事冷淡,蛮不关心。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无情绪状态。对意外事情不惊,受到捉弄不怒。

(4)焦虑:患者表现紧张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常常有着大祸临头的不幸心境。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出汗、手足发冷等植物神经反应。

2.情绪发生障碍

患者的情绪发生过程失调,波动非常大,通常持续时间比较短。情绪发生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情绪不稳: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患者自己难以控制。

(2)情绪易激惹:对很小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激动、愤怒,因此出现毁物伤人的行为。

(3)情绪脆弱:患者极易伤感,对很小的事情也易感动或哭泣。虽然患者有时自己感到对那样的小事情不必大动感情,但自己却控制不住自己。

3.情绪协调障碍

主要表现在环境刺激与情绪体验不相符合,或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相矛盾。

(1)情绪倒错:情绪活动与通常人不一样,对喜事产生悲哀情绪,对不幸的事则高兴。

(2)表情倒错,表现为表情与情绪的内心体验相矛盾,如内心很高兴,但表情上却痛哭流涕。

(3)矛盾情绪,对同一事情同时产生相反的或两种不同的情绪,如患者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憎,对同一件事又喜欢又讨厌。

二、情绪障碍的分类

1.焦虑感

焦虑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心理通病。美国心理学家弗雷汉(lahnd)曾说:“忙碌的年代,让现代人的灵魂空洞游移、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表相下充满无助。”

可以把焦虑解释为担心。焦虑的人会把想像化为事实,变为恐惧。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环境的真正危险,而是虚无空想。

焦虑的人首要的特征是,常常觉得生活周遭危机四伏;其次认定自己不被喜欢;再者是自认无法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或者是妄想有人害他;最后出现流汗、心悸、不安、胃绞痛、慌乱等生理警告信号。

2.罪恶感

首先应该把它与羞耻二字分开。羞耻是做了一件令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的事被逮住,比如说是偷窥、性骚扰、暴露狂等等,而罪恶感则是一种“罪由心生”的感觉。比方说,认定父母的离婚,是自己童年做了太多的坏事所致。

严格说来,罪恶感应该是一种自我冲突,内化的行为准则与外在的评量标准差异大大所致。不在事本身,而在自己。

罪恶感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常常作错事;喜欢迁怒他人;罪恶感的人习惯满怀怒火,音乐会取消、出门下雨、汽车抛锚,都会引起他的怒气;罪恶感的人常常心神不宁。

怀有罪恶感的人往往有潜藏极深的心病,他们大多是不良经历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大多对人对事抱着怀疑态度。倘若料定别人不信任自己,常常会由失望而引起愤怒并导致以侵犯相报复。敌意和愤怒是致命的心态,它们不仅是强化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增加其他病患发症的可能性——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

潜伏“罪恶感”的人总是为自己杜撰和假想了许多“罪行”,因此他们害怕被报复,常常神经恍惚,惊吓不已。并以动不动就愤怒来发泄自己的害怕。

罪恶感“沉潜”心理,会使人的心理失衡。

3.疲倦感

“疲倦感”大致可以解释成心理上“精疲力尽”,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神情恍惚的感觉。

按照生理学的看法,一个人在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生理的机能,会迅速恢复原状,仿佛充电一样,但是有疲劳感的人则不会如此,他们经过一夜的睡眠后,仍然疲倦难当,无精打采,情绪上出现枯竭、耗尽、憔悴、虚空的感觉。他们常见的症状就是:意志消沉、颓丧不振、厌倦、无聊、烦透了等等。

疲倦感可以说是忧郁的初期症状,心理学家称之为“小小忧郁”,倘若不好好处理,就会扩大成为忧郁症。

疲倦感多少与过劳症有关,它们来自长期的不自量力,比方一人兼数职,长时间地搜刮自己,最后崩溃。

疲倦感的人的口头禅是“我累死了”。

据调查,目前人类的疲倦指数已是50年前的七八倍。

心理学家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说:“不同文化、传统、个性的人,对情绪的表达显著不同,有的文化要求解放情绪,有的文化则要求压抑情绪。属于情绪压抑的文化传统,比较容易因为过多的压抑而形成疲倦感。”中国人所隶属的以压抑情绪为特征的东方文化,致使国人的疲倦感更加明显。疲倦感的形成,提醒“精神能”正处于人不敷出,该是贮储能量的时刻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18-11-07
一、情绪持续障碍

是指患者在情绪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方面存在障碍。情绪持续障碍有以下一些形式:

1、情绪高涨:患者情绪活动增强,愉快、幸福等情绪经常占优势,表情喜悦开朗,语言行动增多,喜欢与人交谈,对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讨厌也不在乎。

2、情绪低落:患者心境忧郁低沉,悲观失望,不愿与人交往,语言行动减少。不管是喜事或患者平常喜欢的事,只能使患者悲哀。

3、情绪淡漠: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缺乏情绪反应,对人对事冷淡,满不关心。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无情绪状态。对意外事情不惊,受到捉弄不怒。

4、焦虑:患者表现紧张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常常有着大祸临头的不幸心境。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出汗、手足发冷等植物神经反应。

二、情绪发生障碍

患者的情绪发生过程失调,波动非常大,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情绪发生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情绪不稳: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患者自己难以控制。

2、情绪易激惹:对很小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激动、愤怒,因此出现毁物伤人的行为。

3、情绪脆弱:患者极易伤感,对很小的事情也易感动或哭泣。虽然患者有时自己感到对那样的小事情不必大动感情,但自己却控制不住自己。

三、情绪协调障碍

主要表现在环境刺激与情绪体验不相符合,或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相矛盾。

1、情绪倒错:情绪活动与一般人不一样,对喜事产生悲哀情绪,对不幸的事则高兴。

2、表情倒错,表现为表情与情绪的内心体验相矛盾,如内心很高兴,但表情上却痛哭流涕。

3、矛盾情绪,对同一事情同时产生相反的或两种不同的情绪,如患者对同一个人又爱又憎,对同一件事又喜欢又讨厌。

等等这一系列的都是情绪障碍。

你可以找一所就近的心理诊所治疗,这样既不耽误学习或工作又可以接受治疗。你们家里人也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配合医生一起治疗,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第4个回答  2020-11-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