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组织文化的层次,论述家风应如何建设?

如题所述

1、家长要给孩子以示范引导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

2、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

3、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

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4、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强调促进男女平等、发挥妇女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中国人一直赞美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些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帮助妇女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

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要帮助妇女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1、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中华民族自古即以家国情怀为重。家风的传承,更多地靠耳濡目染。家长用一言一行影响家庭,教会孩子做人应该吃苦耐劳、多为他人着想。无形的家风会成为推动一个人自我不断修为的手臂。家风是家庭文化,能从小影响一个人,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在家风建设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家长要真切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关键人,多做有正能量的事情。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自私、不守法,甚至滥用家庭暴力,素质亟待提升。家教传承是很细致、很具体的。对孩子的教育,就像雕刻一样,需要不断地精雕细琢,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2、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在孩子身上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的问题,令人思考。一位小学老师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展家风小调查,结果70%的孩子回答有家风,30%的孩子表示没有或不知何为家风。

这个老师发现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家风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家庭和孩子共同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美好的品质。以经典阅读促进家风建设,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润物无声。

3、在家长自觉中深化。在家风建设中,家长的理念比知识重要,创新比方法重要,身教比说教重要。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3、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建设。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关键是怎么把它积淀下来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再回到家庭。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

弘扬好的传统家教,汲取《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典籍中的有益成分,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家风本该是一个人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人感到难以回答,这体现了传统和现代未能有效对接的缺憾。文化是一条河,我们从过去游向未来,不能割裂上游和下游的关系。

4、在最美家庭找寻中弘扬。全国妇联在全国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通过讲述最美家庭的故事,展示中国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彰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家风新面貌。这成为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寻找“美丽家庭”,结果自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寻找的过程。“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得到广大妇女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全国各地议文明家风家规、讲家庭和谐故事、秀家庭幸福生活、共建美满家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在创新宣传方式中见效。家风宣传不能变成冷冰冰的说教,只有贴近百姓,带着温度、温情,选好话题,生动活泼,才能真正接地气、见效果,才能入情入理。“家风”既是一个价值层面、伦理层面的问题,又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

每家有每家的规矩,每家有每家的传统,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中华优秀道德观念,就是社会的最大共识、最大需求,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多少年来,我们惯于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社会实施道德教化,向百姓传播宏大的原则。

6、在凸显生动性中展示力量。总结家风和家教,就是在总结中华民族的精神能力和精神力量。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动性。不是把一般性的传统和家风展示出来,要挖掘其生动性,因为每种家风家教都有自己生动的内容和过程。

家庭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家教对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家风家教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公民德性的培育上。爱国,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代伦理所讲的“忠”。

扩展资料

形成过程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

极端地说,没有家风,本质上也是一种家风。

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俗地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6
所谓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组织有意识地发扬其积极的、优良的文化,克服其消极的、劣性的文化过程,亦即使组织文化不断优化的过程。 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1] 1、立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