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的的答案啊

知道请尽快回答 拜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学习质量监测七年级(上册)答案
  第一单元
  分课测评
  1.山的那边
  1.(1)痴想 (2)隐秘 (3)凝成 (4)诱惑
  2.A
  3.D
  4.(1)“铁青”即形象地写出对面高山的雄伟、苍翠,也写出了“我”登上山后见到对面仍然是山的一种失望之情。
  (2)不能这样理解。在诗句中“诱惑”是贬义褒用,是用“诱惑”来强调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3)“种子”是童年时妈妈给“我”的信念,可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可是,随着“我”的不懈努力,日积月累,认识不断加深,这种信念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5.略
  6.“山”象征着人生中的一个个小的目标,它诱惑着人们一次次去奋斗。(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坎坷)“海”象征在不断追求后的对人生的感悟。(也可以理解为理想境界的实现)
  7.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才能找到海。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8.“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遭受的挫折多,失望的次数多;“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又一次次”强调“我”的不懈努力和不灰心。可以想见,面对重重困难而仍有如此执著精神的人,终有实现理想的一天。所以,这几处的数量词不能去掉。
  9.这里明为写海,实际上在谈理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样。“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我”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不断向理想进发。
  10.一种喜悦、惊喜之情。
  11.略
  12.略
  2.走一步,再走一步
  1.C yū
  2.A ② B ① C ③ D ①
  3.这里的感叹号有祈使、要求的意味。这句话是好朋友杰利对“我”的鼓励,希望我可以跟他们一起爬上悬崖,但是由于“我”的身体不佳,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勇敢,他怕“我”上不来,所以用激将法。
  4.“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几乎晕倒。”
  5.人生的行进步伐 生活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又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6.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7.一方面表现天晚了,为下文父亲和杰利带手电来找我打下伏笔,使情节合理;另一方面,则暗指“我”在山崖上呆的时间长,说明“我”的胆小。
  8.“我”非常想从崖石上下去,但对自己的能力又不自信,因此就加强语气,夸大危险,希望父亲明白“我”的危险处境,能亲自上岩石上来救“我”。
  9.这句话是父亲指导“我”走下崖石时对“我”说的话,看似平常,却蕴涵着人生哲理。这里除了指文中“我”走下岩石外,还包括在人生旅途上应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化大困难为小困难的方法。
  10.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了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11.“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一步步的小成功逐渐使“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信心,最终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完成了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
  12.(1)终于走下悬崖,脱离危险后喜极而泣;(2)认为被小伙伴抛弃,满腔的委屈;(3)经历危险后,余悸未消,后怕不已;(4)脱离险境,对父亲充满感激;(5)能独立脱险,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13.相比之下,文中父亲的做法更好。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帮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这将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14.略
  15.略
  3.生命 生命
  1.(1)qì 休息 (2)qínɡ 举起 hàn 摇动 (3)yōnɡ 平庸
  (1)飞蛾 (2)小瓜苗 (3)我的心脏
  2.(1)鼓动 跃动 (2)只要 可是
  3.(1)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体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2)香瓜子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展现强大的生命力。(3)“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生命的震撼。
  4.(1)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而动,而小飞蛾被捉住,可活动的空间非常狭窄,根本无法跳动;“跃动”体现出小飞蛾跃然欲起的样子,更能表达出“生之欲望”的强烈。
  (2)“勇敢地”是针对逆境而言的,作者浑身是病,可谓生不如死。这种情况下,活着比死去还需要勇气。
  5.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屈从命运,顽强抗争。
  6.提示: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砖缝、墙角等表明环境恶劣,更衬托了生命的顽强,因此,也要重读,朗读时语速应和缓深沉,引人深思,读出作者那深深的感动。
  7.虽然生长条件极差,小香瓜籽却能顽强地长出小苗,并且昂然地活了几天。
  8.B
  9.应该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10.这里的“不屈”不仅是性格,更把香瓜子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品质刻画出来了
  11.前后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它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12.课文改得好。原文写“水泥地上”,与前面“墙角的砖缝中”失去照应;原文用“向上长”,语意不如改后有力。
  13.示例:①生命是宝贵的犹如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一样,摔碎后就一文不值,所以我们要自我珍视;生命是脆弱而顽强的,犹如逆水行舟的小船,茫茫大海一叶孤舟,大风大浪可以使它沉没海底,但只要不放弃目标,掌好舵,它仍能乘风破浪。(能用两个比喻句进行阐释,内容恰当,语句通顺即可)
  14.略
  4.生命的意义

  5.童趣
  1. 略
  2. 抬头 愉快 未染色的帐子 正 用鞭子打 赶走
  3. (1)见/……必/……故/……
  (2)……则/……/果然……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作/……
  (5)见/……庞然大物/……,盖/……
  4. 略
  5.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6.此刻,童年的作者把眼前的空间想像为蓝天,把自己喷的烟想像为飘浮空中的白云,把蚊子想像为白鹤。这些想像,都超出了他眼前的事物本身,似乎在观赏“鹤唳云天”的景象,享受到了物外之趣。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7.略
  8.树林、野兽、土山、大沟。
  9.兴正浓 方出神 呀然一惊 神定
  10.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为第②段做了铺垫;第②段在第①段的基础上叙事,在内容上与第①段是承接关系。
  11.他恼恨之极,用鞭子打它表示惩罚。一是因为癞虾蟆伤害了两条无辜的性命,二是因为破坏了自己的情趣。他没有处死癞虾蟆,说明他处置有度,同时说明他有恻隐之心。
  12.答案提示:如看成群的蚂蚁爬树,私拟行军的队伍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13.没有
  14.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15.知识无穷,学无止境。(或学习必须谦虚,不可浅尝辄止)
  16.有。是他知错能改,变骄傲自满为虚心求教的态度。
  17.略
  18.略

  单元测评
  1. D
  2. B
  3.竟然 昂然 肃然 虽然
  4.B
  5. A
  6. D
  7. ③②⑤④①
  8. C
  9. 品析:这句景物描写,兼用比喻和拟人,既描绘其形,又生动传神地传达出花朵那种可爱、娇媚的情态。 改写略
  10.“我”自己凭借瘦弱的身体从悬崖上爬下来了。
  11.不一样。第一段中的“一小步”指的是“我”从悬崖上下来时,走的很小的一段距离;第二段中的“一小步”指的是“小困难”。
  12.“我”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件对“我”来说很困难的事情,它带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3.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14.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15.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16.我在原始森林中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陷入绝境。后来意外地发现橡子,靠橡子获得希望,恢复体力。
  17.第一问:用第二人称抒写,用亲切询问的语气。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深切情感。
  18.①渲染了作者身处的困境和心中的绝望。②烘托了作者获救后万分欣喜、充满希望的心情。
  19.应是第二种理解。文章写作者遇险获救的经历,是为下文揭示获救的原因,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激、关爱之情服务的。文中虽然有身临绝境、渴望生命,最终摆脱了困境的描写,但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第二单元
  分课测评
  6.理想
  1.①zhuó ② jǐ ③pá ④zhòu ⑤鬓 ⑥玷 ⑦寥 ⑧缀
  2.①可望不可即 ②绝处逢生 ③浪子回头 ④碌碌终生
  3.B
  4.C
  5.玷污 功勋 诅咒
  6.pá tuì�
  7.(1)理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总有些人丢弃理想,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没有理想,庸庸碌碌醉死梦生。�
  (2)为理想奋斗,最终就会实现理想。�
  8.D�
  9.此题答案不是唯一的,根据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来回答。
  10.第一部分:明朗、坚定的语气。第二部分:悲壮、沉思的语气。第三部分:劝告、警醒的语气。第四部分:欢快、奋发的语气。
  11.略
  12.略
  7.短文两篇
  1.①lán ②duò ③rǎn ④chú ⑤léi ⑥shū ⑦shuò ⑧zhuì
  2.①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②玲珑剔透:形容物品明晰精致,结构奇巧。
  ③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④形容事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3.D
  4.D
  5.张晓风 《无言歌》 周素珊
  6.它们的痛苦主要体现在:为城市的污染时时忧愁。
  与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与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闷。
  7.因为城市充满烟尘,污染严重,而居民早已麻木不仁,习惯于污染,实在令人悲哀。而行道树只是点缀,力量有限,无力改变局面。
  8.回答此题,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令人新鲜而刺激,第一次令人回味无穷等。
  9.回答此题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要受到更大的挫折,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给人一种奇妙之感,因此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10.B
  11.具体,可感,形象性强。(意思接近即可)
  12.D
  13.借物喻人(以樟树喻人) 借樟树拒虫的香气这个特点来赞颂宋庆龄大义凛然,使反动分子望而生畏的高洁品质和斗争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4.略
  15.略
  8.人生寓言
  1.①xī ②qǐ ③kǎi ④厄 ⑤韵 ⑥禀 ⑦属 ⑧撤
  2.D
  3.B
  4.①莘莘 ②谦谦 ③侃侃 ④嗷嗷 ⑤楚楚 ⑥岌岌 ⑦津津 ⑧牙牙
  5.④⑤②①③
  6.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寓意。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足以拥有月亮,所以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如果白兔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自然也就表现不出《白兔和月亮》一文的寓意。
  7.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使她生出一些忧虑,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8.和白兔相比,“人类的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象白兔那样舍弃既得利益的。可见,文中画线语句,对人类有讽刺和劝谕意味。
  9.这句话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如此反复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10.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构思的巧妙。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把“我”设想为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而且采用一段对话的形式,读来感觉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所见,这种构思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1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唯一,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12.提示: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地磨练等。

  9.我的信念
  1.①shèng ②rǎo ③mèi ④xiá ⑤shē ⑥róu lìn ⑦hē ⑧cù
  2.①形容天性聪颖 ②比喻督促 ③得到很多益处。 ④比喻集中精力干好某一件事
  3.①A ②C ③A ④C
  4.D
  5.①“奢望”指过分的愿望,暗示自由的环境是很难得到的,取得这样的环境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而“愿望”一词不含上述意思,因而不能互换。 ②“纯粹”指完全为了科学,在研究工作中不谋求任何物质利益,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③“对事的兴趣”指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人的兴趣”指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
  6.是纯粹的、没有功利的、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7.若申请了专利,一出让,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也就如同抛弃了这笔财富。
  8.“寻求现实的人”是指很实际的人,他们需要为生活而去获得报酬。“梦想家”是指为了人类的事业而全身心投入,以至达到忘我的境地。
  9.因为在居里夫人当时生活的国家缺少自由,而自由对科学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表现了她对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渴望。
  10.略
  11.略
  10.《论语》六则
  1.①yùn ②wǎng ③dài ④yuè ⑤xǐng ⑥chuán ⑦rǔ ⑧wéi zhì
  2.①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②厌烦 ③优点,好的方面 ④地位低的人 ⑤危险 ⑥生气 发怒
  3.B
  4.C A A B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③凋谢 ④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7.①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②自己所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合乎题意即可。9.根据实际情况评改。
  10.略
  11.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单元测评
  1.tuì zǐ 蓝 缀
  2.①即,达到 ②举,全 ③故,旧的 ④齐,看齐 ⑤泯,灭 ⑥匪,非 不 ⑦愧,惭愧 ⑧旷,开阔
  3.①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②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行动描写
  4.C 5.D 6.C 7.B
  8.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诲人不倦 ③学而不厌 ④不耻下问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⑥任重而道远
  9.比喻:② 拟人:③ ④
  10.①流沙河 不懈地追求,不停地攀登 ②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化学奖 ③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11—14(略)
  15.①像 ②它 ③回家 ④了解 ⑤从此 ⑥放下 ⑦没入 ⑧都 ⑨离开 ⑩拿
  16.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17.略
  18.第一次看到十姊妹生蛋、孵雏、长成漂亮的小鸟。
  19.第一段突出典型事例,叙述具体详尽;第二段广泛罗列,叙事简要概括。这样写,点面结合,既让读者具体感知作者的体验,又引导读者广泛联想,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文章之中,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文章主旨)。
  20.奇妙,在文中是“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的意思。
  21.“奇妙”,是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而产生的感受;“不一定愉快”,则是对某事物的好恶而引发的情感反应,与新认识的产生无关,因此不矛盾。(这个问题,也可以结合文中实例分析说明,只要能说清为什么感到奇妙,为什么感到不愉快即可)
  22.十姊妹雏鸟很难看,令人厌恶;长成具体而微的幼鸟却又令人十分喜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不要因为人的幼稚、笨拙和无知而轻视或讥笑他。或许有一天,他也会成长为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到那时,我们不必为曾经错看人家而后悔。(回答这一问题,只要能够答出引申联想的内容即可。)
  23.理想能指引遇到艰难困苦、没有出路的人奋勇前进,克服不幸与坎坷找到生路。
  24.(参考)《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不止这些,还可以再找,说说相同之处)
  25.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6.比喻、对偶。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幸福,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请乘理想之马……”两句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我们实现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27.(参考)当一名作家。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学习,多读多练。(其他的也可以,但必须是思想健康向上的)
  28.略 29.略 30.B
  第三单元
  分课测评
  11.绿
  1.应为shū
  2.B(“和”应为“合”)
  3.D(A.倏的:极迅速地;B.明眸善睐:指明亮的眼珠向旁观看时的美丽神态;C、离合:分离与聚合)
  4.⑴一个“踞”字,写出了那亭子又静又动的神态。 ⑵“拥”字写出了梅雨被山环抱的形态。 ⑶用“冲”字描绘气势,历历可见。 ⑷用“溅”字描绘形态,可谓形神俱备。 ⑸用了“招引”,足见绿之诱人。
  5.D(先将“绿”借代为潭水)再将瀑水整体喻为润泽的荷叶,表现其绿的整体感。
  6.B
  7.梅雨瀑 梅雨瀑
  8.⑴用“流”,既突出了动态特点,又有凝重的感觉。而用“飘”和“飞”显得薄而轻,用“罩”又显得呆滞。用“透”显得有生气、有活力,而“现”则无此作用,用“映”则与实情不符。
  ⑵用“扯”,形象地反映出力量强,速度快。而用“裁”和“分”则显得平淡无力。
  9.比喻 拟人 排比(举例略)
  10.作者来到梅雨潭边,一眼望去,首先得到的是对梅雨潭的绿整体特征的直观感受:“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这是对梅雨潭绿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的一个整体感觉,而“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又是对梅雨潭绿的特征的一个带有概括性的总体感受。
  11.略
  12.一是着眼于波纹,“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从中看出绿潭波纹涟漪之美;二是着眼于波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从中看出绿潭波光亮、滑、软、嫩之美;三是着眼于绿潭波色,“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中看出绿潭波色纯、深、温润之美。这样作者即从三个角度具体地审视了梅雨潭绿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美的特征。
  13.从作者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勃然进取的生活态度;于恬淡、宁静之中,却蕴蓄着丰富、奔放的激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略)
  14.略
  15.主题思想之一:由于作者当时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到民主革命方面来,所以,这篇散文抒发的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个人感情,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苦闷、彷徨,对现实强烈的不满,然而找不到光明的出路,只有寄情于山水做优雅的幻想,沉缅于大自然诗意的美,追求感情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远世避害,埋头书斋以自乐,正是大革命前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通病。《绿》就是这样一个远离社会斗争的,美和爱的追求者的情感的温柔的流露,一个敏感、多情、敦厚、善良的心灵坦诚的剖白。它企图从大自然的“绿”中求得一个永恒的和谐的平静,尽管多了清新优美,娓娓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然而少了匕首投枪般的战斗激情和鼓舞斗志的力量,这是《绿》无法弥补的思想缺陷。
  主题思想之二:《绿》是写景散文,但不单为记景也不拘泥个人的审美情趣。它的立意是很高的,仔细品味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对梅雨潭奇异绿色的描绘来歌颂青春活力、咏叹生命之绿常在。全文明朗的格调,活泼的节奏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的联想。(言之有理即可)

  12.春风

  1.A.yīng B.mǎng C.háo D.shé
  2.C
  3.D
  4.A
  5.漫 灌
  6.①时间短(脖子短) ②风沙大
  7.①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 ②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8.①柔 ②刚
  9.①的作用是反衬北国春天巨大的吸引力,突出文章主旨。 ②的作用是形成巨大反差,突出表现强劲的个性特点。
  10.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1.(略)

  13.山中访友
  1.zhī hè fèi níng 禅 湛 憔悴 2.A 3.B 4.散文 山中的景物 拟人
  5.不可以。“山中观景”重在“观”,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而“山中访友”则把山赋予了人的色彩,通篇以这样的方式来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
  6.排比、拟人、比喻、设问
  7.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声。白云:洁白。瀑布:雄浑而且高亢。悬崖:无言静默。云雀:叫声清纯。
  8.“你”指悬崖,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无言静立。
  9.我在柏树下避雨的情景。
  10.拟人、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山间景物的美丽情态,更能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11.这里指老柏树的恩赐惠及作者,如雨泽润物。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及山间万物的感激之情。
  12.因为我和蚂蚁一起在大树下避雨,所以说是患难的兄弟,更能突出题目中的“友”字。
  13.不行,本文结尾用省略号,表明景物、情感均未绝,给人回味的余地;用句号则不够深远。 14.炊烟
  15.比喻、拟人、排比,形象地描写了炊烟给人的亲切感。
  16.抚平心中的惶乱,消除心中的饥饿、疲乏。
  17.发现炊烟 走向炊烟 18.略 19.略

  14.秋天
  1.Zhēng zhēng biān liáo qī bó hé 硕 桕 洌 寐 篱 篷
  2.①停留,休息。 ②高原空旷。
  3.农家图、渔家图、原野图(或: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4.略 5.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6.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7.喜爱和赞美之情。 8.能写出秋天的特点即可。
  9.示例:这句诗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
  10.“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又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11.A 12.略 13.略

  15.古代诗歌五首

  单元测评
  1.D 2.C 3.D 4.A 5.D 6.A 7.D 8.B
  9.触觉 味觉 听觉
  10.(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11.春风柔和芳香和悦。 12.对春风的喜爱。
  13.顶 秀气 14.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山尖 山坡 山腰
  15.略 16.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17.小雪点染后的小山 18.(1)zhuì 装饰。 (2)chōng 美好的希望与追求。
  19.(1)红得深浓。 (2)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因为有了黄与绿的点缀,秋天那红得深浓的特点才会越发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7
去买《学习自助手册》。

新课标同步单元练习数学七年级上册答案
所以答案是19

有谁知道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的的答案啊
9.这里明为写海,实际上在谈理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样。“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我”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不断向理想进发。 10.一种喜悦、惊喜之情。

初中新课标金榜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阅读题目送,求参考答案...
回答:.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3.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练习册第四课答案
回答:1.藤萝也许会凋谢或被砍伐,但是未来还会有新的藤萝继续绽放。人或许会遭受生死别,悲欢苦,但是人生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人生中也会有欢乐与幸福。所以我们仍要活下去,不能因为今天的痛苦而放弃美好的明天,就像藤萝花,年年开放,生生不息。2.第一句,运用比喻句,说明紫藤萝花开得非常的盛。 第二句...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两种情况是:①:②:二.古诗文阅读 (一)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诗中表现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的句子是: , 。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阳光学业评价英语七年级上册答案是什么?
答案见下图:七年级,即初级中学一年级(初一年级),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发布,官方文件正式出现"七年级"这一表述。在此之前没有"七年级",称为"初级中学一年级",简称"初一"。新课标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连贯性,将"初一年级"改为"七年级",虽然如此,直至目前大众...

全品作业本数学七年级上册新课标(BK)答案。
发的

请问在哪里可以下载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七年级上册上的全部习题...
百度文库里面有很多的,可以去找下,另外,中学教育网里面有很多,里面只要注册就可以下载得到

新课标 三习五练七年级上册数学21至30页答案 急!!!
p21 1.4 2.C 3.正 负 绝对值 0 4.乘积是1 乘积为-1 5.正号 负号 6.0 7.左 3 8.右 2 9.(1)> (2)> (3)< (4)< (5)= 10.(1)-7 (2)+1 -72 (3)0 11.0 12.1 13.(1)=五分之二 (2)=四十八分之十一 (3)=负十分之二十七 ...

七年级新课标答案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家君:谦词。是、否都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