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为成年人犯罪,应采取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具体应采取以下原则及对策:
1、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的科学原则,它的确立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及时防治原则
及时防治原则可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二是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矫治。及时防治原则的积极意义在于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着眼点放在消除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方面,放在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方面,从而使刑罚的目的由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的积极预防。这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原因的立法思想,有利于把未成年人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依法综合治理原则
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犯罪实际上是社会消极面的“综合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客观方面原因而言,有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离异,教育、监护不力,父母、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不良书刊或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内容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的不良影响;有的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如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双差生”进行冷落或歧视等。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4)科学性原则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上,要求家长、学校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不能采取“不打不成材”的粗暴式教育方法,也不能溺爱成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表现在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处理上,要求必须与成年人区别开来,在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施行强制措施、教育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第46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清除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家长要首先守法。
(2)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利用各种传媒的方式,使宣传教育不再枯燥,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包括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
(3)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树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教育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
司法机关要广泛宣传: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的精神,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
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在法律责任上还无能力承担起刑事责任的压力;我们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必须从爱护“花朵”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像掐掉一朵被病、虫侵害了的花朵一样,抛弃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仅是追究犯罪的平等,受害人的保护也是平等的;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和法律地位,因此必然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孙寿忠:《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济南共青团》2004年第8期。
2、林明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团情快报》2004年第13期
3、(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调研报告论文集》2002-2004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预防措施》
4、袁 敏 殊 《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5、任亮 刘正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教育》
6、《加强社会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3
思想教育
第2个回答  2013-12-23
严刑拷打!

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法犯罪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同时,家长还应当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二、学校教育的引导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

怎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自身预防。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三)学校预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
1、加强自我教育,提升个人素质,增强抵御犯罪的能力;2、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3、学校教育,通过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4、社会预防,净化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保护青少年;5、分级预防,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矫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内容: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法律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自身预防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三)学校预防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供良好的教育: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未来的就业机会。2. 家庭教育与监督:家长应该关注并参与孩子的生活,提供关爱和支持,并制定合理的规则和纪律。家庭应该培养孩子尊重...

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第五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从哪些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为了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水平,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学校根据条件还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2)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遵守烟花爆竹燃放新规 不在外环线以内及外环线以外禁放场所燃放烟花爆竹,做文明守法小公民,环境保护小使者。2、遵守交通法规 不闯红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未满12周岁不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不坐副驾驶座位。未满16周岁不驾驶电动自行车。养成走路不低头,乘车系好安全带的好习惯...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
对于已经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通过司法实践中采用的教育、感化、临时安置等方式进行处理和修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制定有效政策措施,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法律依据】:...

如何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首先,建立联合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紧密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关爱和支持。学校应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家庭则应注重亲情回归,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和尊重。教化机构应以人性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