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面向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通过“人像演员一样在社会中表演着”这一视角考察人类的方法。
拟剧论认为人类通过扮演各自角色使社会得以成立,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互动使社会得以成立。可以说前者是对后者的发展。

哈贝马斯着眼于十八世纪在英国和法国等地的城市流行的咖啡馆。他认为,让不同阶级的人们可以平等地进行讨论的公共区域(市民公共领域)在咖啡馆中产生了。
咖啡馆里的一轮通过报纸等纸媒报道。以印刷媒体的报道为基础,议论再次在咖啡馆展开。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对公共权力批评意见的循环就是公共领域。公众本来没有与公共权力对抗的力量,通过建立公共领域,获得了这种力量。
但是,当主流媒体从印刷媒体变成电视时,孕育公共讨论的公共领域便不复存在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认为类似 公共领域 的东西又出现了。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通过对话达成共识而创造的世界(生活世界)正受到政治和经济系统的侵蚀。

阿尔都塞认为,学校、福利、媒体和宗教等制度是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培养适合国家的个人思想和意识形态。
他认为,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个人只会不断地自愿屈服于国家,然后加入创造意识形态的阵营。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不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施压的结构,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纪律的结构。他将这种权力结构比作 全景监狱

福柯认为,日常生活中的 全景监狱效应 使人们不再质疑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且将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当作异物排除。

集体消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设施亟待改善。这些基础设施必须能够被持续使用(消费)而无需付费。因此,很难仅靠市场维持供应。这就需要国家来承担责任。
卡斯特认为,城市化就是消费的主流从个人消费转向集体消费的过程。

文化资本: 对社会地位有利或不利的非金钱资本(能否获得文化资本更多取决于个人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后天的努力,富一代和一般家庭中长大的人无论有多少钱,也无法假装自己拥有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有3种具体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措辞、思维、感觉和举止。布尔迪厄将这些在人身上形成的心里倾向乘坐出称作 惯习

格兰诺维特调查了劳动者是如何获得当前的工作的。结果发现,与父母和亲戚(强关系)相比,关系薄弱(弱关系)的人往往能提供对找工作更有用的信息。

沃勒斯坦将全球规模的世界体系分为核心、半边陲和边陲三种地区进行考察:
核心、半边陲和边陲地区刚好对应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沃勒斯坦以全球劳动分工体系来考察世界,并将其称为世界体系(世界体系论)。如果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是在全球范围内而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运作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核心榨取半边陲,半边陲榨取边陲)

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店都在追求高效、理性的系统。瑞泽尔将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趋势称为麦当劳化,并指出麦当劳化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是工业革命以来持续的理性化的一个环节)。

用劳动换取工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因此, 无偿工作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会被视为工作。伊里奇将这种无偿工作称为 影子工作

现代家庭的维系建立在女性承担家务、男性从事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但是,这种 性别角色分工 导致女性处于从属于男性的位置。

伊里奇用 影子工作 的概念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二轮班: 即使夫妻都有各自的工作,家务劳动的负担也只会集中在下班后的女性身上,与此相对,职业劳动被称为 第一劳动

现代家庭建立在男性从事雇佣劳动、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基础之上。但是,在这种性别角色分工下,即使夫妻都有工作,女性回家后也得从事家务劳动。
女性在有薪劳动的 第一轮班 结束后又开始从事家务劳动的 第二轮班 。霍克希尔德认为,这种现状让雇主恩威女性不适合承担工作责任,从而导致男女就业不平等。

情感劳动有两种类型: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情感劳动包含两个方面:

在迎来消费社会后,人们购物时购买的是与他人形成差异化的符号(信息),而不是所购买产品的实质功能(消费符号)。消费行为开始体现人们的个性和品味。

由于人们不停地追求差异化,消费行为变得永无止境( 差异化原理 )。人们的欲望不再通过个人的主体性来表达,而是由这种符号体系来驱动。

社会资本: 帕特南认为,加深近邻之间的关系、加强地域间的联系可以优化治安、减少犯罪并提高治理效率。他认为,基于善意和同理心的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本(财产)。这就是社会资本的概念。
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有三个要素:

双重偶联性: 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基本上是自由的。因此,每个人都在尝试以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行事。于是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方式便取决于对方的行动,而对方也是一样。这种情形被称为双重偶联性(DC)。

卢曼认为,共同的价值观对互动双方来说并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通过观察彼此的举止和反映可以找到互动的契机。或者说,正是由于DC这一秩序不成立,人们才通过沟通来消除这种情况,所以新的社会秩序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自创生: 卢曼认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不是人,而是沟通。他说,沟通不断自动产生下一次沟通,从而使以沟通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社会得以存续。构成社会的这种基本单位(沟通)由社会本身产生,所以这种性质被称为自创生。

卢曼严重的社会:就像分子结合形成物体一样,沟通(信息+传播+理解)这一分子也通过创造下一次沟通并相互连接形成社会(制度和规范)。

以人品、私生活而非其政策来评判政客的现象是有发生。像这样评判公共事件时夹杂私人情感的现代社会倾向,桑内特称为 公众人的衰落
红肿人的衰落使现代人无法在私人感情和公共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桑内特用 自恋主义 一词来形容无法区分自己的欲望和整个社会的利益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

现代早期-稳固现代性的特征:

今后的现代-流动现代性的特征:

《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面向未来
社会资本: 帕特南认为,加深近邻之间的关系、加强地域间的联系可以优化治安、减少犯罪并提高治理效率。他认为,基于善意和同理心的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对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本(财产)。这就是社会资本的概念。 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有三个要素:双重偶联性: 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学考研 | 社会学类专业入门可以看什么书呢?(考研番外篇)
原来这就是社会学》:漫画形式的通俗社会学入门读物。 -《社会学的邀请》:包含基础社会学概念,深入探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与社会学同游》:浅尝社会学世界。 -《菊与刀》:文化人类学经典,异地研究的典范。 -《金翼》:适合社会学初学者阅读。3. **推荐教材** -《社会学的...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不一样的生活
推荐书籍:《社会心理学》《惊深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枪炮病菌钢板》《乡士中国》《社会学概念》《米拉的猜想》《回归故里》《社会学的邀请》《安e》风女性义》《乌合之众》《销费社会》《社会学百科》《第三条公路》。5.多看历史 多读历史的人更有智慧有领把知识汲取到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思...

巴赫金(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详细资料大全_百度...
巴赫金在对二元论和本质主义的独语策略的轻蔑上和这个语言学思潮体现了同样的哲学气质,但巴赫金又和纯粹的语言论者不同,他更关心语言背后的语义空间,在这一点上,他套用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把语言作为有具体语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一种实践,在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研究中,巴赫金都没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自足的文本结构...

故事会曾经出过一套从奴隶社会一直到清朝的书,请问有谁知道这套书的名 ...
这一新的组合,也许能在广大的社会公众与严肃的历史科学间搭起一座饶有兴趣的阅读桥梁,由此步入宏伟的中国历史殿堂,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面向未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目标 让中国最广大的读者拥有一部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精品之作,使中国的历史文化出版物达到世界水平。 ◆概况 16卷本,1500余则故事,...

什么蝴蝶效应
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理论以实证手段证明了中国1300多年前《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哲学思想,从这点说明感知比认知来得直接,其所谓的吸引子就是《混元场论》...

滕华涛经典语录语句
7、若干年后,我希望我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像一套社会学百科全书,如果有人想做研究,它们能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8、演员这个职业很特殊,成为明星后,就没有那么大动力去磕剧本,说戏了,每天都特别忙。所以,我还真不太愿意用明星,我更喜欢用上升期的演员。 9、未来你终归有一天回过头来去看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说,...

黑格尔是谁?
按哲学讲, “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

社会学主要是研究什么的?
1、社会现象 社会学首先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对于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的研究,这些有一些是已经成系统的理论,有一些是仅仅我们能够看到感知到的表面现象。当然,也会走出书本理论,参与到社会现象的观察实践当中。会去发现原来生活有很多平时不为人知的现象,流浪汉、流动摊贩、...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公布?
9. 《面向未来的育人之道》,王殿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10. 《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向何处去?——全球97位教育专家的思索与探究》,李政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11. 《为了更好的教育》,李镇西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12. 《教育哲学论纲》,王坤庆、岳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