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事半功倍,【解释】功:功效。形容做事得方法,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解释】指做事费力大,收效小。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9

事倍功半意思是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处:前者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后者出自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功:功效。倍、半:数词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一举两得

出处:《晋书·束皙传》

释义: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2、一箭双雕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

释义: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反义词:

舍近求远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作者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作者风格: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长篇中,辅助其整体共同铸成了一面历史镜子:它照见了封建制度的腐败特征,照见了官场上实施腐败的种种卑鄙伎俩,更照见了封建王朝日落西山的发展趋势。

李伯元抖出这么一些绅谈方言,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透过字里行间窥见封建社会岌岌可危的世态,以及那日见衰败的颓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7

事半功倍指的是,费力小,但是功效大,经常指在做事的时候,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付出比别人少,但是收获却比别人多!花费一半的精力,就能收获双倍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18-11-20

1、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2、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六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於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

扩展资料:

一、事半功倍近义词:

1、一本万利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běn wàn lì,意思是指本钱小,利润大。

2、渔人之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rén zhī lì,解释是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同渔翁得利)

3、一举两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ī jǔ liǎng dé,意为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二、事半功倍反义词:

得不偿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é bù cháng shī,意思是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例句:

1、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以免得不偿失。

2、我们不加思索冲动妄为脱口而出,往往得不偿失后悔不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15
事半功倍: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