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是以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原则,不是所有低保户都属于建卡贫困户。
建卡贫困户识别标准:
1、贫困户的识别。以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原则,以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达到或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为基本标准。
2、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是以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3、贫困村建档立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七个方面内容。
申请建档立卡步骤:
第一步:规模分解。按照《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参考方法》各省将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后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
第四步:结对帮扶。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导下,各县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第八步:联网运行。由各省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省内试运行。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
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包括低保户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步骤及程序:
规模分解。以国家统计局2013年底发布的贫困人口为规模控制数,由省将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后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
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结对帮扶。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导下,各县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
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
联网运行。由各省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省内试运行;
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
“并非所有低保户都是建档立卡对象。”临泉县城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贫困户的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将低保人群中相对贫困的人员纳入其中。贫困户建档立卡主要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开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
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建档立卡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