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系统简介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1.1.1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孕育了电子计算机的雏形和设计思路。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1.第1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1.1.2 新型的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服务器(Server)
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电脑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电脑有所不同。服务器是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在网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其高性能主要表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服务器的构成与普通电脑类似,也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但因为它是针对具体的网络应用特别制定的,因而服务器与微机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大。服务器主要有网络服务器(DNS、DHCP)、打印服务器、终端服务器、磁盘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
(2)工作站(Workstation)
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计算为基础,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高性能计算机。工作站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图形交换能力,因此在图形图像领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得到了迅速应用。典型产品有美国Sun公司的Sun系列工作站。
无盘工作站是指无软盘、无硬盘、无光驱连入局域网的计算机。在网络系统中,把工作站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被全部放在服务器上,系统管理员只要完成服务器上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的升级和安装也只需要配置一次后,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就都可以使用新软件。所以无盘工作站具有节省费用、系统的安全性高、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等优点,这对网络管理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无盘工作站的工作原理是由网卡的启动芯片(Boot ROM)以不同的形式向服务器发出启动请求号,服务器收到后,根据不同的机制,向工作站发送启动数据,工作站下载完启动数据后,系统控制权由Boot ROM转到内存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并引导操作系统。
根据不同的启动机制,比较常用无盘工作站可分为RPL 和PXE。RPL 为Remote Initial Program Load 的缩写,此技术常用于Windows95 中。PXE 是RPL 的升级品,它是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的缩写。两者不同之处在于RPL 是静态路由,而PXE 是动态路由,其通信协议采用TCP/IP,实现了与Internet 连接高效而可靠,它常用于Windows98、Windows NT、Windows2000、Windows XP 中 。
(3)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一种共享介质的网络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HUB 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集线器上的所有端口争用一个共享信道的带宽,因此随着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加,数据传输量的增大,每节点的可用带宽将随之减少。另外,集线器采用广播的形式传输数据,即向所有端口传送数据。如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 主机给B 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 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对网络上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同一信息,然后再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其实接收数据的一般来说只有一个终端节点,而对所有节点都发送,在这种方式下,很容易造成网络堵塞,而且绝大部分数据流量是无效的,这样就造成整个网络数据传输效率相当低。另一方面由于所发送的数据包每个节点都能侦听到,容易给网络带来一些不安全隐患。
(4)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它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外观上与集线器非常相似,其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是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采用的是独享带宽方式。即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独享的信道带宽,以保证每个端口上数据的快速有效传输,交换机为用户提供的是独占的、点对点的连接,数据包只被发送到目的端口,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其它节点很难侦听到所发送的信息,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不容易造成网络堵塞,也确保了数据传输安全,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传输效率,两者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
(5)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负责寻径的网络设备,它在互联网络中从多条路径中寻找通讯量最少的一条网络路径提供给用户通信。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径,路由器利用路由表为数据传输选择路径,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间距离的清单,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数据包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确路径,路由器使用最少时间算法或最优路径算法来调整信息传递的路径。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向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交换机、路由器是一台特殊的网络计算机,它的硬件基础CPU、存储器和接口,软件基础是网络互联操作系统IOS。
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一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而且不同的交换机、路由器,其CPU一般也不相同,CPU是交换机、路由器的处理中心。
内存是交换机、路由器存储信息和数据的地方,CISCO交换机、路由器有以下几种内存组件:
ROM(Read Only Memory)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加电自检(POST:Power-On Self-Test)、启动程序(Bootstrap Program)和部分或全部的IOS。交换机、路由器中的ROM是可擦写的,所以IOS是可以升级的。
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与PC机上的随机存储器相似,提供临时信息的存储,同时保存着当前的路由表和配置信息。
NVRAM(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交换机、路由器的启动配置文件。NVRAM是可擦写的,可将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拷贝到NVRAM中。
FLASH闪存,是可擦写的,也可编程,用于存储CISCO IOS的其它版本,用于对交换机、路由器的IOS进行升级。
接口用作将交换机、路由器连接到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两种。由于交换机、路由器型号的不同,接口数目和类型也不尽一样。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以下几种:
高速同步串口,可连接DDN,帧中继(Frame Relay),X.25,PSTN(模拟电话线路)。
同步/异步串口,可用软件将端口设置为同步工作方式。
AUI端口,即粗缆口。一般需要外接转换器(AUI-RJ45),连接10/100Base-T以太网络。
ISDN端口,可以连接ISDN网络(2B+D),可作为局域网接入Internet 之用。
AUX端口,该端口为异步端口,主要用于远程配置,也可用于拔号备份,可与MODEM连接。支持硬件流控制(Hardware Flow Control)。
Console端口,该端口为异步端口,主要连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程序的计算机,在本地配置交换机、路由器。不支持硬件流控制。 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简称工控机。它由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I/O)通过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磁盘机、磁带机等组成。在计算机外部又增加一部分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用来完成工业生产过程的检测数据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将计算机要行使对生产过程控制的命令、信息转换成工业控制对象的控制变量的信号,再送往工业控制对象的控制器去。由控制器行使对生产设备运行控制。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1、IPC
即基于PC总线的工业电脑。据2000年IDC统计PC机已占到通用计算机的95%以上,因其价格低、质量高、产量大、软/硬件资源丰富,已被广大的技术人员所熟悉和认可,这正是工业电恼热的基础。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工业机箱、无源底板及可插入其上的各种板卡组成,如CPU卡、I/O卡等。并采取全钢机壳、机卡压条过滤网,双正压风扇等设计及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技术以解决工业现场的电磁干扰、震动、灰尘、高/低温等问题。
IPC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工业PC具有在粉尘、烟雾、高/低温、潮湿、震动、腐蚀和快速诊断和可维护性,其MTTR(Mean Time to Repair)一般为10万小时以上。
实时性,工业PC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对工作状况的变化给予快速响应,及时进行采集和输出调节(看门狗功能这是普通PC所不具有的),遇险自复位,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扩充性,工业PC由于采用底板+CPU卡结构,因而具有很强的输入输出功能,最多可扩充20个板卡,能与工业现场的各种外设、板卡如与道控制器、视频监控系统、车辆检测仪等相连,以完成各种任务。
兼容性,能同时利用ISA与PCI及PICMG资源,并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多种语言汇编,多任务操作系统。
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系统(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而开发的一种适用工业环境的新型通用自动控制装置,是作为传统继电器的替换产品而出现的。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编程控制器更多地具有了计算机的功能,不仅能实现逻辑控制,还具有了数据处理、通信、网络等功能。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
3、分散型控制系统(DCS)
是一种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配置灵活的分散控制系统系列产品,可以构成各种独立的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能满足各种工业领域对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的需求。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合理的软硬件功能配置和易于扩展的能力,能广泛用于各种大、中、小型电站的分散型控制、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改造以及钢铁、石化、造纸、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控制。
4、现场总线系统(FCS)
是全数字串行、双向通信系统。系统内测量和控制设备如探头、激励器和控制器可相互连接、监测和控制。在工厂网络的分级中,它既作为过程控制(如PLC,LC等)和应用智能仪表(如变频器、阀门、条码阅读器等)的局部网,又具有在网络上分布控制应用的内嵌功能。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众多国外有实力的厂家竞相投入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国际上已知的现场总线类型有四十余种,比较典型的现场总线有:FF,Profibus,LONworks,CAN,HART,CC-LINK等。
5、数控系统(CNC)
现代数控系统是采用微处理器或专用微机的数控系统,由事先存放在存储器里系统程序(软件)来实现控制逻辑,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并通过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联接,称为计算机数控,简称CNC系统。
数控机床是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2.1 计算机的特点
1.2.2 计算机的应用
1.3 信息技术概述
1.3.1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1.3.2 信息技术的内容
1.3.3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文化
1.4 怎样学习计算机技术
第2章 计算机数据的存取与处理
2.1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2.1.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1.2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配置
2.1.3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
2.1.4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参数
2.2 计算机软件
2.2.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2.2.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应用软件包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户使用。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应用软件包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户使用。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 PowerDVD XP、realplayer、WindowsMediaPlayer、暴风影音(MyMPC)、千千静听
媒体编辑器:会声会影、声音处理软件cool2.1、视频解码器ffdshow
媒体格式转换器:Moyea FLV to Video Converter Pro(FLV转换器)、Total Video Converter(最全的,包括视频可以转为.gif格式)、WinAVI Video Converter、WinMPG Video Convert、WinMPG IPod Convert、Real media editor(rmvb编辑)、格式化工厂
图象浏览工具:ACDSee
截图工具:epsnap、HyperSnap
图象/动画编辑工具:Flash、Adobe Photoshop CS2、GIF Movie Gear(动态图片处理工具)、picasa、光影魔术手
通信工具:QQ、MSN、ipmsg(飞鸽传书,局域网传输工具)、百度hi,飞信
编程/程序开发软件:Java:JDK、JCreator Pro (Java IDE工具)、eclipse、JDoc
汇编:VisualASM、Masm for Windows集成实验环境、RadASM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sql2005
私服网页开发系统(代码大全)、网页开发系统
翻译软件:金山词霸PowerWord、MagicWin(多语种中文系统)、systran
防火墙和杀毒软件:McAFee(卖咖啡)、ZoneAlarm pro、金山毒霸、卡巴斯基、江民、瑞星、诺顿360安全卫士
阅读器:CajViewer、Adobe Reader、PdfFactory Pro(可安装虚拟打印机,可以自己制作PDF文件)
输入法(有很多版本):紫光输入法、智能ABC、五笔 QQ拼音、搜狗
网络电视:powerplayer、pplive、ppmate、PPNtv、ppstream、QQLive、uusee
系统优化/保护工具:Windows清理助手arswp、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奇虎360安全卫士、数据恢复文件EasyRecovery Pro、影子系统、硬件检测工具everest、MaxDOS(DOS系统)、GHOST
下载软件:Thunder、WebThunder、bitcomet、eMule、flashget
其它:
WINRAR 压缩软件
DAEMON Tools 虚拟光驱
mathtype 在编辑Word文档时可输入众多数学符号
UltraEdit 文本编辑器
GoogleEarthWin 可以观看全地球
ChmDecompiler Chm电子书批量反编译器
PeanutHull 花生壳客户端,用来开网站
2.2.3 程序设计语言
2.2.4 软件版权保护
2.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2.3.1 计算机中进位计数制
2.3.2 机器数
2.3.3 非数值信息的表示
2.4 多媒体技术
2.4.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4.2 多媒体信息处理
2.4.3 多媒体计算机
2.5 计算机信息安全
2.5.1 计算机病毒
2.5.2 计算机信息安全
2.5.3 网络安全
第3章 用户界面与操作系统
3.1 Windows的基础知识
3.1.1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
3.1.2 Windows7的主要版本
3.1.3 Windows7的主要特点
3.2 Windows7的基本操作
3.2.1 桌面及其基本操作
3.2.2 程序及其基本操作
3.2.3 窗口及其基本操作
3.2.4 对话框及其基本操作
3.2.5 计算机管理
3.2.6 附件程序
3.3 系统资源管理
3.3.1 Windows7文件系统
3.3.2 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3.3.3 磁盘管理
3.3.4 用户管理
3.4 系统环境设置
3.4.1 控制面板
3.4.2 定制桌面
3.4.3 日期、时间、语言与区域设置
……
第4章 网络与数据通信
第5章 文字处理
第6章 电子表格处理
第7章 演示文稿处理
第8章 信息系统基础
第9章 计算机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程图书目录
信息技术教程图书目录概览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 1.1 信息时代的社会变迁 1.1.1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2 计算机文化兴起 1.2.1 计算机发展历程1.2.2 计算机分类与语言1.3 计算机传统与现代应用1.4 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文化影响1.5 信息安全与道德考量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教程图书目录
2.1.8 剪贴板的基本操作 2.1.9 系统的帮助信息 2.1.10在Windows下执行DOS命令 2.2 资源管理器 2.2.1 文件与文件夹 2.2.2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2.2.3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2.4 磁盘管理 2.3 控制面板和环境设置 2.4 系统维护和若干附件 第3章 中文Word2003 3.1 Word基本知识...
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图书目录
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图书目录概览如下: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介绍了信息技术的概述,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随后是信息检索技术的学习和实验单元1,以及配套的自测题。第2章聚焦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从计算机的概述开始,深入讲解中央处理器、计算机主机和外设,以及键盘输入技术。实验...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书目录
数控机床是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1.2.1 计算机的特点1.2.2 计算机的应用1.3 信息技术概述1.3.1 ...
常用信息技术图书目录
本书是一本关于常用信息技术的图书目录,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首先,第一章将带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概念,信息产业与信息人才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在第二章,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站信息浏览的相关内容,包括网站的组成,常用网页浏览器的使用,以及BBS和Blog的...
信息技术英语阅读图书目录
信息技术英语阅读图书目录包含了多个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计算机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动态。以下是各单元的概要:Unit 1 - Computer(计算机):Passage 1 - Computer Overview(计算机概述)Passage 2 -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assage 3 - Why the PC Will Not Die(个人计算机为何不会消亡)...
大学信息技术图书目录
大学信息技术图书目录中的上篇内容着重于信息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首先,第1章《信息与信息系统》探讨了信息的基本概念。1.1节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信息,它是数据经过处理后具有意义的形式。接着,1.2节深入剖析了信息系统,它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共同组成的,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图书目录
计算机应用基础图书目录包含了六个主要章节,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组成、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获取与发布等内容。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与分类,探讨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还提供了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的实例和理解。...
计算机机读目录的格式是什么
MARC是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的缩写,意即“机器可读目录”,即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载体上的、用计算机识别与阅读的目录。MARC可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是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共享要求的产物。MARC是一种机读目录格式,也就是将图书的书目信息存储为一种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元数据格式...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的图书目录
第1章 信息技术原理概述1.1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1.2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1.2.1 计算机及其产生1.2.2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1.3 计算机的信息表示1.3.1 进位计数制1.3.2 字符信息编码1.3.3 数值的表示1.4 计算机系统组成1.4.1 计算机系统概述1.4.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本章思考题第2章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